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访网
博时基金,这家曾位列国内公募基金“老十家”的金融巨头,如今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多只基金深陷巨亏、明星基金经理接连离职、清盘产品数量行业居首,种种迹象表明,博时基金的权益投资管理能力已陷入明显的下滑趋势。
即便在黄金市场火热的情况下,博时基金凭借黄金ETF站上了场外黄金基金规模第一的宝座,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权益类基金业绩惨淡、投资者大规模赎回的事实。在资本市场整体回暖的背景下,为何博时基金的主动权益业务依然无法扭转颓势?
明星基金经理接连出走,博时权益投资“一哥”难寻
2024年,博时基金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相继卸任或离职,权益投资业务陷入空前低谷。2024年12月25日,博时基金发布公告,旗下主动权益基金“一哥”沙炜因个人原因离职。沙炜自2008年入职博时基金,管理公募基金9年之久,曾是博时主动权益的核心人物。其管理的博时研究回报2023年净值增长率仅为-2.61%,2024年略有回升,但在同类基金排名依旧靠后。他的离职,意味着博时基金主动权益业务的核心支柱出现裂痕。
2024年7月,明星基金经理陈鹏扬、曾鹏相继卸任多只产品。陈鹏扬管理的“博时价值臻选”亏损接近50%,最终选择卸任。曾鹏管理的基金产品中,亏损幅度最大的接近50%,多只产品惨不忍睹。
基金经理离职潮,直接暴露出博时基金的权益投资团队管理问题。优秀基金经理频繁离职,继任者经验不足,导致投资策略混乱,影响基金长期表现。新任基金经理多为“年轻选手”,缺乏长期投资经验,市场信任度低。
业绩持续低迷,多只基金亏损超30%
博时基金的权益类基金整体表现不佳,亏损基金占比超过50%,部分产品甚至跌幅超过30%。2022-2023年,博时混合型、股票型产品累计亏损超330亿元。2024年上半年,权益类产品继续亏损超27亿元,延续下滑趋势。截至2024年12月,博时基金旗下111只偏股型基金中,有56只处于亏损状态,其中31只亏损超过20%。混合型基金中,64只产品长期亏损,16只产品跌幅超过30%。
博时汇兴成立于2021年,曾是百亿级明星基金,成立时规模147.19亿元。截至2024年底,规模缩水至60.24亿元,近三年亏损15.44%,成立以来亏损28.46%。这只基金的“滑铁卢”直接反映了博时基金主动权益投资的无力。
博时基金的基金清盘数量在2024年登顶行业榜首,2025年伊始,已清盘5只基金,形势依然严峻。2024年全年,博时基金清盘17只基金,成为行业“清盘王”。2025年1月,短短一个月内,又有5只基金清盘,行业领先。清盘名单中,甚至包括红利主题基金和养老目标基金,反映出博时基金投资策略的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博时基金的养老目标基金也未能幸免,4只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相继清盘,分别是: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40五年持有。
养老基金的清盘对博时基金的品牌形象是重大打击,因为养老基金的核心在于长期稳定收益,而博时未能兑现这一承诺。
投研能力下滑,混合基金大幅缩水
博时基金曾是国内混合基金管理规模前十的机构,但近年来规模大幅缩水,投资能力遭受市场质疑。
2021年底,博时基金混合基金管理规模尚有1520亿元。2024年底,这一数字仅剩661亿元,三年内缩水56.5%。2024年底,博时基金旗下20只混合基金规模跌破5000万元,濒临清盘。
在A股整体回暖的市场环境下,博时基金仍然未能实现混合基金规模回升,显示其权益投资策略的失败。
面对明星基金经理离职、主动权益投资亏损、基金清盘潮加剧的困境,博时基金的未来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在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博时基金若不能尽快调整策略,提升投资业绩,可能会逐步失去其曾经在权益投资领域的市场地位。目前来看,博时基金的挑战远远大于机遇,投资者仍需谨慎观望。
上一篇:黄金市场波动惊心动魄:2270美元支撑位强劲反弹,非农数据将引爆新趋势!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