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025年3月7日电,当金价突破每克800元大关,一种售价仅数元的“淘金沙”在电商平台悄然走红。商家宣称“保底可淘出1-3克黄金”,吸引超10万消费者下单体验。然而,地质专家与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类产品实为利用科学认知鸿沟的“新型智商税”,其背后折射出电商平台商品审核机制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层漏洞。
“沙里淘金”的商业神话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1-2月“淘金沙”相关商品搜索量激增240%。商家以“体验款”“稳赚款”分级定价,标价0.95-9.9元的商品详情页中,金色颗粒密布的照片与“999足金”“矿区直采”等话术形成视觉冲击。部分店铺甚至承诺“未出金补发”,但要求消费者浸泡沙土10-30天——这恰好超过电商平台7天无理由退货期限。
消费者实验:黄铁矿的“金色陷阱”
成都市民唐先生的测试揭开骗局一角:他用高温喷枪灼烧淘出的“金粒”,发现其变黑后无法复原,经检测实为铜锌合金。地质学家吕新彪教授解释,天然砂金纯度最高仅85%,而商家宣称的“999金”需工业提纯。消费者看到的金色颗粒实为黄铁矿,其比重(4.9)与真金(19.3)存在量级差异,简单比重测试即可识破。
科学悖论:1吨沙与1克金的成本困局
根据矿产数据,每吨合格砂金矿仅含约1克黄金,需消耗10吨水反复淘洗。而电商平台销售的500克“淘金沙”售价不足10元,若真含1克黄金,其材料成本已达金价千分之一,商业逻辑无法自洽。更严重的是,采矿尾砂中的金微粒直径不足74微米,肉眼不可见,传统淘洗法根本无法提取。
平台治理:下架潮背后的监管博弈
3月6日,记者追踪发现多家店铺商品神秘下架,客服系统显示“未读”。平台方虽承诺依据聊天记录处理售后,但消费者举证困难:浸泡期导致证据灭失,而“保底出金”话术多通过私聊传递,规避平台监控。目前,已有律师发起集体诉讼预备,指控商家涉嫌虚假宣传与价格欺诈,单案最高可主张三倍赔偿。
产业暗流:灰色产业链的野蛮生长
调查发现,部分“淘金沙”实为铜矿尾砂加工品,成本不足0.3元/斤。黑产链条中,福建某地加工厂将黄铁矿粉碎染色后,以“体验经济”包装上市,利润率超3000%。此类商品还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场景营销,在家淘金话题播放量已破2亿次,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欺诈网络。
这场披着“体验经济”外衣的淘金狂欢,不仅暴露出公众基础科学素养的短板,更揭示电商平台在商品准入机制与动态监管上的系统性失灵。当科学理性败给投机心理,当监管滞后于商业模式创新,如何构建穿透式治理体系,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关键命题。
推荐阅读一:注意!别被“一口价”黄金坑了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频频走高,国内黄金市场一直保持着热度。其中,造型独特的“一口价”黄金饰品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然而有些消费者购买“一口价”黄金饰品后发现,其按克重换算远高于市场价,而且在换购或退货时更是困难重重,觉得自己被商家套路了。
“消费保”提供的数据显示,平台今年累计收到7000多件黄金珠宝的投诉案件,其中黄金类产品投诉占到八成,而“一口价”黄金的相关投诉占黄金类投诉量的62%。
究竟什么是“一口价”黄金饰品?黄金饰品商家能不能以“一口价”售卖?这种销售模式暗藏哪些玄机,为何频频被消费者投诉?
1695元“一口价”金戒指
克重仅1.39克
近日,广东的黄女士到当地某珠宝店购买一款黄金饰品,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在店员的推荐下,她最终选了一款“一口价”的黄金戒指。
消费者 黄女士:当时觉得款式还可以,吊牌上面有价格,但是没有克重。我们买黄金也是想知道克重,问他们克重,他们一直不说。
在购买过程中,黄女士不断询问店员这款戒指的重量等相关信息,但店员表示“一口价”饰品只能在购买后才能对其进行称重。
在销售人员的极力推销下,最终黄女士以1695元的优惠价格,购买了这款吊牌标价为2260元的黄金戒指。随后,黄女士要求销售人员对其进行现场称重,结果发现,这枚戒指的克重仅为1.39克。
消费者 黄女士:现在的市场价格,实体店是600到700块钱一克,那1.39克我们的付款价格是1695块,相当于一克1219元了,跟现在市场价格完全不符。
发现问题后,黄女士随即向店员提出退货的要求,但被店员一口拒绝。
与黄女士的遭遇相似,江西的李女士也遭遇了“一口价”黄金饰品带来的烦恼。
消费者 李女士:我们看中了一个标价是9000多(元)的金镯子,当时就觉得很喜欢。金店说这个镯子就是9000多(元),没有别的费用。我看镯子挺好看的,比较粗,然后就买了。
在戴了两个月之后,李女士想着拿手镯兑换新款,谁知在金店一称重量,发现比预想中轻了很多。
李女士表示,按购买镯子时的金价,她可以买到12克重的黄金。但现在只有7克,重量少了近40%,这让她感到意外和气愤。于是她来到最初购买手镯的金店想讨个说法。
消费者 李女士:金店跟我讲,买的时候跟我说了这个是“一口价”的商品,过了这么长时间之后就不给我退货。当时就很生气,但是自己也没办法,就感觉被店家给套路了。
