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2B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精准定位“理想客户”是实现高效获客和客户成功的关键。本文为To B运营人提供了一份实用指南,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三步构建“理想客户画像”,供大家参考。
最近一段时间在大量的拜访客户,除了想要和客户面对面沟通,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打磨产品。另一方面也在梳理我们的标准客户画像。
在To B企业发展前期,如果没有清晰的客户画像,会出现几个问题:
1、市场投放不精准;
2、销售在跟进无效客户;
3、签约客户很容易流失;
这些问题在我们实际的业务过程中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初期讨论产品迭代的时候,看到某些客户的需求,甚至觉得这客户TM就不应该签。因为不是所有客户都值得服务,找到‘对的人’才能实现客户成功。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怎么梳理出我们的”理想客户“,让获客更精准高效。
理想客户画像是(ICP)企业用来定义“最可能从产品或服务中获益、并带来长期价值”的目标客户群体的模型。它通过一系列明确的标准,帮助企业精准定位高潜力的客户,优化资源分配,提升销售和营销效率。
比如通过精准画像来做销售线索评分、做精准内容营销、做客户服务资源的高效配置。
梳理理想客户画像,首先我们要清楚客户的特征是什么。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于客户特征的梳理会有一些差异:
初创型To B业务:
对于初创型的To B企业来说,产品设计往往来源于创始人对于行业的Know-how。客户画像的基础数据可能由初期的几个种子用户来初步完成的。
后续可以再根据我们的种子用户的增长,通过客户的访谈更加精确的挖掘客户的业务流程、诉求、购买动机以及使用反馈等信息,来逐渐完善我们的客户画像;
发展期To B业务:
发展期的To B企业已经有一定的客户规模,可以根据客户的基础信息+客户行为数据+客户续约增购来完善我们的客户画像。一般通过企业的CRM、运营工作台来做客户画像的信息梳理。
当然现在AI功能也逐渐成熟,可以通过AI功能来归纳关键信息项做理想客户画像的归纳和总结。比如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运营工作台,但是在尝试通过多维表格的形式来记录整理,归纳总结。最近钉钉和飞书的多维文档都接入了Deepseek,我认为还是比较好用的。
成熟期To B业务:
对于成熟期的业务来说,尤其是SaaS公司,财务数据也是梳理“理想客户画像”的重要参考维度,客户是否续约、增购,以及续约率的水平,也能够反馈产品是不是抓到了客户的痛点,或者是不是找对了赛道。
梳理理想客户画像,主要通过三个关键维度去分析:
1)行业和场景;
2)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
3)决策链画像;
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去总结梳理,下面的图做一个示意,如果想要做好,还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来梳理表头,这样才能精准判断和应用。
然后我们可以根据表格来整理我们的ICP客户画像:
上面我们说不同阶段的B2B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有的数据来梳理客户画像,现在我们有了数据之后,要把数据转变成可落地的ICP标准。
1)硬性指标
2)软性指标
3)模板化工具
表格永远是最方便的工具,可以通过表格进行标准化模板的制造,大家往里面填充就行。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把画像落地到具体的业务场景来提升我们的转化效率了。
ICP画像主要的应用场景在于:
1)销售线索经营
市场和销售一直存在一个矛盾,市场获取的部分线索销售不认可,销售转化不行怪市场线索质量不行,大家相互推诿扯皮。不少公司就开始做线索的评分机制,通过线索评分机制输出销售认可的线索(也就是大家常说的SQL)。
通过ICP标准给线索打标签(如A/B/C级),提高市场和销售间的线索流转效率。
2)市场获客
ICP标准在市场端最核心的是精准投放,了解了精准客户画像,你才能够知道你要面向什么样的客户进行精准投放。才知道什么样的投放素材能够吸引客户留下他的线索。
在内容营销侧,我们也可以围绕ICP痛点生成白皮书,或者相关的文章内容,如:制造业如何通过XX工具降本30%。
3)客户成功
在客户成功侧,主要有两点应用:
1)服务资源配置:为高潜力的客户配置更多的服务资源,来确保客户的活跃以及续约。
2)需求反馈闭环:将ICP客户需求同步产品团队,优化产品迭代。
我们自己梳理“理想客户画像”的时候也出现过一些问题,导致我们前期输出的ICP不是那么精准(主要是不够细化),导致在获客和产品迭代方向上走过一些岔路。
问题:大企业流程长、定制化需求高,小团队服务吃力。
对策:根据自身交付能力定义“合适规模”。
企业规模的分层其实是不太好掌控的,比如有些公司服务的客户定位在500~2000人团队规模的公司。但是500/1000/1500/2000规模的客户,需求可能差异都挺大的。
所以我们要注意客户规模的细分,哪些客户是当前我们能够做的,哪些客户承接了是要增加我们的成本的。
问题:只联系CEO,但实际决策权在技术部门。
对策:通过客户访谈还原真实决策流程。
小公司决策基本都是直接老板拍板,但是大公司的决策链比较复杂。主要的决策人可能是信息部主管,可能是业务部主管,具体的还需要我们通过和客户的实际沟通中进行深挖。
问题:市场变化后未及时调整,错过新兴行业机会。
对策:每季度复盘客户数据,动态优化ICP。
SaaS业务的增长离不开对于市场信息的挖掘,不仅仅是客户需求的挖掘,也要对衍生行业机会有一定的挖掘。所以ICP画像不是静态的,要经常迭代。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风中追风z】,微信公众号:【To B 运营派】,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上一篇:太火爆!“打飞的”来买金!有人一次买二十件!年轻人最爱这类金饰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