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刚起床,看了一下理财账户上的收益,果然是黄金的溢价更好看,于是果断将纳斯达克卖出,全部买入黄金。我之所以如此笃定高位黄金还会大涨价,说白了,我赌的,第一是全球经济将进入大萧条期,第二则是中美博弈接下来,会进入印钞增加流动性阶段。接下来,我就从个人理解的范畴,为大家揭开,为什么我这么笃定黄金会涨价。
有一个观点一直以来几乎没人反驳过,那就是中美博弈导致了当下全球经济陷入萧条的局面。在我看来,这种观点刚好说反了,本末倒置的结果是,很多人将原因看成了结果。
在我看来,全球经济萧条,才是中美博弈的诱因。只不过在 2018 年博弈之初,全球经济周期尚未进入到萧条周期,所以大家才会认为,中美博弈是因,而全球萧条是果。
我们知道,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给美国带来发展的同时,也给全球其他国家带去了机会。而全球经济之所以能够在冷战之后狂飙突进,主要国家都在这一波发展中收获满满,根本原因,是科技红利,或者说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红利带来的经济增量。
我们将国家当作家庭,将科技红利当作发财的机会,就一目了然了。我们假设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红利还在,试问,哪个家庭会放弃发财的机会,跟别人找别扭?赚钱的时间都不够,谁有精力跟人找不痛快?如果大家明显感觉赚钱越来越难了,这时候就会有人起歪心思,从别人锅里抢食儿吃了。将这种假设放在国家身上,一样是适用的。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是美国引导的,可以说这两项技术美国占据绝对的技术优势,自然也吃到了这两拨技术革命最大的红利。我们则紧随其后,在后半场也拿到了不错的份额。但是作为先发者,美国率先吃掉了红利,但是美国也是红利率先吃尽的国家。当美国科技红利耗尽的时候,他们接下来要继续赚大钱,最好的办法是引爆下一次科技革命,创造出新的增量市场。
可惜的是,科技红利的爆发不仅仅需要资金的投入,多少也有点运气的成分在里面。而我们作为后发国家,不仅仅在科技上处于追赶阶段,在传统领域,比如汽车等产业上,也没有做到全球领先,所以对我们来说,事实上红利尚未耗尽,我们只要继续死磕技术,理论上还是可以继续享受科技进步的红利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清楚了,比如说芯片,美国人拿到了最大的份额,并依靠芯片产业赚到了最多的钱。当摩尔定律失效,芯片技术的进步遭遇到天花板,他们想要通过芯片产业拿到更多的利润已经变得困难重重了。这个时候,我们在芯片技术上奋起直追,如果不加以限制,迟早我们也能生产出与美国产芯片媲美的产品。毕竟美国站在那里不动,我们进步就算再慢,也总能追上的。
从产业博弈的视角上看,无论是普通的制造业,还是汽车,大飞机,中端制造,芯片还是其他的任何科技产业,我们属于后发追赶者,只要进步,就意味着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遭遇挑战。如果有科技红利的加持,发达国家的技术也在突破,那么我们对发达国家的追赶,他们就不会担心产业被夺走,因为他们会发展出更高端的产业,获取更大的利润。
但是现在发达国家的科技发展停滞了,人工成本又比我们高得多,这个时候,我们再进行科技突破,意味着他们赖以维持的产业也有被夺走的风险。在这样的预期之下,限制我们的技术进步,限制我们的产业进步,限制我们制造业的升级,就成为了发达国家必须要做的事情。即便是明知道这种限制并不能最终将中国的科技进步给扼杀,但是只要能够延缓中国技术的进步,就可以为科技突破争取到时间。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美国的技术限制,贸易打压等手段用了足够长的时间,中国科技追上来了,但是新的科技革命并未在西方爆发。意味着整个西方的高科技产业就必须跟我们搞竞争,过去所依赖的技术优势将会荡然无存。届时,残酷的竞争将导致整个发达国家的集体衰落。
既然我们能看到这一点,那么西方就看不到这一点吗?而我们技术进步追上西方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存量博弈达到一个巅峰状态。到时候全球科技产业将不得不因为争夺存量市场而进入到极度内卷中。到时候彼此的市场都不再是消化本国产能的市场,自己吃自己,国际贸易体系就形同虚设,大萧条也就自然出现了。全球经济大萧条的预期,才是中美博弈的原因,而不是中美数年博弈,导致了今天的经济萧条。
