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不同产区或贸易区不同品质的原油都冠上同一个货币名称如“美元”,它们就可以直接进行原油油品品质间的价格比较,或者认定哪国或谁家的石油公司被欺负了,因为美元的含义极其丰富,在不同时空使用的美元其内涵与外延会有所不同。
文 | 冯跃威
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因普遍缺乏必要且基本的货币、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总以为可以像“互联网+”那样,只要在石油后面加上了货币名称,如“美元”加到“石油”后面就变成了“石油美元”,就国际化了;只要在非美元货币区不同原油期货或现货上用美元进行了标价,就可以直接进行价格比较,与NYMEX WTI原油之间就可以有直接套利的机会。但殊不知,此马非彼马也!
在上一期读懂WTI油价之“被逼‘退位’WTI定价权”一文中讲述了(1)NYMEX WTI油价内涵被误读和ICE Brent油价被错误地当做欧洲时区定价依据的原因是我们不了解这两种原油都使用美元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讲述了WTI与Brent原油价差之间表观的相关性分析及收益与风险的转移;(3)无疆界金融资本是如何通过整合期货交易所和对石油金融工程工具创新后完美地让WTI油价“退位”,让“阿克纳卡里”遗传基因遁于无形,并以暗渡陈仓的方式确保了WTI原油期货在全球市场的定价权。
那么,为什么WTI原油期价要长期低于Brent原油期价?并改变了国际原油贸易按质论价的基本原则。人们明知道这两个原油价格关系“不合常理”,却还非要将Brent期价认定为是欧洲时区消费国或中东等产油国原油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其实,它犹如勾股定理前提条件∠C=90°那样,ICE Brent期价长期高于NYMEX WTI期价也有前提条件!
众所周知, 欧洲美元(Eurodollar)是存放在美国以外银行的不受美国政府法令限制的美元存款或是从这些银行借到的美元贷款。由于这种境外存款、贷款业务开始于欧洲等非美国领土内,故称为欧洲美元。虽然它与美国境内流通的美元是同样的货币,并具有同样的货币自身的价值。
看似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账务上的处理不同,但在贸易中其内涵与外延实则是不一样的。并不是拿一个货币名词如“美元”当马甲,同时穿在不同产地或不同贸易区的原油身上就能直接确定这些原油间的价格或价值,货币的内涵与外延就因此而会一致或统一了。
欧洲美元是上世纪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时生成的一种特定的货币形式。它是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能正常运行和向全球征缴铸币税的一种货币工具,是为了满足美国债务融资的需要,是为了在全球沉淀超发美元的需要,也是为了保证当期的马歇尔计划能够正常运行所需的推进剂和润滑剂。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美国双赤字的快速增加,流出美国本土的美元成倍增加,在大规模流入全球的同时,也造成了“欧洲美元”在美国主要贸易伙伴间的泛滥。致使这些沉淀在美国以外的美元一方面有规避贬值风险的需要,另一方面又有投融资,即借、贷等货币自身功能的需要,于是,英国借助其伦敦在全球金融领域中的核心地位,迅速成为了当时全球“欧洲美元”的清算中心。不仅加速推动了欧洲美元投融资市场规模的迅速壮大,也使欧洲美元市场也成为最重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之一。
由于欧洲美元供应充裕、应用灵活,存放以及借贷不受任何国家外汇管理法令的限制,可为各国政府和企业解决巨额融资的急需。尽管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它的流动性太强,不受约束,因而也是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主要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美国通过巨量的贸易赤字,将其近乎无成本的美元纸币输向全球,充分享受全球经济增长红利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其需要用其长臂管辖权对各国或实体公司进行查封、制裁,甚至是恶意收购。
尽管欧洲美元存在有巨大的使用风险,但英国的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还是看中了美元是全球第一大储备和流通货币的地位,而且其币值相对欧洲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要稳定。因此,1988年6月23日在推出Brent原油期货合约时选中了美元作为计价和交易货币。这个美元就是欧洲美元,但此欧洲美元非彼美国美元!因其货币外延不一样,所以,此马非彼马!这是WTI原油期价长期低于(或高于)Brent原油期价的第一个前提条件。
在1999年欧元诞生前,由于美国在70年代建有石油美元回流机制,欧洲各国购买原油现货必须使用美元。1987年2月到1998年底,虽然美元汇率指数仅下跌6%,但期间美国反反复复的经济金融危机冲击着欧洲各国,使大多数欧洲国家的货币大幅震荡贬值,幅度均超过美元。与美元相比,欧洲各国还是更信任美元,与美元之间的汇兑问题自然要由欧洲各国自行解决与消化。所以,在此期间用美元标出的Brent原油价相对WTI油价是含有油品品质差价的。
