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2 月 5 日,“金饰价格一夜涨 11 元每克” 的话题登上热搜,金价突破 860 元 / 克,引发了消费者的跨城抢购热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背后的情况。
2 月 5 日,现货黄金一度摸高至 2859 美元 / 盎司,COMEX 黄金更是最高涨至 2886 美元 / 盎司。进入 2025 年,国际金价一路高歌猛进,连续五周实现上涨。从 1 月 1 日起,现货黄金与 COMEX 黄金价格涨幅均超 8%,每盎司涨幅超 210 美元。
在国内市场,2 月 5 日,周大福、周生生、老庙黄金、六福珠宝、潮宏基的首饰金价格分别达到 863 元 / 克、863 元 / 克、864 元 / 克、863 元 / 克、863 元 / 克。仅仅过了一天,到 2 月 6 日,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宝的实物金价格又分别攀升至 869 元 / 克、872 元 / 克、869 元 / 克。
杭州白领周女士在成都旅游时,目睹一家金店门口排起长队,便和朋友也跟着排队。这一排就是 1.5 个小时,好不容易进店后,发现店内消费者抢购热情高涨,热门款式供不应求,稍不留意就被抢光。最终,周女士和朋友各花费一万多元,买下了一条金饰吊坠。
2024 年,全球黄金需求总额达到 3820 亿美元,创下历史峰值。其中,央行的购金行为成为推动金价上涨的关键因素,并且在 2025 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中东局势持续动荡,俄乌冲突反复不定,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使得投资者纷纷将资金投向黄金,将其作为 “避风港”,推动黄金价格上涨。
随着美国通胀逐渐降温,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加息周期即将结束。美元开始走弱,为黄金价格的上涨开辟了空间。
黄金开采成本的上升,以及全球 ETF 增持黄金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金价的上涨。
一线城市的金饰价格普遍高于二三线城市,消费者跨省购买能够节省一笔不小的费用。
春节前后是婚庆、赠礼的高峰期,对黄金饰品的需求量大增。
黄金多年来 “抗通胀” 的形象深入人心,许多消费者担心 “现在不买,以后价格会更高”。
#黄金##现货黄金##黄金涨价了再去买有意义吗?#金价#金价##今日金价##金价为何狂飙?##金价疯涨 有人跨城排队1.5小时买金##
推荐阅读一:50克金饰立省5000元,这届年轻人是懂黄金的!
在火热的购金潮中,一些年轻人发现了更具性价比的方法:50克重的金饰,最多可立省5000元。
这就是打金——将黄金原料或旧金饰品加工成新饰品。美团数据显示,2月以来,“打金店”“打金铺”的搜索量同比增长213%,相关评价和笔记条数增长超180%。打金戒指、打黄金手镯成为热门搜索词,20岁至30岁用户占比近四成。
从质疑到理解,再到成为“淘金”主力军,曾经对金饰“不感冒”的年轻人,为何追捧打金?
打金,也“打”价格
“从去年初到现在,很多人拿着旧的黄金首饰来打金。”北京某打金店店长陈康博说,这主要是因为打金的高性价比。
陈康博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介绍,打金的工费通常比品牌店成品金饰的加工费更便宜。相比于直接购买成品,打一克黄金的工费成本会省将近100元。如果是50克重的金饰,打金最多可节省近5000元。
除了高性价比,打金还能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南京姑娘杨美琪春节前在打金店做了一条精致的黄金手链。她说,近两年金价不断上涨,购买金饰不仅能佩戴还可以当做投资。对比下来打金更便宜,而且也能做成自己独一无二的款式。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朱勇毅对国是直通车表示,金价上涨、春节消费旺季和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是推动近期打金热潮的主要因素。同时,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的推动,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尝试打金。
国是直通车搜索发现,在社交平台上,年轻人分享买金、囤金、打金的内容热度极高。在小红书上,关于“打金攻略”“金饰”等相关笔记将近10万条。
近年来,金价持续处于历史高位且屡创新高,引发了全球对黄金的避险情绪和投资热情。据中国黄金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黄金消费量达985.31吨。其中,金条及金币消费量达373.13吨,同比增长24.54%。
“随着全球对黄金的投资热情高涨,过去对黄金兴趣不大的年轻人也逐渐参与其中,使得黄金在投资和消费领域都受到了更多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家万喆表示。
年轻人爱黄金 折射消费心态改变
“与其买包,不如买金”,打金走俏背后,也是年轻消费者心态的改变。
用杨美琪的话说,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越来越理性,会更多考虑消费品的实用和保值。
万喆观察到,Z世代年轻人对黄金兴趣增加,不仅是受传统观念和美好寓意影响,也将黄金视为一种重要的理财工具。
另一方面,年轻消费者爱上古法黄金首饰,也离不开国潮文化的影响。打金热潮背后,是传统与现代结合、复古与创新融合的消费趋势,体现了消费市场的潜力和方向。
在朱勇毅看来,对打金的追捧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消费行为的三大特点:追求高性价比、个性化需求增加、认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他分析说,在打金过程中,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设计,体验感增加,符合年轻人消费心理。而打金让手工定制等传统工艺重新受到关注,也反映了年轻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传统审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新国潮”,成为年轻人的新追求。
未来前景如何?
