#### **一、金价飙升背后的“反常现象”:越涨越冷清**
2025年3月,国际金价突破2500美元/盎司,国内黄金零售价每克直逼600元,创下历史新高。然而,与金价“狂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金回购市场的“冷清”。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发现,银行、金店等传统回购渠道门可罗雀,甚至有门店单日回购量仅为往年的30%。
**数据佐证**: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暴跌26.68%,而投资金条需求却逆势增长46.02%。
- 周大福、老凤祥等头部品牌股价年内跌幅超20%,部分门店半年关闭180家。
---
#### **二、消费者心理博弈:囤金待涨 vs 持币观望**
**1. 投资逻辑转变:从“追涨杀跌”到“长期持有”**
过去,黄金市场遵循“买涨不买跌”的规律,但如今消费者更趋理性。海口市民龚女士算了一笔账:“50克黄金,现在买比年初贵2000多元,不如等等回调。” 金价短期暴涨反而抑制了即时消费需求,更多人选择观望或转向低克重、高设计感的轻奢饰品。
**2. 回购渠道的“尴尬”**
银行和实体店回购需扣除手续费、折旧费,实际到手价往往低于市场价。例如,2023年二手黄金回收价每克450元,而零售价达570元,差价高达26%。消费者更倾向通过线上平台或免税渠道变现,后者因免税红利吸引大量交易。
---
#### **三、市场分化的深层逻辑:经济预期与避险需求**
**1. 避险情绪主导投资决策**
美联储降息预期、地缘冲突加剧,推动黄金成为“硬通货”。但投资者更愿持有实物金条而非变现,因担心货币贬值风险长期存在。深圳某黄金精炼厂负责人透露:“今年回收的旧金中,70%是零售店为缓解现金流压力抛售的库存,而非个人投资者。”
**2. 消费降级与投资升级并行**
疫情后居民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婚庆、送礼等刚性需求支撑部分金饰消费,但更多人将黄金视为资产配置工具。杭州某金店店主坦言:“过去旺季销售额500万,如今不足100万,但金条销量翻倍。”
---
#### **四、行业变局:线上回购崛起 vs 传统渠道萎缩**
**1. 线上回购“逆势翻红”**
疫情期间,存金通App日订单量激增50%,用户可通过快递完成黄金变现,规避线下繁琐流程。2025年,部分平台推出“实时金价-0手续费”模式,吸引年轻投资者。
**2. 免税市场成新热点**
海口免税店黄金售价每克低于市场价50-60元,引发抢购潮。3月某免税门店单日销售额突破千万元,金饰被“一扫而空”。
---
#### **五、未来展望:黄金还能涨多久?**
**专家观点**:
- **广发证券**:美联储降息落地前,金价仍有支撑,但需警惕流动性扰动。
- **中国黄金协会**:长期看,黄金抗通胀属性不可替代,但短期波动或加剧。
**投资建议**:
1. **分散配置**:家庭资产中黄金占比建议不超过20%,优先选择金条、ETF等低溢价产品。
2. **关注回购成本**:选择手续费低、透明度高的平台,避免“高价买、低价卖”。
---
#### **结语:黄金市场的“辩证法”**
金价飙升与回购遇冷,折射出经济转型期的复杂心态——既渴望通过黄金保值,又对短期波动充满焦虑。或许正如海南珠宝协会会长苏瑞标所言:“黄金的终极价值不在价格标签,而在它跨越周期的底气。”



上一篇:欠钱不还大批金饰藏银行保管箱 被法院强制查封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