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
共富实招看舟山
普陀区登步岛有个和电视剧《亮剑》男主角李云龙同名的黄金瓜种植大户,他同样有勇有谋,带领登步岛数十户瓜农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不断前行,请看——
登步岛瓜农李云龙“亮剑”记
七月的普陀区登步岛晴云轻漾,熏风无浪。台风“烟花”虽已散尽,给海岛带来的疮痍多少仍在。所幸,登步黄金瓜早在一个月前就已落季,完美避开了台风的摧残。
李云龙指着田地里躺着的些许金黄,说:“这些都是小果了,本来也没打算卖的,因此损失不多。”
李云龙,这个和电视剧《亮剑》男主角同名的登步黄金瓜大户,凭着和铁血团长李云龙一样的自信果敢、有勇有谋,让登步黄金瓜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带领登步岛李家庄的数十户瓜农过上了和黄金瓜一样香甜的生活。
他成了当地大棚种瓜第一人
登步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黄金瓜的?“讲不清,反正是祖上传下来的。”岛上居民大概会这样回应这个问题。
56岁的登步岛人李云龙记得,儿时的黄金瓜味道比现在还“赞”,只是那时没有现代种植、营销理念,地里种了,集市上卖,卖不完分给乡邻吃,甚至有淘气小孩拿黄金瓜“打瓜仗”。
每到初夏,登步这块浸透了革命先烈鲜血的土地上,到处飘着瓜香。走进瓜棚,一只只色泽深黄、外表光滑的瓜儿掩藏在绿叶中,闻一闻香气浓郁,咬一口甜而鲜美。
发现登步黄金瓜这么好吃,桃花等附近岛屿的渔农民纷纷上岛求讨瓜种。说来也稀奇,别的地方种出的黄金瓜,都不及登步岛上的来得香甜。
2003年,登步乡进一步发展黄金瓜种植业,实施黄金瓜大棚种植补贴等政策,当地黄金瓜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以前黄金瓜种植基本都是露天的,没有形成规模化,属于粗放型种植,产量普遍较低,而且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建了大棚后,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提早上市,抢占市场。”李云龙说,自己当年响应政府号召,在李家庄搭建了100个大棚,45亩地全部种上了黄金瓜,算是当时岛上规模最大的。
他敢立“军令状”将黄金瓜卖出“黄金价”
第二年,黄金瓜上市。作为种植大户的李云龙,被原登步乡领导叫去“喝茶”。
原来,黄金瓜以往批发售价一般为六七元一公斤,李云龙却直接把价格定在了24元一公斤,足足翻了4倍。
“乡政府领导觉得这个做法太冒险了,怕黄金瓜滞销,连累瓜农,我就给他们吃了3颗‘定心丸’。”李云龙说,一是他考察过外地瓜农的做法,特色精品瓜果的市场行情就是如此;二是打算用礼盒装,将登步黄金瓜精心包装起来,定位高端礼品供应市场,“最后我又立下‘军令状’,如果因为价格高而卖不出去,我把岛上的黄金瓜全部收购过来。”
说服了领导,李云龙又自掏腰包,花了3万多元在报纸、电视甚至轮渡上做广告,进一步打响了登步黄金瓜的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一开始,瓜农们踌躇满志,纷纷跟随李云龙提高售价。然而一段时间后,发现涨价后市场反应冷淡,便又打算调低价格。
李云龙见状,马上给种植户们做思想工作:“我说你们再给我坚持一个星期,如果还卖不动,你们的瓜就按12元一斤的价格卖给我。”
接着,李云龙多方奔走联系各单位、水果行,终于赶在黄金瓜盛产期,将登步瓜农大棚里的黄金瓜销售一空,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以品质赢得信任,宁波客户成了他的经销商
随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市场逐渐接受了精装版黄金瓜。登步黄金瓜也被贴上了“又贵又好吃”的标签,知名度日益提升。
“以前黄金瓜特别容易得枯萎病,后来农科院、农业局的专家来指导,传授科学化、标准化的栽培技能后,产量提高不少。”李云龙说,此后黄金瓜的产量、销量逐年增长,乡亲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每年都有水果店、批发商来跟我们种植户提前预订,特别是头茬瓜,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2018年,李云龙承包的土地期满后,他就转向“精品化管理、订单式销售”模式,仅在自家土地上搭了十多个棚,而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强化对果品品质的管控。
李云龙在礼盒纸箱上统一印制了自己的联系电话,一来可以解决售后问题,二来也是打打广告促进销售,“真的有不少客户吃了我的黄金瓜又打电话给我的,说还要再买几箱。”
其中有个宁波客户,吃了瓜赞不绝口,于是订了一批,很快又订了一批。此后,他便成了李云龙的黄金瓜经销商,每年都要从李云龙处采购几百箱,用“船+货拉拉”的模式将登步黄金瓜运送到宁波。