随着打金热潮兴起,越来越多金饰设计师和精湛手艺人进入这一领域。
朱勇毅认为,定制化服务和黄金回收业务将迎来新发展机遇,不过也面临金价波动、消费淡旺季、市场竞争等挑战。
市场越喧哗,越需要冷静思考。万喆提醒,投资方面,黄金市场的波动和投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要保持谨慎;消费方面,建议量入为出,保持理性;供给端方面,要加快创新发展,进一拓宽消费空间和渠道,以满足新消费需求。
对于2025年黄金走势,世界黄金协会预测,金价有望创下近10年来的最佳年度表现。不过,美国的经济和政策将成为影响黄金市场的重要变量,中国和印度仍是全球最大黄金消费市场。
来源:国是直通车
推荐阅读二:跨越两千年,黄金还保值吗?
来源:财经新媒体
来源 | 《财经》杂志 作者 | 陈汐 刘建中 编辑 | 刘建中
对于黄金,有些人执着地喜欢,有些人执着地抵触,更多的人是中间派。在黄金持续上涨后,中间派就深信“黄金保值”“乱世黄金”;而持续下跌后,他们就觉得黄金缺乏实用价值,没有未来。
2022年11月1日开盘,伦敦现货黄金价格为1632美元/盎司,随后黄金价格快速上涨。2025年2月24日,价格涨到2956美元/盎司,涨幅81.1%。28个月增值超80%,黄金成了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投资品之一。不少中国投资者计划投资黄金,但是普通人并不了解黄金。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文章,帮助普通人了解黄金,建立起对黄金的基本认知。
投资黄金,第一个需要确认的问题是:黄金真的保值吗?如果从秦朝开始直到现在,黄金还保值吗?知道的历史越长,我们会越了解黄金。
11世纪前黄金购买力的变化
在公元11世纪之前,我们以劳动力价格作为参照,看看黄金购买力的变化。
我们以秦朝为起点,根据2008年盛治刚所著的《秦代金钱兑换率蠡测》(发表于《东岳论丛》),在秦始皇时期(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一斤(约合260克)黄金约兑换5000枚秦标准的“半两钱”,即一克黄金等于19枚铜钱。而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记载,普通劳工每天工钱约为八枚“半两钱”。因此可以推算,秦朝一克黄金约等于普通劳动者2.4天的收入。
接下来看看西汉(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由于铜钱变轻,《秦代金钱兑换率蠡测》推断西汉前期一斤(约合260克)黄金兑换一万铜钱,所以此时一克黄金等于38.5文铜钱。同时,通过《汉书·陈汤传》等典籍推断,此时普通劳动者日收入约10文。因此,一克黄金约等于普通劳动者3.8天的收入。按照劳动力价格,从秦到汉,黄金购买力出现了一次显著升值,升值了58%。
下面看看唐朝的情况。根据《唐六典·户部》,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普通劳动者每天的收入约为40文铜钱。此时一斤(约600克)黄金兑换铜钱十万文,即一克黄金兑换167文。因此,在唐代开元年间一克黄金约等于普通劳工4.2天的收入。以黄金计,此时劳动力价格与西汉时期相差无几。
我们再来到北宋。北宋作者吕陶(公元1029年-1105年)所著的《净德集》记述,制茶业工人,每日得钱60文。还有其他典籍佐证,此时普通劳动者日收入约60文。北宋时期金与银的兑换比例变动较大,在吕陶的年代,金银比约为1:9。一两(当时约为40克)白银大约兑换1000枚铜钱。因此,可以推算出一克黄金约等于普通劳工3.75天的收入。这与西汉、唐代相比,变化也不大。
由以上讨论可以看出,黄金相对于劳动力的价格,从秦朝到西汉出现过一次升值;而从西汉到北宋的1000多年间,黄金的购买力基本保持稳定。
11世纪-18世纪黄金购买力变化
公元11世纪到18世纪,我们以稻米为标准看看黄金购买力的变化。这里直接利用表1数据。表1来自彭信威所著的《中国货币史》,这里记录了每个时期一公斤黄金可以买多少稻米(平均值)。
表1: 一公斤黄金的稻米购买数量
表1显示,虽然有波动,但在11世纪到18世纪,一公斤黄金兑换的稻米的数量都在3万公斤上下。当然,在某些特殊时期,黄金的购买力会显著下降。其中一个例子是12世纪前半期,那时北宋灭亡(1127年),社会动荡。
18世纪以前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和稻米都是最重要的商品。而相对于这类商品,黄金的购买力在两千年里没有出现过趋势性下降。
但是,中国古代的百姓很少使用黄金,他们常用的是铜钱。那么,黄金相对于铜是否保值呢?我们也有必要研究一下。
历史上的金铜比
