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奶酪投研
作者 | 梁丰
出品 | 奶酪投研
步入2025年,基金行业的高管变动频度有所减缓,年初至今只有两家公司发生总经理更换。继兴银基金之后,新华基金也迎来新任总经理。
近两年,新华基金的管理层震荡颇为频繁,2023年以来,该公司两度更换董事长和总经理,还有三位副总经理离任,而他们的任职时间都未超过三年。
同时,在2023年7月股东方新华信托破产后,股权转让亦成为棘手问题。去年底,证监会完成批复,核准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融投资)成为新华基金的主要股东,股权变更事宜基本尘埃落定。
伴随着股权和人事更迭,新华基金的发展也露出疲态,管理规模在500亿元附近徘徊,逐渐落入行业下半区。
昔日人才济济、口碑可圈可点的新华基金,近些年在股权转让和人员流动的波折中,发展颇显沉寂。
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老牌公募,最初是一家信托系基金公司,新华信托、恒泰证券(港股恒投证券:1476.HK)、杭州永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48%、43.75%、8.25%。
2015年,恒泰证券持股比例提升至58.62%,成为新华基金第一大股东。2019年6月,天风证券完成对恒泰证券29.99%股权的收购,成为新华基金的实际控制人。2022年,天风证券将恒泰证券9.58%的股权转让给华融投资。
2023年2月,证监会核准批复了《关于核准恒泰证券变更股东及恒泰长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的批复》,华融投资依法受让恒泰证券56989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1.88%)。
由于华融投资是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下称金融街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因此,金融街集团成为恒泰证券以及新华基金的实际控制人。
2023年7月,新华信托因资不抵债进入破产程序,手中的新华基金35.31%股权被公开拍卖,经三轮流拍后,华融投资、重庆市江北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集团(下称江北区国有资本)成功合拍,以2.71亿元拿下,前者拍得30.31%的股权,后者拍得5%的股权。
2024年12月20日,中国证监会核准华融投资成为新华基金的主要股东,并依法受让新华基金6592.52万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30.31%)。而江北区国有资本拍得的新华基金5%股权,还在等待证监会的批复。
随后的12月30日,新华基金公告称,同意股东恒泰证券和华融投资以现金出资方式向公司注资合计8亿元。增资事项完成后,新华基金的注册资本由2.18亿元增加至6.28亿元。
经过一系列股权腾挪,新华基金回归国资。目前,其股东为恒泰证券、华融投资、杭州永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江北区国有资本,持股比例分别为52.99%、43.18%、2.1%、1.73%。
伴随着股权变动,新华基金高层也出现震荡。2023年以来,该公司历经七位高管离任,包括两位董事长、两位总经理、三位副总经理。
2023年6月28日,原总经理于春玲转任公司董事长;同年9月1日,杨金亮出任总经理。
不过,仅过了一年多时间,2025年1月23日杨金亮因“人事调动”卸任总经理职务,由胡三明接任。
胡三明来自大股东恒泰证券,历任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深圳分公司总经理等职。在进入证券公司之前,其曾在太平洋财产保险、泰康资产管理公司、合众资产管理公司就职,具有保险、券商资管从业经验。
董事长同样两度更换。2023年2月28日翟晨曦离任新华基金董事长职务,同年6月28日,于春玲正式出任董事长。2024年12月2日,于春玲因个人原因离任,银国宏成为新任董事长。
银国宏是证券业一名老将,曾在中信建投证券、东兴证券、东兴期货、东兴基金、中华联合保险、恒泰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任职。目前,其仍担任恒泰证券总裁。
新华基金方面表示,恒泰证券总裁银国宏兼任新华基金董事长,将在战略紧密协同、资源共享调配、内部沟通顺畅等方面更有助于新华基金的长远发展。
在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更迭中,新华基金三位副总经理刘征宇、蒋茜、崔凤廷分别于2023年2月、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离职。目前,该公司还有副总经理两名。
