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绝对的低位,分批轻仓介入多单,带好止损,多头事件(未知的必然)越来越近:
一、供应过剩矛盾加剧
1. 国内焦煤产能释放与进口冲击
国内焦煤供应持续增长,一方面需补足2024年一季度因“三超治理”造成的产量缺口;另一方面,中蒙合作深化推动蒙古煤进口量增加,2024年进口煤总量达5.4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中低卡劣质煤(如褐煤)占比35%,进一步加剧供应过剩。此外,2025年焦化行业预计新增1100万吨产能,而下游需求萎缩导致供需失衡扩大。
2. 国际供应压力未减
海漂煤进口短期虽有减量(如神华暂停4月进口),但蒙古口岸物流基建完善后,其煤炭出口潜力仍存。当前蒙煤通关量较峰值减少10万吨/天,但若恢复将再次压制价格。
二、需求端持续疲软
1. 钢材需求缺乏增长点
房地产行业低迷拖累钢材消费,叠加贸易保护主义限制出口,铁水产量同比负增长。当前日均铁水产量低于230万吨,焦煤表观需求不足,导致库存长期累积。
2. 下游补库意愿低迷
钢厂和焦化厂在亏损压力下仅维持刚需采购,焦煤库存主要堆积在上游。截至2月底,煤矿原煤库存达461.74万吨(同比增137.88万吨),港口炼焦煤库存亦处近6年高位。
三、成本坍塌与市场调节机制
1. 焦煤成本下移传导至焦炭
焦煤价格自2024年10月以来跌幅远超焦炭(如山西低硫主焦下跌480元/吨),原料成本坍塌导致焦炭价格被动跟跌近400元/吨。尽管焦化企业通过灵活调节产能利用率稳定利润,但行业平均利润仍处于-150~100元/吨的微利或亏损区间。
2. 产能淘汰滞后,反弹即增产
当前焦化厂和煤矿尚未出现大规模产能出清,价格阶段性反弹会刺激产量回升,形成“价格低位→减产→反弹→复产→再次过剩”的循环。
四、政策干预与市场预期的博弈
1. 政策调控效果尚未显现
尽管煤炭协会倡议控产、限制劣质煤进口,但煤矿复产进度缓慢,且海漂煤进口减量仅为短期现象。政策落地需要时间,市场对供过于求的预期仍占主导。
2. 期货市场预期分化
焦炭期货基差从贴水转为升水,反映市场对政策托底的乐观情绪,但现货基本面未改善。焦煤库存超预期去化(春节后5周去库500万吨)被解读为短期补库行为,而非需求反转。
五、核心结论:周期性反转仍需等待
当前焦煤焦炭价格低迷的核心逻辑是“供增需弱”的产业格局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短期内,政策干预可能加速市场出清(如控产、限制进口),但若无强力供给侧改革(如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仅靠市场调节需等待更长时间。若3月后非电行业需求回升、政策控产执行力度加强,价格或逐步企稳,但反弹高度受制于过剩产能的压制。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飞卢书单」五本飞卢娱乐文推荐丨娱乐:从武替到世界影帝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