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川沙被列入了主城区,与大虹桥平级。
这也是上海历史上首次将主城区拓展到了外环外。
和现在炙手可热的大虹桥相比,川沙就显得冷清很多。
唯一让人有主城区感觉的地方,就是房价。
即将开盘的陆家嘴锦绣观澜以6.4万的均价直逼大虹桥。
这个价格,泡沫到底有多大?
现在的川沙已经经历过几次拆迁、发展,配套资源齐全,只是能级不高。
尤其和97平方公里的总面积相比,资源并不够用。
川沙整体狭长,从北到南分为川沙镇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张江科学城南部区。
主要的居住区和资源都集中在川沙镇区。
地铁依赖2号线华夏东路站和川沙站。
虽然2号线是上海的黄金动脉,但从川沙站开始足足需要7站到龙阳路才能开始换乘。
而且地铁1公里范围内覆盖的小区大部分都是老房子。
只有个别几个次新房才是地铁房,大部分人出行还是需要依靠自驾。
好在自驾便利,周围有迎宾高速、华夏高架,上外环非常方便,甚至比周浦要更加方便一点。
整个浦东外环外的医疗资源都是短板,川沙也不例外。
板块内的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和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都是二甲水平。
但在更远的祝桥板块却在建一个三甲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属实有点没把我们主城区放在眼里的架势。
和医疗、交通相比,商业和学校的资源在外环外很有优势。
川沙地铁口南部有由百联、绿地东海岸组成的商圈,百联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购物需求。
锦绣观澜旁边的两块商业用地也将由陆家嘴集团打造,未来的商业圈将进一步扩大。
再加上川沙老镇底商非常丰富,平时买菜、买水果非常方便,宜居性强。
在外环外的位置,这样的商业体量算是很好的,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学校上有百年小学观澜小学,目前在浦东排第三梯队。
外环外的学区房,本身就很难得,尤其今年民办开始摇号后,学区房更是热门。
但学区房的价格棘手,现在连对口观澜小学的动迁房均价都达到了4.7万。
川沙还有四大中学,川中南校、华夏西校、侨光中学和五三中学。
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其中九年制公立的川中南校是市重点水平,很受家长们认可。
雪莉在放学的时间路过学校门口,看到家长们在门口停着很长的一排车来接孩子,教育氛围浓厚。
只是对口学区的次新商品房确实价格高、数量少,现在600多万的学区房连不带电梯的多层选择都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川沙的环境非常宜人,水系很多,道路干净。
迪士尼是定位为国际旅游区去发展的,当年政府亲自派人把附近的水系都打捞了一遍,而且对清洁人员要求严格。
造就了现在鸟语花香的川沙。
只是内部资源齐全,就能支撑起现在的高价吗?
川沙内部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偏,获取外部资源能力有限。
这也是为什么新上海人买房一定听过大虹桥,却鲜少听过川沙。
虹桥紧邻长宁、闵行、普陀,6站20分钟就可以到中山公园。
而且虹桥自身已经引入了大量的企业,人才流入量大。
而川沙位于浦东机场和张江之间,哪怕2号线直达,到陆家嘴还需要55分钟的时间!
开车也需要45分钟,更别提去往浦西会有多远了。
到市区的绝对距离就是远!
为什么大多数人买房都要尽可能靠近市区?因为即使内部资源不够用,去市区方便就够了!
青浦新城当地的资源难道不比川沙还要好?但因为到市区更远,很多人并不认可。
与外部联系差还体现在一个方面,就是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足。
在产业方面,浦东枢纽附近的产业并没有起来,现在只有部分商飞的人才在此工作。
川沙自身虽然拥有迪士尼乐园,吸引了一部分目光。
但旅游产业并不能留下人来,而且迪士尼周围都是大量的酒店和民宿,并没有成熟的居住区。
好在到张江近,开车只需要20分钟。
所以川沙在产业上只能依托于张江,承接部分来自张江的人才。
“宇宙中心”张江虽然确实厉害,人才济济,购买力强。
但是张江上班的人选择也多,并是不非川沙不可。
除了自身消耗一部分外,
想要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不选唐镇?