回顾十年前,新华基金旗下星光闪耀,屡获“金牛奖”,曹名长、周永胜、崔健波、王卫东被称为“新华四杰”,在公募江湖名噪一时。然而世易时移,在核心人才陆续流失之后,公司难以再现往日荣光。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新华基金的管理规模为557.91亿元,排名行业第82,虽然比上年增加了76.98亿元,但与868.31亿元的高峰时刻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随着权益人才凋零,新华基金的业务重心也从权益转向固收,权益规模逐步缩水。从产品结构上看,债券型、货币型产品规模占比分别为48.86%、39.46%,股票型和混合型产品规模占比仅为1.2%和10.48%,固收类产品显然“一头沉”。
该公司旗下主动权类产品总体来看表现平平,据Wind统计,23只主动权益类产品(只含A份额)最近三年(截至2025年2月21日,下同)全部负收益,新华鑫动力A、新华行业轮换配置A、新华科技创新主题、新华积极价值A四只产品跌幅超过40%,收益率分别为-46.53%、-43.22%、-41.07%、-40.41%,同类排名1332/1360、1317/1360、1309/1360、1305/1360;表现最好的新华策略精选,收益率为-4.93%,同类排名138/468。
最近一年,上述23只产品中有18只获得正收益,其中六只收益率超过20%,表现最好的新华鑫科技3个月滚动持有A收益率为 39.36%,同类排名140/1361;新华行业轮换配置A跌幅最深,收益率为-15.1%,同类排名1356/1361。
新华鑫科技3个月滚动持有A成立于2021年5月26日,成立后不到四个月,9月3日就更换了基金经理,由付伟变为王永明。次年因A股市场调整,基金净值一路向下,虽然在去年9月末的大幅反弹行情中“回血”迅速,但至今累计收益率为-7.56%,仍未走出亏损状态。
该基金集中配置于科技股,重仓股基本都来自信息技术行业,2024年末重仓了沪电股份、立讯精密、海光信息、鹏鼎控股等个股。
新华鑫科技3个月滚动持有A2024年四季报显示,“本基金管理人在四季度一方面继续看好具有全球竞争力、发展前景较好、估值匹配度高的核心资产。另一方面,结合产业趋势、技术变化和应用创新,继续增加对AI产业链某些环节的配置力度。”
季报同时表示,2025年继续看好AI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国产算力产业链等领域的投资机会。同时,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半导体领域自主可控、国产化替代方向也会有一定的投资机会。
新华行业轮换配置A成立于2013年6月,2021年一度达到4倍涨幅,但2023年后净值回撤较大,截至目前累计收益率为113.89%。
行业配置方面,2024年新华行业轮换配置A从医疗保健、信息技术转向金融、能源,更加倾向于投资红利资产。截至去年末,该基金重仓股包括中国神华、宁沪高速、江苏银行、招商银行、中煤能源等。但从效果上看基金净值未见明显起色,今年以来收益率为-4.96%。
在新华行业轮换配置A2024年四季报中,基金经理表示,“2025年我们计划加大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力度。红利资产与上游资源、央国企、中特估、一带一路等多重主题重叠,会不断出现投资机会。”
新华基金权益投资业绩缺乏亮点,且多数产品规模“迷你”。截至去年末,23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中仅一只规模超过10亿元,13只产品规模不足2亿元,其中6只不足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下半年,该公司就没有新发主动权益类基金。2021年下半年公司成立了两只指数产品——新华中债1-5年农发行A和新华中证云计算50ETF,2022年至2023年未发新产品,2024年8月和9月又成立了两只指数产品,分别是新华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A和新华中证红利低波动ETF。新产品发行清淡,也让基金公司的规模难以再上台阶。
据悉,新华基金已上报两只新产品——新华中证A50ETF和新华中证A500指数增强,尚处在等待发行阶段。公司新发的权益基金,还是主攻被动指数类产品,并未在主动管理上发力。
如今新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相继到位,新华基金是否会调整发展策略,如何进一步提升业绩并实现规模跃升?对于管理层而言,考验仍在继续。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