李云龙也由此成了李家庄乃至登步岛上的黄金瓜销售大户,更是响当当的致富示范户。
他想出了一个“抱团致富”的主意
眼见黄金瓜订单纷至沓来,李云龙自家大棚里的产量逐渐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他又想出了一个“抱团致富”的主意。
李云龙将村里其他瓜农的黄金瓜收购上来,称重、检验合格后,用自己的礼盒装箱,再发给外地经销商。这样的平台一搭,市场需求获得满足,黄金瓜销路也得到了拓展。
“我不赚中间差价,报价都是一样的,经销商给我多少钱,我就给种植户多少钱。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收购上来的黄金瓜要保证品质,不能让客户吃亏,也不能砸了我辛苦做出来的品牌。”李云龙说。
在李家庄种了十多年黄金瓜的王机全,原本一直是挑担卖瓜。“坐船到沈家门,在临时果农便民摊点卖,或者去水果店里寄卖。”王机全说,这样“出趟差”一般需要花费两三天,通常只能卖两三百斤。
自从李云龙包销自己的瓜之后,王机全就不必再自己出岛寻找市场,并从论斤卖的“散户”转型为论箱卖的“大户”,销售方式更便捷,人工、时间成本都有效减少,销量、收入更是肉眼可见地翻了番。
“今年卖出了800多箱瓜,赚了4万多元。”王机全说,以前一个大棚一年的利润差不多是七八千元,现在可以有一万元左右,“前些年登步人在沈家门、东港买房,很多是靠黄金瓜赚来的钱。”
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帮助困难瓜农
有勇有谋、诚信务实的李云龙赢得了岛上种植户们的信赖,村里村外的瓜农都愿意托其代销。李云龙也不推托,只要有人信他,愿意找他,他就尽心尽力帮忙。
前几年,邻村有个刘姓瓜农生病卧床,李云龙就主动帮他采摘头茬黄金瓜,又连夜装箱打包发货,卖了个好价钱。当李云龙把货款如数交给刘姓瓜农时,对方感动得泣不成声。而李云龙为了帮其摘瓜卖瓜,自己家的瓜都来不及采摘,以至于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这些我都没告诉他,怕他心里过意不去。 ”
普陀区登步岛管委会农旅办主任余存方说,登步黄金瓜一般在每年4月中上旬采摘上市,“前期基本是不愁卖的,但中后期随着其他新鲜瓜果大批上市,登步黄金瓜就会出现滞销。”余存方说,在李云龙的带动引领示范下,如今很多村都在自发拓展销售渠道,增设销售网点,组织推出团购、采摘游等活动,打通产销堵点,突破销售瓶颈,登步黄金瓜的销路基本不用愁了。
余存方说,去年“登步黄金瓜”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增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让不少生活困难的种植户成功脱贫甚至致富,也由此进一步开拓了市场、打响了品牌,让登步黄金瓜愈加香飘四方,名扬四海。
【共富清单】
黄金瓜种植户年收入可达8万~20万元
近年来登步黄金瓜身价倍涨,岛上黄金瓜种植大棚已增至1300余个,种植户增至120余户,实现产值1300余万元,种植户年收入可达8万~20万元。
一个产业的繁荣往往能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登步黄金瓜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推动了海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如今,登步岛兴起“五色产业”——黄色黄金瓜种植、蓝色生态养殖、紫色杨梅基地、绿色生态休闲旅游、红色革命基地。这些产业就像一块块调色板,描绘出登步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
【专家点评】
特色之路引领村民共同富裕奔小康
登步岛依托独特的海岛自然资源,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之路,让乡村更美,也让乡村更富。
岛内特色农产品向种植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和销售多元化发展,让当地村民不出岛就能增加收入,也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引领村民共同富裕奔小康。由此可见,培育推广优质高效农产品、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是新时代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有效路径。(市农业农村局农业处处长 陈巧梅)
本文来自【舟山日报-舟山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上一篇:哈尔滨地区黄金位置,火热招租!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