根据《秦代金钱兑换率蠡测》,在秦朝1斤(约合260克)黄金约兑换5000枚秦半两钱(重约7.8克)。此时,相同重量下,金铜价值比(下称“金铜比”)为1:150。
在秦朝,白银还不是货币,但到了汉朝,白银成为货币。汉朝有“三金”的说法,分别是黄金、白金(白银)和赤金(铜)。根据《中国货币史》,从东汉开始,黄金相对于铜慢慢升值。到西晋时期,金铜比为1:500。和秦朝相比,此时黄金相对于铜升值了233%。
到了宋太宗赵光义统治下的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每两黄金(北宋一两为40克)可兑换一万枚铜钱。铜钱均重按照3.6克计算,折算出金铜比为1:900。和秦朝相比,此时黄金相对于铜升值了500%。
这之后的20多年里,出现了黄金相对于铜钱的贬值。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公元998年-1003年)北宋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史称咸平之治。此时,每两黄金兑换三千枚铜钱,以铜为参照,黄金价格贬值了70%。实际上,西汉之后的每个经济盛世几乎都会出现黄金相对于铜钱的贬值。
然而,铜钱的好景不长。?在宋哲宗、宋徽宗时代(公元1086年-公元1125年),每两黄金又回到了兑换一万枚铜钱。到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陆游去世前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此时,处于乱世,?每两黄金可以兑换四万枚铜钱,金铜比为1:3600。和200年前的咸平时期比,黄金相对于铜升值了12倍。
我们快速穿越历史会发现,在明、清的大部分年份中,金铜比都介于1:900和1:3600之间。
从清朝到现在,金铜比进一步提升。2000年是黄金价格的阶段性低点,当年黄金均价约为100元/克,铜均价约为15000元/吨,折合金铜比1:6700。2025年3月初,黄金约670元/克,铜约77000元/吨,金铜比折合1:8700。和秦始皇时期相比,相对于铜,黄金升值了57倍。
从历史大趋势看,一克黄金能兑换的铜越来越多,清晰地显示了黄金的保值性强于古代的主要货币“铜”。
看过了古代,我们来看看18世纪以来的情况。
近现代黄金的购买力变化
十八世纪早期,金本位在英国建立,其奠基人是大部分读者都熟悉的人:牛顿。没错,就是那个发现三大运动定律的牛顿。1717年12月,英国议会采用了牛顿的建议,将“基尼”金币的名义价值确定为21先令。在金本位存在的200多年内,整体通胀十分有限。
北京大学教授徐远研究了1700年到金本位解体之前英国和美国的物价,得出结论,“黄金是通胀的封印”,“我们熟知的通胀,其实是20世纪以来特有的现象”。20世纪以前的物价水平也有起落,但起落互现,基本上相互抵消。
本文给出一个佐证。万得数据库(wind)有1920年以来的美国消费者物价(CPI)指数(该指数将1982年-1984年美国的平均物价水平定为100,其他各年的CPI指数通过折算得出)。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标志着金本位瓦解。我们看看1920年到1971年的数据(图1)。
1920年-1971年的货币体系是金本位,但在1935年黄金价格被人为从20.67美元/盎司提高到35美元/盎司。从图1不难看出,金本位之下,1920年-1935年,美国处于通缩;1935年黄金调价后,美国物价(CPI指数)开始上涨,最终整体的物价涨幅与黄金价格涨幅几乎一致。也可以说,此期间黄金的购买力保持稳定。
图1:1920年-1971年黄金价格和美国CPI指数
我们再看看金本位解体之后(1972年-2024年)黄金的表现,这里仍以美国通胀数据为例。
1971年比较巧合,CPI的数值是40.48,黄金价格为40.83美元/盎司,两个数值相近。这给观察带来一个便利:只要图2中代表黄金价格的红色曲线高于代表CPI的蓝色曲线,就表明黄金价格跑赢了通胀。不难发现,红色曲线始终在蓝色曲线上方。
相对于1971年,2024年(布雷顿森林瓦解53年后),美国通胀(CPI指数)上升了7.7倍,黄金价格上升了58.5倍。
图2: 1971年-2024年黄金价格和美国CPI指数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金本位解体之后,黄金能大幅跑赢通胀。
总结全文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从西汉到金本位解体之前,黄金的购买力基本稳定;而在金本位解体后,黄金大幅跑赢通胀。
虽然黄金能跑赢通胀,但黄金价格有涨有跌。在错误的时候投资黄金,仍会损失惨重。那么,黄金价格涨跌有什么规律?请参看我们的下一篇分析《黄金价格涨跌的规律》。
作者为《财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