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后是中国基金业的一个分水岭,喜欢网络思维和饭圈文化的新一代基民大量地涌进了基金业,改变了这个行业的一些基本生态,很多95后与00后当起了“养基人”。某种程度上,买基金成为年轻人一张时髦的社交名片。在年轻人的推动下,相关话题频繁登上网络平台热搜,甚至有基金经理因此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后援会”。
如今,他们怎么样了?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回访部分当年投身基金圈的年轻人,发现当初投资市场的“初生牛犊”已经成熟了很多,他们多数已经退出基金饭圈,开启了多元化投资之路。
圈内现状
新一代基民告别“追星”
“每当我打开基金账户的时候,都会想起当年疯狂迷恋明星基金经理的饭圈时代。”黄铭和刘免都是2020年进入基金圈的年轻人。当年的基金贴吧和支付宝基金讨论区经常能看到他俩活跃的ID。缺乏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的年轻人将希望寄托在明星基金经理身上,导致了基金饭圈文化的形成。2020年称得上是“明星”基金经理井喷的一年。资金向头部明星基金经理迅速集中。“选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逐渐成为年轻人购买基金的第一要义。一场轰轰烈烈的基金“造星”运动也随之展开。
基金饭圈文化的盛行也引发了监管的关注。证监会发文要求基金公司坚决纠正基金经理明星化、产品营销娱乐化、基民投资粉丝化等不良风气。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强化公募基金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摒弃明星基金经理现象。
2021年3月,基金市场迎来调整,尤其是前期涨幅较大的明星基金,调整幅度大于市场平均水平。明星基金经理们光环不再,甚至一度被骂上热搜。基金经理蔡嵩松曾无奈回应道,“希望大家理性买基金,不要赚了钱就叫我蔡总,亏了钱就叫我菜狗。”为了安抚投资人,甚至有基金公司频繁出来道歉。
近日,北青报记者登录多个基金论坛,发现当年的“粉丝后援会”基本已解散,尚存的几乎没有人说话。在基金圈追星的年轻人已经罕见身影。90后、00后的基民投资方式走向多元化。一位基民甚至在基金贴吧发文反思当年的“追星行为”:“这是00后投资生涯付出的第一学费。作投资,独立思考太重要了。”
市场变化
科创成00后布局新方向
2024年,A股市场“先抑后扬”的翘尾行情给投资者带来了诸多惊喜。基民的收益往往跟股票市场紧密相连,特别是偏股型基金。“上半年亏损,下半年回本”已经是大多数基民的写照。90后基民黄铭对北青报记者表示,过去的一年,是他5多年基民生涯中最跌宕起伏的一年,从上半年亏到绝望,然后是股市新政带来“9·24行情”绝地反击,从30%的亏损几天之内就变成盈利,最后是十一假期之后市场的调整。“经过2024年的曲折的走势,我现在比较淡定了。”
另一位00后投资者刘免则表示,过去一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市场低位要敢于加仓,在市场出现较大恐慌或者板块出现较大的恐慌期的时候往往意味着重大机会的到来。比如,去年“9·24行情”之前,市场经过几轮的下跌极度恐慌,身边好几位做基金的朋友都“割肉”出场了。没有几个人敢在这个时候加仓。“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刘免总结出一条投资经验。
2024年,刘免的整体年度收益率为16%,大幅跑赢了中证偏股基金指数(收益率4.00%),略微跑赢沪深300指数(14.68%)。他透露,他的仓位主要是在专注科技股的偏股型基金,进攻性比较强,所以行情来了反弹也比较快。
两位基民都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对2025年基金行情充满了信心。黄铭表示,2025年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带来更多的红利,这也是他新的一年的布局方向。
指数基金是年轻人新宠
在持有一只新能源基金3年之后,刘刚选择了“割肉”。2024年10月,出局一个月之后,刘刚又新买入了一只新基金,这是一只中证500指数基金。截至2月14日,刘刚在这只基金上已经实现了11%的赢利。刘刚还买来了基金从业资格证的考试教材准备考证。他说,他考这个证不为别的,就是想让自己的投资更专业一点。
2024年12月18日,小红书联合蚂蚁财富平台发布《2024年轻人十大理财趋势盘点》。数据显示,在年初的震荡行情中,一些以往投资权益基金的年轻基民,开始增配债基、货基等稳健基金,“只求微赚”成普遍心态;9月底,随着A股行情回暖,年轻人更偏向通过指数基金参与权益市场。以去年A股“9·24行情”为节点统计,在蚂蚁财富平台上,启动定投的基民中90后、00后占六成,不少人选择投资权益基金,其中八成资金投向了更加分散的指数基金。这期间,蚂蚁理财社区里,留言中“别冲动”一词出现的频率环比上涨了109%。
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正逐渐告别明星经理人主持的基金,指数型基金、稳健的债券型基金成为“新宠”。“养基收蛋”是年轻基民的“行话”,在“收蛋人”眼里,当日上涨0.01%,即为收取一个蛋,如果单日上涨较多,那就收“恐龙蛋”了。某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年轻投资者们似乎更加青睐中证A500、沪深300等宽基类ETF产品,与上一轮牛市中盲目追随明星基金经理的做法大相径庭。
也有部分年轻人开始不再重仓押某一只基金,而是买入一系列的基金组合。基民张鹏用10万元买入了100多只基金在他的基民朋友圈被热议。张鹏认为,A股存在结构性牛市,各个板块经常轮动,买100只基金可以很好地对冲,“哪只基金突然大涨我就把它卖了,等跌了再买回来。”
“仪式感理财”独具吸引力
部分年轻人选择了拥抱黄金。原来投资股票、基金的00后刘悦对北青报记者表示,这两年她接触到专业股票投资人士发现,不管是投资经理、投研团队还是其他岗位,大多是名校毕业、学历比较高的专业人士,而且他们工作强度很大,信息的获取渠道也非常丰富。普通人很难和这些专业机构竞争。她开始买入黄金。
