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临!请认准金融期货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金融资讯一毛钱能干嘛?买个人隐私,太可恶>

一毛钱能干嘛?买个人隐私,太可恶

2018-07-03 09:03

  一毛钱,丢在地上都没有人捡。


  但一毛钱,就可以买到我们的个人隐私。


  就在5月初,江苏南通破获了一起特大“暗网”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查获被售卖的公民个人信息数据5000多万条。


  据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交代,他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大量商家信息,并非法购买包括期货、外汇投资人等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在“暗网”交易平台上兜售。同时,他还通过“暗网”交易平台批量购买“股民”“车主”“银行”“房产”等行业的公民个人信息,转卖获利。


  截至案发,这名嫌疑人已累计贩卖公民个人信息100余万条,非法获利折合人民币10万余元。


  简单的除法计算,每条公民个人信息也就值个一毛。


  这么廉价的成本,坑蒙拐骗自然乘虚而入。


  常规的垃圾短信层出不穷,电话骚扰源源不断,广告邮件铺天盖地。进阶的从天而降案件事故,冒充公安转账罚款。甚至是莫名其妙的网贷欠款,帐户钱款不翼而飞。


  无论是野鸡商家还是知名企业,都是隐私暴露的幕后黑手。


  01


  如果你问老金我,什么是奇迹?


  那么老金会告诉你,如果在售楼处登记过,却从没有接到五花八门的营销电话,那就是最大的人间奇迹。


  以暴利闻名的地产界,世界五百强的地产企业里面,也会有人惦记上客户们那价值一毛钱的个人隐私。


  自打两年前为买房,跑了几个售楼处登记后,老金就体会到了被营销电话支配的恐惧。


  骚扰电话恐惧症重度患者老金,时常感受到了来自灵魂的拷问,9成9陌生号码是骚扰电话,但到底接还是不接?


  可是出于工作性质,陌生的来电老金往往还不得不接。


  有时好不容易睡个懒觉,不料电话一阵骤响,“大哥,优质商铺。。。”


  麻利的秒挂,但人却是彻底醒了,美梦一去不返。


  有时正薅着头发,拼命赶着材料,电话又是一阵骤响,“某某公寓,返租高回报。。。”


  麻利的秒挂,但此时再去看文章,思路却已经凌乱。


  老金也装载过拦截APP,但伪装成个人电话的骚扰仍是随时随地,无孔不入,推陈出新。


  买房阶段有售楼处的骚扰电话,一近交付阶就准点准时的冒出来一堆装修骚扰电话。


  电话那头对老金购买的户型楼栋楼层小区,比老金这个掏钱的业主居然还要门清。


  老金不得不感慨,原来在售楼处登记个电话,不仅是横向对广大售楼处公布了号码,更是向整个地产业链公布了个人信息。


  02


  银行地产,有不少相通点,同样的“暴利”行业,也同样是侵犯个人隐私的重灾区。


  比如本月初暴出的中信泄露隐私事件。


  这些年冒出过两个很有潜力的脱口秀演员,“前浪”王自健,“后浪”池子。后起之秀来势汹汹,眼看“前浪”就要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不成想,“资本”半路杀出,先把后浪拍死了。


  池子一直在和前东家笑果文化公司 打着劳资纠纷的官司。这场官司谁是谁非咱们暂且不论。


  但是中信银行却横插一杠狠狠刷了一回存在感。


  池子控诉,中信银行将他的交易明细泄露给了笑果文化公司。中信银行泄露个人银行账户信息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权利。


  


  中信银行没有信用,非常社会:此举是为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笑果文化没有文化,在法律领域继续搞笑:上述行动,均在法律及合同的框架之下进行。


  老金小时候听村口算命瞎子说,命里缺少啥,名字就得加上啥。


  果不其然,所以中信得加上信,笑果文化得加上文化。


  市值30亿的笑果文化称得上大客户,但银行方面如此赤裸裸的唯资本论任意践踏小客户的隐私,的确刷新了下限。


  当事人池子说:“没想到中信银行这么大的银行,会配合笑果文化做这种事。”


