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金条、打金饰、攒金豆豆,随着金价飙升,消费者对黄金投资、黄金饰品的热情也持续高涨,不过,火热行情下,暗藏不少风险隐患。近期,以“黄金托管”为名的非法金融活动有所抬头,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为此,山西省处置非法集资领导组办公室4月7日发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高度警惕此类陷阱,谨防财产损失。
反复购买、托管,收获了一打“证书”,却没有见到黄金的踪影。近日,一则黄金加盟店“跑路”的消息曝出,令人哗然。随着金价的拉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黄金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财富的方式。不过,以“黄金托管”为名实施的非法金融活动,却极具风险。
据介绍,此类非法金融活动的手法主要表现为:消费者在黄金珠宝公司的门店购买黄金珠宝后,不提取购买的金条实物,而是与黄金珠宝公司的门店签订收购、委托等合同,由珠宝公司的门店代为保管,珠宝公司门店给签订托管合同的消费者减免相应手续费,并承诺托管时间满足一定的期限后,可收益相应的黄金数量,这个收益往往明显高于银行同期收益,到期后可续签或退还金条实物。
此类骗局造成的损失金额巨大,受骗人群众多。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购买前应注意三点:首先,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出台的《关于黄金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黄金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将受托的投资者财产投资于实物黄金或黄金产品的金融服务;其次,对黄金资产管理产品投资的实物黄金应当进行登记托管,登记托管服务仅限金融机构和上海黄金交易所等经国务院、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黄金交易场所提供。第三,黄金资产管理产品仅限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黄金销售门店等企业不能开展此类业务;最后,根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消费者投资黄金珠宝等需要谨慎,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
提醒消费者,应培养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如不慎被骗或遇到可疑情形,应及时保留聊天记录、转账记录、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第一时间向当地有关部门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并州新闻? 记者 梁丹 马向敏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视频 - 现在你还敢买黄金吗?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