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虽正值农闲,但叶县龙泉乡龙泉村民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粉条加工厂却迎来了最繁忙的季节。村民利用传统手工艺,加工、销售红薯粉条,依靠特色产业,让红薯粉条成为当地村民冬闲增收的致富“金条”。
12月28日上午,在龙泉乡龙泉村民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粉条加工车间,数名工人正在打糊、和面、漏粉、捞粉,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平均每天漏4000余斤粉条。
“咱家的粉条都是自己种的红薯,自己做的粉条,一亩地要是种红薯的话,也就是四五千块钱,随后把红薯变成粉条的话,一亩地能多收入个两三千块钱。”龙泉乡龙泉村民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粉条加工厂负责人李现民说。
李现民是土生土长的龙泉村人,2013年就开始进行烟叶红薯套种,并成立了叶县民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村里有名的种植大户。2020年7月,李现民抓住机遇与村“两委”合作,村里为企业提供招工、土地流转等服务,企业建起标准化生产车间,实现了粉条生产由“小作坊”向标准化厂房的跃进。并通过龙泉村“两委”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优质红薯,投资700万元购置红薯粉深加工生产线,通过粉条串起一条土地流转、红薯种植、红薯粉生产、红薯粉条加工、带动就业为一体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今年,该加工厂红薯粉条年产量已超10万斤,年产值达200万元,带动就业32人,不仅实现原材料自产自足,还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近年来,为了让龙泉村红薯粉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龙泉乡党委政府着手谋划,进一步推进产品创新与技术创新,扩大优质红薯产量。由于该加工厂都是纯手工制作粉条,口感也很好,每年都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购买,同时还打通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发往全国各地。
“下一步,我村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模式,严把红薯粉条加工标准和质量关,不断提高红薯粉条产业知名度,把“醇香可口、纯正自然”的红薯粉条送到更多百姓餐桌,让小粉条成为强村富民的大产业。”龙泉乡龙泉村党支部书记蔡小超说。
(王岚莹 陈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