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美元不仅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风向标,也是美国维持其霸权体系的一把利剑,在以美元为主的结算体系下,美国从世界攫取了大量财富。
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强势崛起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结构调整,美元的主导地位变得愈加岌岌可危,美债也面临着新的危机。
仅今年的1月和2月份,瑞士向中国运送了累计146吨黄金,中东富国沙特也正式向中国借债。
此番种种举措给美国造成了很大影响,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更是担忧:美国的损失越来越重。
瑞士为何会向中国运输黄金?沙特又为何向中国借债?这一切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
瑞士运往中国的黄金是中国购买的,且中国向瑞士购买黄金是一场长期的交易,只是在今年无论是购买量还是运输量都有所提高,这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国际上,黄金交易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贸易行为,一切记录都可以得到查证,但是其背后所代表的意思却大有深意。
众所周知,瑞士是一个永久中立国。
虽然受俄乌战争的影响,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地位在美国的掌控下反复横跳,但这里依然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瑞士著名的城市苏黎世,号称“富人的天堂”,这里不仅是世界金融贸易的关键城市,也掌握着全球大量的黄金交易。
安全而开放的交易环境,始终是瑞士能够稳站世界黄金交易第一线的制胜法宝。
与黄金交易相关的,瑞士也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精炼中心,根据权威机构测算,目前世界上有70%的黄金在瑞士精炼。
在这种条件之下,各国向瑞士购买黄金或者通过瑞士来转运黄金便也不稀奇了。
中国与瑞士的黄金交易历来就有,而且随着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正在不断加紧从瑞士购入黄金。
根据外媒报道,2021-2022年的两年里,中国已经从瑞士购入1024吨黄金。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为什么要购买如此大量的黄金呢?
从黄金的固有属性上来讲,黄金先天具有对抗通胀、稳定货币价值的作用。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黄金储备,唯有保证足够的黄金持有量,才可以在对外贸易中保持汇率的稳定。
在国际市场上,黄金价格不会受到任何国家和组织的干涉,同时也对世界经济和各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故而增持黄金是中国对抗汇率的不确定性的重要举措。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处于迈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节点,又面临着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美国的围追堵截。
所以用黄金来稳定汇率,增强世界各国与中国合作的信心至关重要。
中国增持黄金还有另一层意思,那就是通过稳定人民币的汇率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因为只有当人民币汇率愈加坚挺,世界各国才会看清楚人民币的价值,人民币才会拥有更强的流通性,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能力。
人民币一旦流通起来,国际化便不是梦想。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盘大棋,仅仅依靠黄金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这件事仍需要长期的努力。
中国大量买入黄金的目的明晰,但买黄金的钱从哪来的呢?答案便是美债。
根据2023年2月美国财政部数据,中国持有美国国债8488亿美元,比1月减持106亿美元。这也是中国连续第七个月减持美债,累计坚持量已经突破1809亿美元。
中国如此大量的减持美债,上一次还是发生在2013年,不过具体的减持原因却与那次有所不同。
应对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稳定人民币汇率等是本次中国减持美债的主要原因。
事实显而易见,美国不断发起对他国的经济制裁,冻结他国资产。
尤其对中国来说,美国的种种做法就是在换取更大的不信任。倘若美国有一天发起对中国的经济制裁,那中国所持有的美债将瞬间化为泡影。
无论如何,中国减持的美债都化为实实在在的美元流入到中国的外汇储备中,这一部分额度就主要用在了从瑞士购买黄金上。
黄金交易本身就是透明且国际化的贸易形式,中国和瑞士之间属于正常交易,你情我愿的事情。
但随着美国硅谷银行的破产,金融危机风险提升,瑞士信贷银行也感受到了来自美国的压力,进而对美国的信任度有所下降。
也正因如此,瑞士才会加快向中国运送黄金的进程。
那中国从瑞士买入大量黄金,到底有没有效果呢?