  中信光明正大的干着偷鸡摸狗的事情,然后被笑果卖了。精明圆滑的资本界居然有中信这么憨憨的存在。


  这种见不得人勾当,查询完知会一声笑果已经仁至义尽,哪有搞得如此沸沸扬扬的。


  可在老金看来,中信一点都不憨,30亿的笑果就敢侵犯个人隐私, 2485亿的中信只会更加傲慢。


  名义上隐私是公民的基本权益,可银行这类大资本就从来就没把个人隐私权当回事。


  银行的不尊重个人隐私,老金是深受其害。老金接的最多的骚扰电话就是某安银行,这让老金非常懵逼,根本没有在某安银行开过户的人,怎么就成了某安的vip客户。


  最离谱的是,某安似乎会把客户信息在各子公司间,在全国的某安业务员之间完全共享。某安信贷,某安证券,某安保险,时常轮番轰炸,有时一天能接到四五个来自全国各地打来的某安营销电话,用的还都是老金不得不接的个人手机号码。


  俺老金是你们的客户吗,就是不开眼的在某安某处留了电话,也犯不着某安各大子公司全国性的电话围剿吧。


  在隐私面前,银行地产有着传统资本的傲慢,新兴的互联网资本却摆出一副强买强卖的豪横。


  一方面,他们把用户的隐私信息当做可收集到的核心资产,另一方面他们还认为中国用户就是愿意以隐私去换。


  2018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就曾空口白牙:


  “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更加开放,也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李彦宏称中国用户愿用隐私换便利。”


  中国的个人隐私泄露现象的确严重,可存在却并不意味着合理,更不能就此倒推得出中国用户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


  何况,咱们用户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利。


  一个APP,管你要上十来个与APP使用完全无关的权限,谁也不知道画图软件为什么必须访问通讯录,阅读软件为什么非得需要访问定位。


  隐私权限告知也是告知了,但在十来页密密麻麻铺满屏幕的协议上,老金除了“被同意”,哪还有其它选择。


  用户不见得愿意,只是不得不让渡隐私的权限,去换取对软件的使用。


  随之而来的就是用户隐私收集记录后,在互联网上被精准画像。用算法推荐出的短视频总是符合口味;刚搜索完产品,相关商品的弹窗广告就出现在了浏览网页。自老金让渡出隐私权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个人资料,消费偏好,个人喜好,购买力财富都被大数据收集记录,事实上成为了隐私裸奔的透明人。


  互联网时代的电话诈骗也因此得以精准实施。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仅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


  互联网资本面前,恐怕任何人都没有隐私。


  03


  资本是隐私泄露的源头,也是隐私泄露的买家,更是隐私传播的推手。


  “大多数买家主要将这些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用于各类广告的精准投放和业务推广。”破获隐私泄露大案的南通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说到。


  买家的庞大需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这一网络黑产的发展,购买的同时又继续通过“暗网”交易平台出售自己手中的公民个人信息。


  资本对隐私的傲慢产生了恶果,直接影响到每个人。


  垃圾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广告邮件铺天盖地,冒名办卡透支欠款,案件事故从天而降,不法公司前来诈骗,冒充公安要求转帐,坑蒙拐骗乘虚而入,帐户钱款不翼而飞。


  中国监管部门也曾三令五申,要治理个人信息泄露的现状,对各种APP、银行、地产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也不断在进行约束。


  但在资本面前,隐私保护始终是纸上谈兵。池子的事情让很多人幡然醒悟,中国民众的宽容,滋养了这种对泄露隐私不以为意的商业环境。


  欧盟委员会委员表示,中国现在并不是一个“具有适当数据保护水平的国家”。


  国产APP的海外版向来比国产版本更加纯净,广告少,权限低,更加注重对用户信息的保护。


  即便如此,到了2018年,欧盟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正式生效,堪称最严隐私条例。


  一旦涉及海外隐私,资本便一改对内的无比傲慢,变得唯唯诺诺。


  新规则下QQ国际版、微信国际版、阿里的全球速卖通等App都被迫更新,向用户展示、请求隐私授权。甚至海尔、华为等有实体产品的企业已经组建了专门的团队以学习GDPR的规章。


  企业在隐私一事上能够内外双标,说白了还是咱们的法规太宽松。


  老金能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隐私权的缺位,民众对隐私保护的渴求日益高涨。


  本次中信泄露隐私事件的持续发酵,中信终于在无数的舆论重压下自罚三杯,发文道歉。


  但社会自发的舆论行为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一世。


  老金期待了很久,什么时候才能从法规层面彻底扭转资本的傲慢,还中国民众隐私安全。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黄金价格大起大落,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400-123-1234

联系热线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返佣网官方微信,了解更多资讯动态。
新浪微博添加关注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Top
x

在线预约

x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