但面对欧洲各国谋求统一的诉求,美国尽管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欧洲,尽管从上世纪70年代后就一直设障阻扰欧洲统一进程,但欧洲还是步履蹒跚地完成了统一,成立了欧盟,统一了货币,这也的确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和心病。于是,自欧盟成立之日起,美国就利用世界银行、货币基金组织、银行间结算系统、贸易与关税摩擦、政治挑拨、经济制裁、罚款、实体清单等各种手段逼欧元升值,用以打击欧洲实体经济体的健康发展。
在欧元诞生后,除英国和瑞士外,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废除了自己国家的货币,用统一后的货币欧元。欧元启用后,看似争夺到了美元在欧洲、在全球贸易和储备货币市场中的部分份额与地位。但欧元兑美元汇率(以下简称欧美汇率)却伴随着美元的贬值,从2002年1月1日0.8907涨到2008年7月11日1.5922,升幅达78.76%,造成了欧洲经济长期低速甚至是滞涨,而美元从2001年12月31日116.82跌至2008年3月17日71.395,贬幅为38.88%,前者变动幅度是后者的2倍多。
除此之外,老谋深算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美国金融机构在伦敦交易所(IPE)完成私有化后,迅速收购并组建了洲际交易所(ICE),并坚持使用美元作为Brent原油期现货的交易货币。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美元还是欧洲美元,而没用统一后的欧元。
通常,若欧美汇率为1时,WTI与Brent之间的正向价差各方是都能接受的,这符合按质论价原则;但当欧美汇率为1.1时,欧元升值10%,WTI与Brent之间若还是正向价差,就相当于欧洲美元为欧洲消费者降低了10%的油价,欧洲人当然乐见其成,可欧佩克产油国不愿意看到因欧元升值而使其美元钞票总收入被降低,美国的金融财团们也不会愿意看到因欧元升值给欧洲消费者和欧盟经济带来增长的好处,以及丧失在全球沉淀更多美元货币量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如果这种局面长期下去,会动摇产油国使用石油美元体系的信心,进而会撼动美元的国际地位。
于是,美国人不仅强力重建了自己的交易市场ICE、用我的规则、用我的美元为你们原产于欧洲布伦特的原油定价。其中,最核心的策略是,刻意推高用欧洲美元标记的Brent油价,增加欧洲美元的货币内涵,将欧元币值及其动态购买力、欧盟货币政策等因素揉进油价。
这样,既能巩固美元地位,又能为欧洲人定价,并隐蔽性地维持WTI遗传基因和价格体系,还能让包括产油国、消费国在内的利益相关各方都能接受,并一举打通美国与欧洲大宗商品和金融资本市场的直接联系,最重要的是能主导定价。
正因货币内涵变化了,造成了此过去的欧洲美元非彼当下的欧洲美元!所以,此时的马非彼时的马!是WTI原油期价长期低于(或高于)Brent原油期价的第二个前提条件。
可见,美国美元标记的NYMEX WTI原油期货价是美国原产地原油的交易价格,而欧洲美元标记的ICE Brent原油期货价是暗含有欧元实际购买力的欧洲原产地原油为非美元货币区交易的价格,它即含有原油油品品质差价的因素,也含有欧元实际购买力的因素,还含有WTI遗传基因(作者注:有兴趣者可以自建数模研究,以备日后资产配置时使用)。
还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交易所(Moex)和印度商品交易所(MCE)推出的原油期货合约都是以ICE Brent原油期货价作为交易标的,所以,当下全球原油期货交易所几乎快被全部沦陷。
在面对自己原产地原油与汇率定价权被双重隐性地控制,欧洲人的头没被驴踢了,也没被门夹了,其精英们早在欧元成立之际就已经知道会被沦陷,只是讳莫如深不言而已,不愿意将无力改变的事情让世人皆知。
为了摆脱用基本逻辑“硬”推理时造成的主观、片面等研究缺陷,笔者还是用量化的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研究,试图从大量的数据中自动搜索出隐藏于造成这两原油价差中的有着特殊关系(属于Association rule learning)的信息——影响因素,以解开这个有悖常理且怪异的WTI与Brent原油的价差之谜。
其中,价差=NYMEX的WTI期价(简称NYMEX WTI)-ICE的Brent期价(简称ICE Brent),相对价差=价差/WTI期价的百分比,数据选用近20年来两个期货市场旗舰期货最近月合约的数据,经数据处理、建模与拟合,从图中看,总体价差是波动性地从正值向负值扩大着演变(紫色虚段线),且波动规律极其复杂(浅蓝点虚线)。
经数据挖掘发现:美元汇率指数、1年期(US1Y T)和10年期(US10YT)美债利率、美国通货膨胀指数以及2年期德国国债进入初选模型。于是,建数模如下:
ICE Brent油价=181.0898+0.9972*NYMEX WTI油价-0.2643*美元汇率指数 +4.4417*US1YT+2.0009*US10YT-11.4654*通货膨胀指数专栏COLUMN-1.3913*2年期德国国债(数据来自: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纽约商品交易所、欧洲期货交易所等。)
经计算做图,ICE Brent拟合价见图中黑色实线。虽然拟合模型的相关系数高达0.988,且又涵盖了多于两个涨跌周期,拟合的总平均误差率不足1%,F等检验值等都大于标准,可认为数据挖掘与拟合模型效果较好,但还需特别提示,本模型仅为原理模型,笔者用于实战的资产管理箱比其精度更高且更复杂(除价格拟合模型外,包括资金管理、风控等模型),因此,若使用本原理模型需自担风险。
从模型结构看,NYMEX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价表述的是用美元标价的WTI原油的期货交易价格,但用模型拟合出来的ICE Brent油价是为欧元区相对于NYMEX WTI原油期价(遗传基因)用美元标价并体现了欧元实际购买力的Brent原油的价格。此价格很好地反映了两原油之间油品品质价差的关系,也体现出了欧元相对美元的动态实际购买力。
