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临!请认准金融期货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黄金金条玩在黄金的价格>

玩在黄金的价格

2018-07-03 09:03

  2月26日,周大福、周生生等知名品牌的足金价格,一夜之间暴跌近10元/克。然而,这一价格的大幅下跌,并未冷却人们对黄金的热情,全国的黄金柜台前依旧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有趣的是,当70后忙着抛售手中的金条时,00后却在直播间里疯狂抢购金豆。专家们纷纷警告称“金价已触及天花板”,但年轻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越跌越买。这场跨越世代的黄金博弈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财富焦虑与时代暗流呢?


  一、金价“过山车”,背后的财富魔咒


  自2020年起,国际金价便如同脱缰的野马,开启了狂飙模式。在短短4年的时间里,涨幅超过了45%。到了2024年初,更是突破了2100美元/盎司的历史极值,令人咋舌。然而,2月26日的单日暴跌,却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市场的狂热。国内金饰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跌,每克瞬间蒸发了10元。


  在深圳水贝市场,上演了一幕极具戏剧性的场景:上午还在疯狂抢购金条的“中国大妈”们,下午就纷纷堵在了退货窗口,脸上满是焦虑和懊悔。而隔壁的Z世代消费者们,却显得格外淡定,他们从容地扫码支付,还直言“跌了正好补仓”,仿佛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这种消费行为的巨大差异,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狂热。中国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25-35岁群体的黄金消费占比,从原本的19%飙升至37%,增长幅度惊人。在抖音上,“金豆打卡”的话题播放量更是突破了30亿次,热度居高不下。如今,年轻人正用他们独特的玩法,颠覆着传统的黄金市场。他们将3克重的金条做成“考试上岸符”,寓意着考试顺利;把1克金豆塞进“电子功德箱”APP,赋予了黄金新的“玄学”意义。曾经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如今已悄然变成了“赛博玄学”的一部分。


  二、年轻人“越跌越买”,背后的三大真相


  1. 对抗不确定性,寻得“实体安全感”


  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基金市场一片飘绿,宛如“韭菜地”;房产价格也不断下跌,甚至出现了“负资产”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金作为一种肉眼可见的硬通货,成为了年轻人的新宠。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触摸实体黄金时,人脑分泌的多巴胺比查看数字账户时多出23%。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宁愿购买0.5克的金箔,也不愿意加仓那些飘绿的基金。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金属,更是一种在经济寒冬中,能够给予他们心理慰藉的“心理暖宝宝”,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2. 消费主义的“终极反叛”


  这届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十分独特,他们一边喊着“不婚不育”的口号,一边却把购买三金的预算从1万提高到了5万;一边嘲讽着某些商品是“智商税”,一边却愿意为古法黄金工艺支付30%的溢价。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本质上是消费观的一次重大迭代。在他们看来,与其购买那些迟早会过时的奢侈品,不如囤积能够随时变现的黄金。金饰不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被重新定义为“可穿戴的存款”,戴在手上是时尚的首饰,必要时熔了便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这种实用性让黄金在年轻人中备受青睐。


  3. 社交货币的隐蔽战场


  如今,黄金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硬通货。情侣之间用“存金计划”取代了传统的玫瑰,寓意着爱情如同黄金般坚固持久;闺蜜之间靠“拼单买金”来巩固友谊,分享着购买黄金的喜悦;职场人则通过佩戴金饰,暗自展示自己的财力。在小红书上,“黄金羞耻”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年轻人一边自嘲着购买黄金的行为“俗气”,一边却纷纷晒出自己塞满金豆的储蓄罐。当黄金被贴上了“精致攒钱”“人间清醒”的标签后,购买黄金的行为也完成了从土气到高级的华丽蜕变,成为了一种新的社交时尚。


  三、专家警告VS市场狂欢:谁在赌未来?


  经济学家们经过计算发现,按照当前的金价,购买100克黄金的年化收益需要跑赢4.5%的通胀率,才能实现盈利。然而,回顾过去20年,黄金的实际收益率仅为1.7%,远远低于预期。但年轻人显然有着自己的盘算,在他们看来,金价上涨了,黄金就是一种成功的理财;金价下跌了,黄金则变成了精美的首饰;即使金价不涨不跌,还能将其传给下一代。这种“稳赚不赔”的心理预期,让黄金成为了他们在动荡时代里的情绪缓冲垫,给予他们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保障。


  更深层次的博弈,其实源于资产信任危机。当某房企的理财产品暴雷,卷走了长辈们半生的积蓄;当银行利率跑不赢CPI,财富在不知不觉中缩水,年轻人开始意识到:黄金或许不是最佳的投资品,但却是最“诚实”的资产。它不会承诺高额的回,却也不会突然变得一文不值;它可能会被套牢,但永远不会消失不见。这种稳定性和可靠性,让黄金在年轻人的资产配置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四、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世界黄金协会预测,2024年全球央行将继续增持黄金,这无疑为金价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托住了金价的底线。然而,危险的信号也已经悄然显现:国内黄金的溢价率高达12%,远远超过了国际水平;黄金回收量同比增长了41%,这意味着有人在大量入场的同时,也有人在选择离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回顾2013年,“中国大妈”们疯狂抄底黄金,结果却被套牢,直到7年后才解套。


  这场黄金狂热终究会有退潮的一天,但它所暴露出来的集体焦虑却不会轻易消失。当年轻人把黄金塞进“电子功德箱”,在寺庙里给金手串开光时,他们本质上是在寻找一种确定性,一种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能够让他们感到安心的力量。或许,正如华尔街的那句老话所说:“黄金本身不会发光,是人性的恐惧在让它发光。”


  结语


  在深夜的黄金柜台前,一位00后女孩扫码买下了她的第12颗金豆。她不知道明天的金价是涨还是跌,但她确信,这颗黄豆大小的金属,比手机里的数字更能让她睡得安稳。在这个万物皆可虚拟化的时代,年轻人正用最古老的方式——囤积黄金,守护着他们对真实价值的最后信仰,这种坚持和执着,值得我们深思。


上一篇:女子十年前买一千克黄金赚了30多万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推荐平台

查看更多

新闻资讯栏目

全站推荐

400-123-1234

联系热线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织梦返佣网官方微信,了解更多资讯动态。
新浪微博添加关注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Top
x

在线预约

x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