效果当然也是肉眼能看到的,单在稳定汇率这一方面,中国不断购入黄金的同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度出现5%以上的上涨幅度,稳汇率、保币值的效果可见一斑。
既然汇率稳定住了,那人民币国际化的事情又进展如何呢?这就要看沙特的表现了。
2023年3月14日,根据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消息,沙特国家银行与进出口银行成落地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
虽然这首笔借贷只有100亿人民币,但光是“沙特借债”与“人民币”这两个关键词,就着实让世界各国震惊不已。
众所周知,沙特一贯以中东石油富国的形象出现在国际社会上。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更是总资产超过6000亿美元的世界十大投资基金,2022年度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也被沙特阿美以1054亿美元的利润所摘得桂冠。
如此多金的沙特,怎么会想到向中国借债呢?而且借贷还是以人民币结算。
其实在这背后,中沙两国都有自己的考虑,沙特想探索摆脱美元以来的可能性,中国则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上考虑多一些。
沙特是石油出口大国,早在二战结束后,沙特的石油资源一度被美国把控、开采和运营。
虽然沙特随后强势收回了境内所有油田的开采经营权,但在对外出口上还是以美元结算为主。
近年来,美国不断超发货币再加上加息政策,导致沙特石油出口的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只能通过提高油田产油率的同时增加出口来冲抵美元的不稳定性。
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长此以往不仅对本国的石油出口有影响,也将对美元产生更深的依赖,于是沙特便开始寻求新的货币结算方式。
而近年来,人民币不断谋求国际化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沙特的注意。
2022年的中国-阿拉伯国家联盟峰会上,中沙两国达成共识,决定在部分领域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
今年的沙特借贷便是该共识的具体落地表现之一。
既然中沙贸易已经可以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为什么沙特还要向中国借贷人民币呢?事实上沙特正在遵循其《2030愿景》行事。
早在2016年,沙特就提出了“2030愿景”并表示愿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进行深度对接。
以此为前提,中沙贸易逐步扩大的基础上,双方之间的投资也在进一步加深,如此沙特手中持有一部分人民币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沙特可以用人民币直接购买中国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结算领域更加方便快捷。
而且人民币总体上呈现出的稳定性,沙特也是看在眼里的。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也能完美避开美元的支付系统,更能保证金融和投资领域的安全性。
今年沙特和伊朗在北京握手言和,也是沙特向中国借贷的一个契机。
在此之后,沙特与伊朗的贸易关系将逐步正常化,而伊朗目前因受到美国制裁无法使用美元结算,如此一来就必须要使用另一种外币进行支付结算。
伊朗和沙特都将中国视为朋友,而且两国还是在北京重归于好,于公于私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顺理成章。
就目前来看,沙特向中国借债的举措可谓是一举多得。
对于中国而言,沙特借贷的意义同样非常重大。首先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无形之中向世界传达出一个信号: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信用值得信赖,人民币的地位正在加强。
其次也是向世界宣示,中沙合作将持续深化和巩固。
沙特向中国借贷,标志着沙特在摆脱美元依赖方面迈出了坚定的一步。选择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也是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肯定。
未来中沙两国将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在彼此互利互信中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全球各国在经济贸易中的去美元化进程也在明显加快。
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最早可以追溯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这一时期,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全球贸易均使用美元结算。
但是美元毕竟不是黄金,在全球经济复苏后,美元与黄金的对位关系很快出现了松动。
自1960-1973年这14年间,美元不断遭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进而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美国自然不甘心于美元的失败,尽管体系崩溃已无可挽回,但美方还是想到了新的应对之策。
首先通过美元与石油的绑定来实现美元石油体系。
毕竟石油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美元与之绑定后便一度重现了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的辉煌。
其次就是通过美国强大的制造和出口能力,在国际市场上抢占份额。当美国成为世界各国最大贸易伙伴的时候,使用美元结算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与此同时,美债体系也是维护美元霸权的重要途径之一。
世界各国通过贸易赚到的美元,与其作为外汇储备放在账户里,倒不如用来购买美国国债。
如此一来,从美国流出的美元再次流回美国,形成完美闭环。
再接下来,美国就可以通过加印钞票、提高利息等操作疯狂收割全球资本,进而维护其全球霸权。
然而如今的经济形势已经与几十年前大有不同,中国、欧洲以及亚非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得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被大量挤占,“去美元化”趋势渐现。
近几年受到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美国通过增发国债、加息印钞等政策打算再捞一次资本来对抗国内危机,美元和美债为各国所忌惮。
如今在美债方面,日本和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第二大债主国都在减持美债,长期受美国控制的日本甚至在减持美债的数量上超过中国。
中国对美债的持有额,更是已经降到201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去美元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其主要体现就是在双边或多边贸易中第三方货币结算制度的不断涌现。
仅2023年,俄罗斯、伊朗、沙特阿拉伯、南非、阿联酋、印度、孟加拉国、阿根廷、巴西、东盟、中国等国家纷纷表示要建立新的货币结算制度。
就连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着手谋划外币结算。
其中东盟、金砖五国、沙特对新的货币结算制度呼声最高,而这些地区也是国际贸易中的新兴中坚力量。
面对当前形势,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无不担忧的表示:美国损失越来越惨重。
从根本上来讲,美元霸权的基础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国力。
尽管美国一再经历美元和美债危机,但只要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去美元化”的目的就不会顺利达到。
真正实现“去美元化”,达成世界市场的多元化结算体系,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