简单明了的“一口价”实际不简单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口价”黄金饰品这种听起来简单明了的销售模式暗藏玄机。这种金饰多数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克重,更有甚者完全不标克重。即便消费者看中款式,想自己来算个账,不少商家也是避而不谈。这样的“回避”态度,不仅容易在初始交易环节误导消费者,也让消费者在后续退换货等环节面临一定困难。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口价”的黄金饰品相比按克售卖的黄金饰品款式相对精致,工艺也比较复杂。同样克重的黄金可以做得更大,所以受到一些年轻人的喜爱。但是如果按照最终售卖价格计算,“一口价”黄金饰品每克价格远高于当日金价。
记者了解到,当天该店的金价为每克605元,算上每克100多元的加工费,“一口价”黄金的单价每克1300元,比当日金价高出500多元。显而易见,这类黄金饰品价格不菲,远超普通按重计价的饰品。
执法人员核查
明确商家应如实告知克重
究竟这种“一口价”的黄金饰品,是否应明确标识其克重?为什么店员不主动向消费者告知克重,或现场进行称重呢?记者将了解到的“一口价”黄金饰品的种种问题,向广东东莞当地的市场监督部门反映,执法人员到商家进行了核查。
当执法人员将标签展开后才发现,原来“一口价”的商品吊牌内侧,都有标注产品重量,而店员在销售时,却故意向消费者选择了隐瞒。
经过执法人员的耐心教育和讲解,该珠宝店表示已认识到服务方面的不足,并同意现场给黄女士做退货退款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情况有知悉的权利,经营者提供商品的有关信息要真实、全面,不得作出虚假或者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即使是“一口价”黄金饰品,它的成分、它的重量信息跟消费者也有重要的利害关系,商家理应把成分和重量标注出来,让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去做出购买的选择。
“一口价”可以有
但应诚信经营明白消费
“一口价”黄金饰品商家能不能售卖?专家表示,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商家要诚信经营,让消费者明白消费。
相关专家表示,“一口价”黄金饰品,与国际金价,包括一些投资金条,并非同一概念,价格也有较大差距。黄金饰品的价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黄金本身的价格;还有一部分是根据不同的工艺而产生的工艺费或加工费。当前,对于“一口价”黄金产品的纯度没有统一标准和要求。但不论是以“一口价”还是以克重销售,都不违反法律规定,关键在于销售时不应误导消费者。
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里明确规定,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属于价格欺诈,应该明令禁止。业内人士提醒商家,要诚信经营。
来源:央视网、央视新闻、中国普法公众号
编辑:常跃旺
推荐阅读二:正月初九买金条,5天狂赚2万!他的秘诀竟然是……
金价疯涨:跟风入场,你准备好了吗?
近期,黄金市场异常火爆,价格飙升,吸引无数目光。有人借此短短几天获利颇丰,然而,这背后是机遇还是陷阱?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
1. 男子五日赚两万
正月初九,杭州80后的顾先生,凭借两年黄金交易经验,购入2公斤金条。短短5天,基础金价超680元/克,每克盈利12元,共赚2万多元。顾先生仍看好金价,盘算着最佳出手时机。如此快速的财富增长,对许多人而言极具吸引力。但投资不能仅看眼前收益,需全面考量。
2. 金饰价格猛涨
金条市场火热,金饰价格同样大幅攀升。一夜之间,足金饰品报价疯涨19元,高达891元/克。2月11日,杭州多家金店紧急更换价格牌,周大福、潮宏基等品牌金店足金饰品报价886元/克,周生生更是涨至891元/克,涨势惊人。金饰价格上涨,反映出黄金市场的热度,但也增加了消费者购买成本。
3. 市场全线创新高
整个黄金市场呈现一片沸腾之态。今日早盘,现货黄金直线拉升,一度触及2942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高。COMEX黄金期货亦不甘落后,直线攀升至2954美元/盎司。市场的疯狂走势,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也让不少人蠢蠢欲动。但市场的疯狂往往伴随着风险,此时入场需谨慎。
4. 专家提醒勿追涨
面对当前黄金市场的狂热,专家发出警示:切勿盲目追涨。黄金市场波动频繁,虽然短期获利看似轻松,实则暗藏巨大风险。以顾先生为例,此次获利得益于经验,但未来市场变化莫测,难以保证每次都能如此幸运。黄金价格受国际形势、经济状况、货币政策等诸多因素左右,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动,都可能引发金价暴跌。
5. 投资还需多思量
黄金市场的火爆,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有人感慨缺少本金,即便收益诱人也只能旁观;有人认为房地产市场遇冷后,资金流向黄金,推高金价;还有人纠结于金价上涨,是否该抛售手中金饰。一直以来,黄金投资备受争议。有人视其为保值增值的良方,在乱世中更是可靠的硬通货;也有人因其价格波动大,觉得投资黄金如同缴纳“智商税”。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若投资黄金是为收藏或日常佩戴,金价波动影响相对较小;若期望借此实现财富大幅增长,则需格外谨慎。投资绝非赌博,冲动行事往往易陷困境。
黄金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面对金价疯涨,投资者应保持清醒,深入了解市场,倾听专家建议,切勿被短期暴利迷惑。唯有如此,才能在投资道路上稳健前行。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