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俄乌局势影响,资金避险情绪升温,黄金价格走高。记者调研北京、成都、郑州多家金店、银行和典当行发现,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影响下,黄金产品更畅销了。
黄金价格创下一年来新高
2月24日,COMEX黄金最高触及1976.50美元/盎司,创近一年以来新高。2月28日,黄金价格依然表现强势。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成都周大福专卖店工作人员表示:“2021年黄金饰品价格最低为每克460元左右,今年受俄乌冲突影响,金价出现上涨,但还没有达到前期高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黄金饰品价格最高达到600元/克。”
金条价格也在稳步上涨中。位于成都一环路上的交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之前金条价格为每克380元左右,近期出现上涨,目前在每克390元左右。”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中国银行工作人员称:“当前金条价格的实时报价是每克400元,是2022年以来的高点。”
在“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影响下,金条更为畅销。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金价上涨后,买金条的人特别多,我们的库存都要卖完了,已经补了几次货。买金条的客户主要是中老年人,他们有闲钱就会来买一点放着。”
郑州黄金市场销售、回购数据明显上涨
2月28日下午,郑州市民李先生以39.6万元购买了1公斤金条,“二月初订了1公斤金条,今天店里才通知到货,黄金价格走势稳定,此次购买的金条将用于收藏与投资。”李先生说。
在俄乌战争发酵的影响下,近期郑州黄金市场“一公斤”及以上的成交单数量上涨,整体销售和回购数据出现明显增加。记者从河南省钱币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2月28日16时,中国金币经三路店2月份已销售黄金10623克。“本月销量和上个月相比有明显增长,大型投资金条和金豆的趋势较好。”据该店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2月7日开始,黄金购买量有了比较明显的上涨,近期受俄乌局势影响,上周一天之内,黄金从1900美元/盎司上升到1940美元/盎司(1盎司约等于31克),然后再度下降至1900美元/盎司以下。黄金市场波动明显。
郑州哪些人群是购金主力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疫情前,35岁至55岁的客户是购金主要人群,疫情发生后,年轻人对于黄金的需求有了非常明显的上升,近期的黄金投资者主要集中在30岁至40岁之间。此外,冬奥以后,黄金回购频率也在同步增加,“想出手变现的人很多。”
黄金分析师:普通投资者不要盲从
俄乌冲突的爆发,对整个黄金市场和金融市场都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从目前的市场数据来看,金价创下近18个月的新高,随后出现快速回撤。从这个角度不难看出,高位宽幅震荡是黄金市场未来的整体态势。
俄乌战争对普通投资者有哪些影响?河南钱币副总经理、黄金分析师杜磊认为,俄乌危机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尽管战争是短期推高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避险情绪短期推高金价,美国通胀因素长期利于黄金的上涨。目前黄金仍处多头形态。黄金作为金融属性和货币属性,具备强大的避险功能,不仅有利于防止通胀,而且也是对冲战乱风险有力武器,“波动越大,大众选择黄金作为避险工具就会更多一些,所以在现阶段,黄金整体走势上扬,在这个时期,投资者逢低分批买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
不过,杜磊建议,在经历短期过大涨幅后,投资者现阶段介入风险会再增加,因此,普通投资者还是要以理性观望为主,切勿盲从。“老百姓利用个人资产的10%~15%,用作黄金的资产配置是比较有利的。”
(河南商报)
推荐阅读一:黄金狂飙2000美元背后的暗战:全球货币体系重构下的财富大迁徙
——解码央行购金潮、地缘裂变与Z世代投资革命
当纽约商品交易所的金价在2024年4月冲破2400美元/盎司的历史极值,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现货价格同步站上560元/克高位,一场席卷全球的黄金风暴正在颠覆传统认知。这场持续三年的史诗级行情背后,是央行购金量创59年新高、全球ETF持仓量却锐减25%的诡异背离,更是美元信用裂痕与数字资产信仰崩塌叠加的魔幻现实。
---
一、央行购金潮:去美元化的无声革命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央行净购金量达1037吨,连续第14年刷新纪录。中国央行以连续17个月增持的姿态,将黄金储备推升至2262吨的历史高位,而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更将黄金在外储中占比提升至30%以上。这种集体行动绝非偶然——当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加深,美元实际购买力较2000年缩水42%时,黄金正成为国家主权信用博弈的终极武器。
在美联储激进加息周期中,新兴市场遭遇的"美元荒"犹如一记警钟。巴西央行行长内托坦言:"我们正在经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最深刻的货币体系重构。"这种重构的底层逻辑,是SWIFT系统武器化引发的"货币冷战"。当俄罗斯3000亿美元外储被冻结,伊朗石油贸易遭金融封锁,黄金作为非主权资产的战略价值被重新定价。
