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黄巢
等到秋来是九月重阳,菊花盛开百花凋零,香透长安,满城菊意,好似金黄铠甲。此诗是黄巢落第后、起义前所作,大唐遗风与凌厉杀意力透纸背。影片中的王(周润发 饰)也是如此,官职微末的他领兵造反,夺得了王位。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海报
当年的长安城在黄巢手中,并没有“冲天香阵透长安”,而是烽火满城、赤地千里,甚至碾碎活人,合骨而食(据不完全的最保守统计,黄巢的“起义军”曾一年里至少吃掉了三十万百姓)。
王呢?直到他金屋墙壁上画中的“亡妻”“活过来”,一袭刺客黑衣、面庞黥字,痛斥他为得王位迎娶梁国公主、暗害发妻的罪行为止,金碧辉煌的宫殿、穿丝戴绸的侍婢、丝丝渺渺的花香,尽是一派盛世景象,歌舞升平。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有诗云“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那些吊民伐罪,清君侧,兴义兵举义师的旗号背后,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黄巢最终落得众叛亲离、兵败身死,只留下一地狼籍任后人“凭吊”;而片中的王却是琼楼玉宇端坐菊花台,正与艳绝天下的王后(巩俐 饰)及众王子闲叙赏菊。王说:天圆地方,君臣父子,忠孝礼义,皆有规矩。
前夜,王在馆驿考教三皇子元杰(周杰伦 饰)武艺时曾言:“天地万物,朕赐给你,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不能抢。”这就是王的君臣父子,忠孝礼义,他要皇子们谨记——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此刻,他关切地问询王后的病情,并命人端上汤药。翠绿的玉皿中乘着的,是王的苦心,是御下蒋太医(倪大红 饰)秘密熬制的慢性毒药。
已服药月余的王后此刻不想再喝,王大不悦,众皇子纷纷跪地相劝——后不服、子不起。要数太子元祥(刘烨 饰)最为殷切,泪眼婆娑,王后愤懑地一饮而尽。
慈爱的王为何处心积虑地下毒助他登上王位的美后?随着怒不可遏的王后匆匆赶往太子寝宫捉奸,一段不伦恋情浮出了水面:
——“你害怕了?”
——“你是我母后。”
——“你跟我在一起三年了,我是谁,你最清楚!”
太子元祥,大王与发妻所生,是王心头最爱,爱到知晓了这等丑事却仍然原谅,可是王后必须死。要说这爱,也许因着对发妻的深情,也许因着太子的软弱平庸。
王曾试探着对他说要改立元杰为太子,他却如释重负地赞同,并申请远赴青州,王叹其不争。
王后失魂落魄地离开太子寝宫,这一幕,同三年来的一幕幕一样,被暗处的三皇子元成(秦俊杰 饰)尽收眼底,他素来少言寡语,毕恭毕敬,嘴角挂着笑意,默默看着。
王后此时还并不知晓,刚刚被她这个不伦之人搅乱的,是另一场不伦之恋——与太子在寝中偷欢的宫女,是蒋太医之女,而太医之妻,正是当年侥幸活命的大王发妻。
自己本贵为梁国公主,当年下嫁于他,倾尽梁国之力给他一个江山,他眼中江山如画,美人却不再。移情太子,是情欲也是报复,如今心智迷乱,醉眼迷离,她一声轻叹,不知因着悔、还是因着药。她拾起手中针线,继续为他绣制那件盛开着金色菊花的锦衣。
她要见两个人,她将一方绣着菊花的丝巾送给亲生的二皇子元杰,重阳夜她要他带上它,他率领的万名兵甲,也带上它——这是一个女人的最后一搏:她不要天下,她不要慢慢地死,她要她的儿子登上王位,她要留住自己那不争气的情郎。
救母心切,元杰犹豫再三还是应下了;可随后而来的太子元祥却对那件菊花锦衣和王后护他周全的心意毫不领情,一番争执后,惊慌失措的太子纵马出宫,在驿站找到了前往益州就任刺史的蒋太医一家。
太医之女蒋婵告诉太子,王后找人绣了一万朵菊花,并送给了兵部的吴侍郎。太子听罢大吃一惊,他猜到了王后发动兵变的企图。
太子蒋婵二人刚一离开,驿站就遭到了神秘杀手的袭击。前日太医之妻怒骂大王,大王念及旧情不降罪、反而擢升救活他发妻的蒋太医。蒋夫人这才明白,原来这不过是大王的陷阱,他真正的目的,是想杀人灭口,以掩盖自己早年的污点。为掩护夫人逃走,蒋太医身死杀手刀下,望着丈夫的尸体渐远,马上的蒋夫人一声“亦儒”,喊得撕心裂肺、寸断肝肠。
回到宫中,太子逼问王后是否准备兵变逼宫,王后坦然承认。可懦弱的太子为了逃脱自己的嫌疑,竟不惜举刀自残,随后大王探视之时,将秘密和盘托出。
——“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大王安抚了他止不住颤抖的长子。