透过问题看本质,才能一眼将问题给看透彻。从直观上看,贸易战是为了限制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而科技封锁则是为了限制中国的科技进步,而金融战,则是为了拉爆中国的金融资产。美国如此全方位对中国进行经济压制,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之时稍稍用了那么几招,曾经的日本就举手投降了,现如今中美之间的综合博弈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依然没有分出胜负的迹象,双方反而到了比拼耐力的阶段。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能够扛住美国的极限打压?这就要回到中美博弈的本质问题上去了,无论是贸易战,科技战还是金融战,所争的,无非就是流动性罢了。中美博弈的本质,不过是谁的流动性先耗尽扛不住的问题。
美国在俄乌战争爆发后不久开始暴力加息,一直到今天,三年时间过去了,依然保持高息状态。说真的,我们不能否认美国加息对我国流动性产生的虹吸效应,依靠加息美国从全球抽走流动性,而我们之所以能够扛住美国的暴力加息,本质上,是依靠出口赚取了足够的外汇。我们的流动性在被抽走的同时,外贸盈余又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资本外流。
但是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轻松。就拿 2024 年举例子好了。上万亿美元的外汇盈余,最终表现在外汇储备上,还少了两百多亿美元。说明我们从贸易端获得的流动性,又从金融端流出去了。但是美国肯定是不死心的,所以一直在维持高息,期望依靠高息,将中国彻底搞倒下。我们从金融段溜走的流动性促成了人民币的贬值,反而加强了外贸赚钱的能力。
中美之间,变成了一个平衡的局面。这就好比是两个武林高手在比拼,一方动用绝招吸星大法不停吸走对手的内力,而被吸走内力的对手,则依靠绝招迅速补充失去的内力。最终,双方僵持在了这场内力比拼中。现在中美博弈僵持阶段,就看是美国先撑死,还是中国先撑不住了。这场憋尿大赛,注定是一场很快见分晓的,难以分出胜负的博弈。接下来的僵持阶段,或许会维持很多年。
现在的问题是,双方都不愿意认输,接下来靠什么维持?美国这边,虹吸全球流动性的目的,本来是引导流动性购买美债的,结果这些钱都流进了美国股市,美国政府的美债反而没人买了。美股被推高到了美国 GDP 的两倍。为了吸引资本购买美债,不得不继续提高美债的收益。于是大家看到一个很矛盾的现象,特朗普一边高喊着降息发展经济,一边又不得不继续维持高息,以便于美国政府能够借到更多的钱。
也就是说,特朗普如果降息,经济发展的廉价资金有了,也不用支付庞大美债每年上万亿美元的利息了。但是一旦降息,弱势美元下,泡沫严重的美股一旦崩盘,美元信用也会跟着崩盘。但是一直维持高息,成本又太高了。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下,要继续维持美国对华极限打压的需要,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那就是印钞,但是美元信用背后是美债,一旦美债卖不出去,变成无锚印钞,美元信用一样会崩塌。
相对于降息造成的伤害来说,无锚印钞的危害会直接摧垮美国的货币霸权。市场笃定在中美这场憋尿大赛中,美国一定会降息,也会偷偷印钞,往货币池子里掺水。黄金价格的上涨,不过是资本的提前布局罢了。
再来看看中国这边,我们虽然扛住了美国的极限打压,但是制造业创造的流动性从金融端出走的结果是,国内的庞大债务难以为继。如果不加以干预,势必会爆发债务危机。所谓的化债,不过是将高息债务置换成低息债务,将地方债务置换为中央债务罢了。最终这些债务还是要到期还本付息的。时间到了还不上,债务危机一样会爆发。
也因此,财政部直接对外宣布要适度的量化宽松。说白了,2025 年的量化宽松,就是高速市场,我要印钞了。这种环境下,大家会去买房,对抗货币大水漫灌?会买股对抗货币大水漫灌?还是会购买其他的金融资产?很显然,除了债券和黄金之外,根本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可以选择。
中美之间的博弈进入到了僵持阶段,这一阶段双方都还有资源可以利用,谁也不会提前认输。而在所有的政策和货币工具耗尽之后,量化宽松,或者说印钞,是双方唯一可以依赖的路径。中国的股市和房产大家不信任,会选择购买黄金和债券,美国的股市和房产泡沫太严重,依然会选择购买债券和黄金。这就是资本市场,对中美双方下一阶段的回应。
从资本的视角上分析,追求收益的前提是资金的安全性。也就是说,资本既想要获得收益,又非常厌恶风险。美国加息推高了美国资产泡沫,美国资产已经不值得投资了。而中国资产虽然被低估,但是没有出现稳定的上行趋势之前,谁也不知道底部在哪里,也不会有人投资。
