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黄金市场掀起了一场疯狂的价格风暴,国际金价一路飙升,屡屡突破历史高位,令人瞠目结舌。

在这场黄金价格的狂欢背后,市场情绪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奇特景象。一方面,高涨的金价让“以旧换新”业务迎来了春天,各大金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消费者们纷纷拿着旧黄金饰品走进金店,希望能趁着高价,置换到心仪的新款式。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饰品的更新换代,更是一次巧妙的资产保值操作。毕竟,黄金价格的波动虽然频繁,但作为一种硬通货,其价值始终有一定的保障。

然而,与“以旧换新”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金回购渠道却异常冷清。无论是黄金门店还是银行网点,前来办理回购业务的人寥寥无几。按理说,金价上涨,投资者可以通过回购黄金赚取差价,这是一个获利的好时机,可为何回购市场如此遇冷呢?

银行方面,回购业务往往存在诸多限制。不少银行只回购自家销售的黄金产品,而且对产品的纯度、规格等有着严格要求。像工商银行虽升级了回购业务,支持部分其他银行和黄金企业金条回购,但仍存在回购价差,品牌金回购价差4元/克,非工行品牌金条和其他黄金产品回购价差达10元/克 。此外,银行回购流程繁琐,需要消费者提供购买凭证、产品证书等,若凭证丢失,回购之路便困难重重。

黄金门店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大多数品牌金店都提供黄金回收服务,对品牌和凭证没有严格限制,但回收价格却让人大跌眼镜。回收价格通常低于当日卖出价50 - 100元/克,若是足金饰品,价差更是扩大至200元/克 。如此巨大的价差,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且,金店回收黄金时,通常会采用火熔检测法,这对一些造型精美的黄金饰品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检测,也让消费者心疼不已。

尽管黄金价格高位震荡,看似给回购市场带来了机遇,但现实却是回购多渠道遇冷。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和消费者在进行黄金相关操作时,更需谨慎权衡,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策 。
我是英姐,这篇文章大家随着我轻盈的脚步看完了,你们心里有什么感想呢?可以和我一起在评论区互相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上一篇:老凤祥市占率败给后起之秀 百年老店被指失去年轻消费群体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