---
二、地缘裂变中的避险逻辑嬗变
俄乌冲突延烧两年,巴以局势再度升级,红海航运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风险溢价已深深嵌入黄金定价体系。但与传统认知不同,本轮金价上涨呈现"战火越旺、美元黄金齐涨"的异象。这背后是全球化退潮引发的"安全资产荒":全球跨境直接投资规模较2016年峰值缩水38%,而MSCI全球股票指数波动率创2008年来新高。
更值得关注的是能源转型对黄金的赋能效应。光伏电池、氢能催化剂等绿色科技对黄金的需求量,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每年400吨,占当前矿产金供应量的12%。日本田中贵金属研究所发现,单台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铂金用量是燃油车的30倍,而黄金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关键作用,正使其从避险资产蜕变为战略科技资源。
---
三、美联储困局与数字货币信仰崩塌
尽管美联储将基准利率推升至5.25%-5.5%的22年高位,但经CPI调整后的实际利率仍深陷负值区间。这种"加息抗通胀"的悖论,在能源去全球化与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的夹击下愈发凸显。更戏剧性的是,比特币在3月突破7万美元后剧烈震荡,其与黄金的90日相关性从-0.6骤升至+0.3,显示数字黄金叙事正在瓦解。
华尔街的交易逻辑已发生根本转向。摩根大通量化模型显示,当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低于-1%时,黄金配置权重每增加1%,组合年化波动率可降低0.8%。这种特性在硅谷银行危机中展现得淋漓尽致——2023年3月美国银行业危机期间,黄金ETF单周流入量达60亿美元,而同期美股资金外流规模创911事件以来新高。
---
四、Z世代的黄金投资革命
令人意外的是,本轮黄金牛市的最大推手并非传统机构,而是1995年后出生的年轻投资者。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25-35岁人群在金饰消费中占比达47%,生肖金条、文创金章的线上销量同比暴涨300%。这种趋势在印度更为激进,通过Paytm购买数字黄金的Z世代用户半年激增500万。
这种代际更迭背后是投资范式的颠覆。当元宇宙地产价格腰斩、NFT交易量暴跌90%,实物黄金的"触觉价值"重新获得青睐。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报告指出,1盎司以下小金条全球销量同比增长240%,显示年轻投资者正在用"碎片化购金"对抗法定货币的隐形通胀。
---
### 结语:新蒙代尔三角的诞生
在美元、美债、黄金构筑的新货币三角中,全球央行用真金白银投出了历史性的一票。这场黄金牛市既是旧秩序崩塌的挽歌,更是新体系诞生的序曲。当上海金基准价开始影响伦敦定价,当数字人民币黄金积存业务单月开户量突破百万,一个多极化的货币时代正随金价曲线悄然升起。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只要记住,在信用货币的灰烬里,黄金永远是最持久的星火。
(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美联储、LBMA、中国黄金协会 截至2024年4月)
推荐阅读二:黄金保值:品牌与保值,究竟如何抉择?
在近期金价波动引发全民关注的热潮中,一个颇为微妙的现象悄然浮现——不少消费者发现,想要黄金保值,似乎得避开品牌和一口价黄金的“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只有那些亲身体验过黄金买卖的消费者,才对此有着刻骨铭心的理解?
众所周知,黄金作为一种传统避险资产,历来备受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黄金市场上,品牌和一口价黄金却常常以其精美的工艺、独特的设计和响亮的品牌效应,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但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许多消费者在初次购买黄金时,往往被品牌和一口价黄金的外观所吸引,不惜花费重金将其收入囊中。然而,当他们想要将黄金变现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些黄金的回收价格远低于购买时的价格,甚至有时连成本都无法收回。这一现象,无疑给那些寄望于黄金保值的消费者泼了一盆冷水。
那么,为何品牌和一口价黄金在保值方面会如此“不靠谱”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品牌和一口价黄金之所以价格高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附加了高昂的工艺费、品牌溢价和营销成本。而这些附加价值,在黄金回收时往往无法得到体现,从而导致回收价格的大幅缩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无疑加剧了消费者对黄金市场的误解和疑虑。许多人在经历了黄金买卖的“教训”后,开始对黄金保值产生怀疑,甚至对整个黄金市场失去了信心。这无疑对黄金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全盘否定黄金的保值功能。事实上,只要消费者在购买黄金时能够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选择那些价格相对透明、工艺相对简单的黄金产品,黄金仍然是一种值得信赖的保值资产。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