根据中国黄金协会的统计,2025年春节期间,全国黄金消费同比增长了13%。在天猫超市购买黄金的群体里,95后和00后已经占了超过一半。这届年轻人,彻底颠覆了“年少不知黄金香”的刻板印象,硬是从上一代中国大妈手里接过了“黄金消费主力军”的接力棒。他们将黄金视为一种“仪式感理财”的方式,通过购买小金豆等来寄托“发财”的愿望。网友“金豆小达人”表示,攒黄金比攒钱有意思,存起来还能升值,感觉很有成就感。不过也有人质疑年轻人买黄金多数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提供一种社交的情绪价值。
从金豆豆到黄金ETF,年轻人的投资方式花样百出,甚至有人靠攒金豆豆赚了10000元。2024年,黄金价格一路走高。不论是1克的小金豆,还是银行推出的积存金产品,甚至是黄金ETF,投资者都尝到了甜头。有数据显示,多只黄金ETF的收益率都超过了30%。30%的收益率让黄金在房子、股票、基金等大类资产的对比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投资方向
AI主题基金备受青睐
在北青报记者随机发起的调查问卷中,多数年轻基金投资者都喜欢买入科技型基金。十年前最火的是半导体、芯片概念的基金,如今最受年轻人青睐的是跟AI相关的主题基金。买入AI主题基金的罗女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很多年轻的投资者把买股票、基金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比如,你买了一辆特斯拉或者一部iPhone,当你跟别人聊起你买了新能源或芯片相关的基金时,自然会聊到你现在开什么车,电池续航能力怎么样,或者你的iPhone拍照效果如何。“相比白酒、工业股这些,年轻人更喜欢谈论AI、芯片,所以这类基金比较受欢迎。”
天弘恒生科技基金经理胡超认为,DeepSeek开源大模型的发布,不仅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平权,也给中国科技公司带来了价值重估的机会。DeepSeek新一代模型的发布引起广泛关注,标志着AI大模型应用逐步走向普惠化,助力AI应用广泛落地,同时这对于中国科技行业的后续整体发展,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一大批中国AI公司崛起,多线爆发、百花齐放,正在改变全球AI产业的竞争格局,也有望重塑中国科技股价值。
对于年轻人在2025年的投资方向,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根据证监会的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2025年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上半年落地,资金规模将不低于1000亿元,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些举措将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增量资金。2025年A股和港股有望走出牛市行情,赚钱效应明显提升,市场的风格也将更加多元化,不同投资者都将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喜欢科技股的投资者可以关注人形机器人等AI板块的机会,而喜欢传统白马股的投资者可以通过布局优质白马股来抓住机会或者配置优质基金,喜欢高分红的投资者可以布局红利股。
多名基金经理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年轻人如果不确定选什么,就关注科技属性较强的相关宽基。
1月24日,一对情侣在京广大厦旁的肯德基餐厅吃饭时发现他们常点的一个套餐涨价了。随后这对情侣开始讨论新的一年应该做一点什么投资来增加收入。男士随后谈到DeepSeek和人工智能给他们的工作方式带来了重大影响,应该研究一下这方面的主题基金。“身边去年就布局的同事都已经赚了一笔了。”显然,这一届年轻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投资方向。
观察
1月业绩靠前基金多数重仓AI板块
近日,公募基金交出了2025年首份成绩单,颇为亮眼。在刚刚过去的1月份,在2.2万只公募基金(A/C分开统计)中,有1万多只实现正收益,占比近五成。从产品类型来看,权益类基金1月份表现较为突出,在排名前80的产品中,均为偏股混合、灵活配置或普通股票型产品。7只产品收益率超20%,36只产品超10%;622只基金分红633次,分红金额达252亿元;新成立产品107只,发行份额832.64亿份。
除了业绩亮眼外,1月份公募基金加大了分红力度。Wind数据显示,1月份,有622只基金共进行了633次分红,分红总额达252.0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30%。今年的基金分红次数超过基金数量,说明部分基金进行了多次分红,例如,国泰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易方达价值精选、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均在今年1月进行了两次分红。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部分红的基金中,有89只是去年刚成立的。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2025年1月业绩靠前的基金多数重仓AI板块。首月共计2234只主动权益基金取得正收益,从持仓方向来看,这些基金多为重仓AI终端、AI应用、“AI+”等新兴科技产业领域热门方向的产品,今年以来较好地把握住了产业趋势及市场机遇。其中两只人形机器人概念基金跑出了超过30%的收益率。一位基金经理近日在财报中写道:“机器人可能是未来不可多得的,如同当年消费电子中苹果产业链、特斯拉电动车产业链——现象级的长坡厚雪大赛道。”
供图/视觉中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马晓晴
上一篇:郑州女子买的黄金平安锁掉色?商家:孩子滴上水银所致,折旧处理_0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