重阳前夜,巍峨的礼乐奏起,夜宴上一片祥和,暗地里却四伏杀机。祭拜先祖后,王与后恩爱共书“忠孝礼义”。
被王后派人救出的蒋夫人母女突然现身,王后一句“她就是画像上的那个女人”揭开了太子身世之谜。太子失魂落魄地埋怨了一句“你为什么要说出来”,便被突然出手的三皇子元成一剑穿心。
元成声泪俱下地控诉着王与后对自己长期无视的不满和怨恨,他妄图胁迫王让位给自己,小小年纪哪里懂得什么叫自不量力,元成被瞬间反杀,他被父王狠狠地重视了一回,王用镶满金玉的腰带把他抽成了肉泥。王从始至终对他没有半点眷念,他悲痛怜爱的目光,投向的还是尸体已冷的长子元祥。
寝宫之外,元杰率领一万金甲武士踏过蒋氏母女的尸体杀入禁宫,他一马当先、砍倒了象征王权的龙旗,却在菊花台前遭到了大王宫廷卫队的伏击。猩红的温热从泛着金光的铠甲间渗出,染红了铺陈满地的菊花,一番激战后,元杰被擒,一万金甲武士全军覆没。
当着这对母子的面,大王处决了最后一批造反者。随后,清理战场粉饰太平的工作开始——一万金甲被迅速抬走,残花败叶被尽皆扫去,血污残渣被洗涤干净,覆上印花的红毯,摆上鲜嫩的雏菊,华美如初,祥和依旧。
喜庆的宫廷乐章中,重阳节终于来了。“至福恒昌——夜半——子时——重阳节到”,击节而颂的宫人们列队巡行,人影倒映宫墙,看上去鬼影憧憧;夜空中盛开的礼花很炫目,一束花火转瞬消融又一束就炸响,目不暇接余烬灼心;“凤昭祥——日月光——四海升——开域疆......——敦厚徳——列圣王......”,锦衣华服,满城同唱。
此刻,疲惫的王强撑着拿出了皇权的威严和霸气,他宽仁地提出条件,只要元杰以后每天服侍王后吃药,便既往不咎。元杰悲愤不已,当场夺刀自尽。
望着惨死的儿子,王后悲痛至极、一声嘶吼打翻了药皿——翠绿翠绿的玉皿翻腾在幽蓝幽蓝的夜空里,泼洒出一碗大王精心调制的汤药汁,那褐色的药汤缓缓落下,正落在象征着“方圆之规”的菊花台中心,灼蚀出一片焦黑。
镜头缓缓拉远,响起的是婉转又优美的一曲《菊花台》: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
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
一转眼,这部电影已是十几年前的作品,而且一度恶评如潮。其实,作为宫廷版《雷雨》,其故事性不会差,其次,摄影出身的“国师”张艺谋对构图和音效的掌控也是炉火纯青(虽用色大胆炫技太过),一部不错的电影,总是会在岁月的洗礼中被“翻案”的。
天下熙熙攘攘,夫妻父子操戈,一切皆是社稷,一切皆向王权。影片矛头直指古时封建制度下,一切悲剧的最大根源——王权专制。几千年的岁月里,它象征着至高无上,象征着唯我独尊,成了王也便没了家,“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无情帝王家”,即便亲如骨肉,情同夫妻,可一旦威胁到王权,顷刻间就成为厄待扫除的障碍,于是,千古一帝从来都是孤家寡人,王座之上从不许容二人。
为了维护和巩固王权,帝王们总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也即影片中王口中的“规矩”。于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即是“王法”,守即可苟延残喘,逆就要满门抄斩。
影片各人物关系中凸显出的矛盾,正是源于王权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王权之下,宫廷里一片太平圣景、祥和气象,但在歌舞升平背后,王与家人之间却是权力考量下的算计、争夺和杀戮,直至重阳日遍插茱萸剩一人。王与后曾携手写下“忠孝礼义”,可这背后却是不忠、不孝、无礼、也无义;这里的“忠孝礼义”只是统治者统一思想、掌控天下的工具。
为情痴狂的王后、惶惶不可终日的太子、拥抱黑暗的三皇子,他们都是王旗之下的受害者,甚至连唯一怀有赤子之心的二皇子元杰,也不能幸免,一切都会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装点”得漂漂亮亮。能独活的只有王,赢了王权的人,输了人性。
如此看来,此王与那黄巢,并没什么不同。
方寸间感悟生命,痴嗔里皆是美好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莫莫影剧社
若喜欢文章,
别忘了点赞、关注、评论和收藏哦~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