从模型效用看,它可以在欧美汇率、ICE Brent与NYMEX Brent、ICE WTI与NYMEX WTI等多个价格关系失衡的金融工具中间进行资产配置;在用Brent原油标价采购原油现货时可用交叉汇率为采购所需资金的融资进行避险配置。
众所周知,在现代经济中,货币CCY(Currency)起着根本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延期支付标准和记帐单位。而实物货币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既然货币是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那么,每种货币就都有其自身价值。而货币的价值又受到发行国或特定发行组织,如欧盟等经济体的运行情况、货币政策,甚至是受其他主要储备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进而造成货币之间价值或实际购买力的此消彼长。即使是美元这个全球最大、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从100年长周期看,其实际购买力也是运行在震荡下行的轨道中。
在宏观经济学中,货币不仅是指现金,而且是现金加上一部分有形和无形的资产。因此,对于美元来说,其美元的无形资产就包括了美国在全球的规则制定权,如美国法律规定,只要使用了美元进行交易,美国政府就可以依照其长臂管辖权,对不合美国意的国家、公司甚至是个人进行各种类型的制裁,比如当下的伊核问题。也包括了全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美元的贬值而不得不跟随进行的量化宽松,用印钞增加货币供给总量的方式来对冲美元贬值对其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进而,造成了全球货币再平衡,形成了货币渏涟效应。
它就犹如向湖面上扔石子打水漂,水波纹会相互撞击,力会逐渐衰竭,最终湖面再重回平静,可湖面也会因扔石子而被抬高。货币市场也如此,也会因各国竞相量化宽松投放货币而垫高全球货币供应总量。而美国又总是根据其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率先超发的国家,进而造成了100多年来由美联储主导的世界各国货币币值与购买力间的反反复复的平衡与再平衡的循环。
因此,从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看,我们当下用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动荡、币值长期贬值且极不稳定的货币体系,俨然就是个不靠谱的马。而用不靠谱美元去为其他货币区的商品定价,其本身就是更不靠谱的事。所以,只要是用美元标价,还想追求跨货币区商品贸易的公平,就必须先谋求货币币值间的公平,才能实现跨市交易时商品品质差的公平。
此时,再回头看上述模型中的货币参数也就不难理解了,其中的利率、通胀、汇率参数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各央行向湖面扔石子后的水波纹,是在此消彼长相互影响下达到均衡,以及再次此消彼长达到再均衡的动态过程。
美元汇率指数与欧美汇率之间已形成精美的镜像关系,负相关系数超过- 0.98。而欧美汇率与ICE Brent油价也有近乎完美的孪生关系,正相关系数超过0.96,使欧元实际购买力越大,美元计价的ICE Brent油价越高,反之都越低。破坏了货币作为等价物的特征和交易功能,为此,相对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将欧元看成是美元的一种特殊“商品”,受美联储、美国财政部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因布雷顿森林体系余威尚存,全球大宗商品、金融资本、外汇等市场价格变动的动力源还都是来自于美国的的政策调整。
从表中货币市场渏涟效应看,在2007年至2013年间美联储的货币供总应量和财政政策对欧元起主导作用;2013年至2015年美联储停止量化宽松,以德国主导的欧洲货币政策又影响着美国的货币政策;2015年至201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货币和财政政策上都没有太大的动作,使全球的货币市场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消化过去10年间向市场投放的货币。
可见,影响油价及其价差最核心的因素是货币及其渏涟效应。
从模型各参数对Brent油价影响相关性分析看,WTI油价是影响Brent油价最重要的因素。即使2012年12月5日,EIA将北海布伦特(Brent)原油现货价格作为了2013年度的预期主体,废除了WTI原油的“武功”,但由计算结果看,其后时间段的相关性更高,说明WTI油价及其遗传基因始终都在隐蔽性地发挥作用。从数理统计上也印证了读懂WTI油价之“WTI定价权被‘退位’”一文中Brent是WTI油价影子关系的结论。
在次主要因素中,2007年至2013年间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Brent油价影响大;2013年至2015年间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美财政部财政政策都发挥作用,但欧洲为了应对美元突然紧缩的货币政策,也通过财政政策来影响币值进而也影响到了Brent油价,同时也发生着货币渏涟效应;2015年至当下,美国财政部的政策对Brent油价发挥的影响作用大。
欢迎关注头条号:能源杂志
上一篇:百亿私募滚雪球投资年内业绩惨淡 21只基金跌超20%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