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送学走进老党员,课堂上我们回顾来时路、我们聚焦脱贫攻坚、我们聆听英雄故事、我们唱响入党誓词歌……“送教下乡”用春风化雨的力量将我们胸前的党徽擦拭地烁亮。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你是一名党员,我们便一路寻你而去,将这枚熠熠发光的党徽送给你。
家是最小国 一手撑起家
送教下乡的团队来到摆田村,在老党员李菊香家,我们见到了一枚40多年前的党徽,一枚长方形的党徽被层层叠叠地包裹在老人的一方汗巾里。党徽的颜色不再鲜艳,但却是老人珍藏一生的宝贝。
老旧的党徽样式将我们一下子就拉回了50年代,。40多年前,老人风姿飒爽,在村公所的老房子里面对着党旗,庄严宣誓。老人说,至今入党誓词犹在耳畔。对于老人,入党宣誓的仪式感是她一生中最骄傲、最值得铭记的时刻。
李菊香,是一名困难老党员,也是建档立卡户。在我们眼里这是一个饱尝人间疾苦的家庭,一家8口人之中,有人残疾、有人智障,但是在她的家里面你感受不到屈服于命运的自暴自弃,而是一家人用微弱的力量与命运对抗、与生活抗争,在千难万难之中依旧其乐融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生活的疾苦没有消磨这一大家子的意志,反而磨砺出了家庭的好家风——孝心与孝道。说到老党员李菊香家的孝心孝道摆田村的段支书啧啧称赞:“李菊香家穷心不穷!上门的孙女婿与孙女侍奉老人,处处尽心,年年如一日,我们看了都感动!”
李菊香已经瘫痪在床,却依然还是家里的顶梁柱,当我们把新党章和政治生日贺卡递到老人手中,在将闪亮的党徽佩戴在老人胸前时,老人手捧着来自组织的问候与关怀,眼里闪动着泪花,激动地说:“我要感谢党,困难的时候在我的身边,支持着我”。
一名老党员,一介布衣,一生疾苦,用好家风涵养着一个家庭。家风正兴社稷,李菊香用修己身,贤配偶,育子女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
老去的是岁月 不变的是信仰
80年代初,杨连山在田头村担任过生产队的大队长。“每个月,老队长都会来村里交党费;每次来,都在墙上那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标语下呆几分钟后才离开;每年党员大会从不缺席……”在去往老党员杨连山家的路上,田头村的副主任这样和大家说着。
我们便在脑海里勾勒着,这是一名什么样的老党员呢?能够数十年如一日不忘如期缴纳党费,不忘政治学习。见到杨连山的时候,他正在翻看报纸。86岁的老党员身体硬朗、嗓音洪亮,思维清晰,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一颗爱学习的心。《人民日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党刊书籍就在老人平日里闲坐喝茶的桌头。
“老杨同志,我们想看看你的党费证。”
我们原以为老人会起身去拿党费证,怎料老人从自己里层衣服的口袋里掏出了自己党费证递给我们。小小的党费证上端端正正地填写着他每个月的缴纳金额。
“党章上规定,按期足额缴纳党费是党员的义务,我不能拖组织的后腿,必须履行好党员义务。”
老杨同志一席话,让在场的每一个人不禁反躬自省。党校的老师们和他聊起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老杨同志的话匣子打开了。大家你一句,我一言共同追溯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老杨同志的家,已然成了一个微型党课的课堂。从70年前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到天安门广场上的民族觉醒、十九大开启的新时代,决战脱贫攻坚,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一直奔赴在为民初心的道路上。讲到精彩的地方,老杨同志的眼神里透着憧憬与期待,他用自己一生的体悟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党课。
一名老党员,一位老队长,一生勤奋,用不断学习的脚步追寻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方向。学风弥正初心弥坚,杨连山用生命不止,学习不停,学有所获锤炼着共产党员的修养。
送教下乡路上的党员,只是党员队伍中平凡而又普通的一员,他们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那颗挚诚火热的初心。他们的初心像金子般闪烁,散发着共产党员的的魅力。
2019年送教下乡,6场次,路在脚下;寻你,我们为18名老党员充电加油!(罗春莉)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成都高新区中和这个TOD预计年内亮相!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