从投资收益的角度上看,似乎越南,印度这些新兴市场更具有投资价值。事实上,越南和印度产业相对级别不够,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在大风浪面前,极易出现倾覆的危险,尤其是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这些后发国家对中国产业和市场,美国资本和市场的依赖都很大,如果中美都倒下去了,这些国家所谓的高增长性,很快就会成为一个笑话。
另外一个 BUG 是日本,目前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三十年,国内债务问题基本出清。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也只有一万人民币左右,那么发达的制造业,理论上已经具备了经济再次起飞的条件。但是日本国家很小,老龄化严重,内部市场有限,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很大,何况股市总市值已经达到 GDP 的 150%,一个制造业立国的国家,总市值竟然这么高,很显然资产价格泡沫已经开始泛起了。
从抗风险的能力上看,即便是中美的股市,房产都不具备成长性,但是因为博弈的压制,资本更多的会留在中美两国而不会大规模向新兴市场流动,因为这些市场看似增长的不错,但是背后的风险也是大到没边。
需要说明的是,几年口罩的解决方案是各国央行大规模印钞,当下全球爆发的通胀问题,实际上是在为当时的印钞出清问题。之前的全球股市和房产的价格上涨,就是为了消化多印出来的钞票。
而当下,全球经济进入萧条期,股市和房产又在高位,肯定不会再有人投资了。即便是股市和房产价值被低估,在萧条周期内,也不具备投资的价值。
从我们学习的经济学理论判断,萧条期内,黄金和债券是最好的资产。美国 1929 年经济大萧条之后的三十年时间里,债券的收益远超股市,就是最好的说明。这也是今天各国债券和黄金价格涨的连亲妈都不认识了的原因所在。
但是这次全球经济萧条周期的本质,是科技红利耗尽,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全球经济萧条有本质的不同。跟 1929 年美国大萧条诱发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很类似。所以接下来,各国的债券风险也会随着这场萧条的持续而无限扩大。
原因很简单,科技红利耗尽导致的大萧条,很有可能诱发局部战争或者世界大战。一战二战的爆发,就是经济萧条的残酷结果,谁又能在存量博弈之下,当今世界不会再迎来这样的残酷解决方式呢?
一旦如此,意味着很多国家会消失,但是谁会知道哪个国家会消失?一战时期,庞大的沙俄变成苏联,二战时期,那么多主权国家消失,也因此,债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也会被大家抛弃,最终都会拥抱黄金。唯有科技革命,能够改变这种趋势!
结语:萧条预期导致的大国对抗在历史上有前车之鉴,两次世界大战之时的英美博弈,二战之前的英德对抗都属于这个范畴。哪怕是一战二战时期,货币还处于金本位或者金汇兑本质制度之下,黄金都出现了明显的升值现象,何况今天各国货币早已抛弃金本位,采取以债为锚的债务本位制度呢?
短期来看,各国应对危机的方法,是印钞,是释放流动性。但是无论美国印钞还是中国印钞,都是扩大货币供应,而黄金的总量相对固定,开采成本越来越高,作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黄金势必成为不二之选。
需要说明的是,这对中国来说,并非是坏事。从破解美元霸权的视角上说,黄金的涨幅越大,美元的霸权地位遭到的挑战就越大。美元在保持霸权的时间里,除了要打压日元,欧元,人民币的挑战,还要一直压制黄金的价格。无论哪种货币形式的强度超过美元,都会引发美元信用危机。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我之前多次聊过,当下阶段,人民币尚不具备成为全球货币的条件,美国对我国所有的压制仰赖的,不过是美元霸权罢了。此时黄金如果能够表现出超越美元的趋势,美元霸权崩塌,对我们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一旦美元霸权松动,全球货币价值将会以制造业重估,届时,拥有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制造业的中国,人民币势必会成为唯一被世界认可的强势货币。一如二战之后,依靠庞大制造业地位的美国,促成美元世界货币地位一个道理。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