想要性价比更高的房子,为什么不选周浦?
想要靠近市区,为什么不选北蔡、三林?
总之张江分流到川沙的只占一少部分。
川沙,更多的是本地人在此置换,但现在却连自己人都觉得房价虚高。
雪莉还对川沙未来的发展表示担忧。
实在是因为川沙的发展速度过于缓慢,从近30年的照片对比中可以看出几乎没有大的变化。
而过去的30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时间。
现在城市化的进程已经放缓,2500万的人口上限即将到顶。
每个区都开始为最后的抢占人才开始努力。
而川沙,似乎并不着急,没有行动。
川环南路以北是川沙的老镇,大量的老房子沿街而立,人口密集,底商丰富,生活气息浓厚。
但上了年纪的老房子并不能吸引到现在的购房主力—追求居住品质的90后。
川环南路以南是新城片区,集中了川沙大部分的商品次新房。
即将开盘的锦绣观澜就在南部,知名的还有华府188、凯佳公寓、阳光城愉景湾等。
但也仅此而已。
川沙的商品房小区太少了,尤其是知名房企的项目,简直屈指可数。
而且日常断供。
2016年以来,川沙等了4年才有了一个锦绣观澜,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商品房什么时候到来。
所以想要改善生活,提高居住品质的人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次新房中挑选。
这也使得剩下的次新房价格水涨船高。
或许有人会质疑,大虹桥的宏大规划什么时候能落地,落地后到底是什么样子都是未知的。
但川沙,却连蓝图都没有。
除了未来有机场联络线、地铁21号线的利好外,就是现在的锦绣观澜、以及项目旁边自带的两块商业用地和一些动迁房待建。
除此之外,短期之内再无大的规划。
现在的川沙,几乎所见即所得。
没有规划足够的商品房,又拿什么去吸引人才过来呢,川沙在这一点上显得毫无诚意!
即使被列入了主城区,有了一定的战略高度又怎样?
前面就有真如和徐家汇的惨烈对比,如果政府不去推动变化,主城区又如何?
要是下一个30年依然没有大的改变呢?
这次陆家嘴的价格突破了6万,是新房断供太久造成的结果,供需极度不平衡。
加上本身供应的房源套数就少,本地人旺盛的置换需求都难以满足,目测日清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但并不代表这个价格是合理的,而且二手房的价格水分更大。
北部老镇大部分的老房子均价在3.5万到4万左右。
但南部次新商品房的价格却要高出一截,均价高达5.8万。
区域内的标杆华府188还曾经挂出过7万的价格试图提高川沙的天花板。
但价格虚高,不被市场接受。
最后一套也没有成交,诚心卖房的业主都在悄悄降低价格。
足以看出川沙二手房的价格水分有多大。
其实川沙板块,现在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占比达到了6:4。
但并不是指外地人在此买房,而是因为川沙有很多的民宿、民房每个月低至800元就可以租下来。
川沙吸引的更多是低预算的租房人群,而不是高素质的置业人群。
很多二手房有价无市,次新房完全没有流通起来。
所以对于看中主城区规划,想来川沙投资的人,雪莉劝你们慎重。
现在从阳光城愉景湾的高处往周围看,南部还有大量的空地和农民自建房,仿佛给人无限的希望。
但土地本身不值钱,有规划的土地才值钱!
配套没有亮点,政府没有规划,地理位置到市区太远,新房几年才有一个。
空有主城区的名头和与现实不匹配的房价。
川沙更适合世代生活在此的本地人,或者是准备长期在此自住的人。
说不定再过几年出来一个新房,会刺激二手房的价格再提高一波。
毕竟泡沫再大,当地人也不能离开。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