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阅读:水下宝藏每隔几十年现身一次:埋藏近400年后传说终于成真了)
這是消失的宝藏第十篇
(点击阅读前文)从2017年初至今,趁着每年年初年尾的枯水期,张献忠江口沉银考古发掘已经进行了三期,累计已经出水文物3万多件:金印、金银首饰、少量兵器,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这其中,有没有哪些特别珍贵的文物值得一说呢?

虎纽永昌大元帅金印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通体金光灿灿,它确实是黄金制成的。方形印台,虎形印纽,通高8.6厘米,总重3195克。印面铸朱文“永昌大元帅印”六字,印背刻款二行,首行为译文,次行刻“癸未年仲冬吉日造”,癸未年即崇祯十六年(1643年)
这方金印不是在这三期考古发掘中出水的,而是在大规模考古发掘开始之前,被一群寻宝者从水里打捞出来的。2013年,四名寻宝者共同出资,买了潜水服、氧气瓶、木船、金属探测仪等装备,在这年清明节到江口下水,在一个晚上先捞出了“虎钮金印”的虎身。几天后,又从水里摸到了印章。
“虎钮金印”后来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在当时,四位寻宝者把它卖了800万,再转一手后,成交价就飙到了一个亿。有趣的是,下水盗取文物之前,寻宝者们还在江边祭拜了张献忠。不过张献忠可没有保佑他们,2016年,金印等文物被警方追回,寻宝四人组也全部被抓捕后判了刑。
由于不是经考古发掘出水,金印出土时的考古现场要素,便无法复原了。所以,专家们对其真假颇为怀疑。一种观点认为,因为它是警方从盗墓贼手中追回的,那就存在着造假可能。即便没有造假,它也不是张献忠的,因为张献忠的军事编制里并没有大元帅,他的手下都称将军。而且,永昌也不是张献忠的年号,而是李自成的。当然,张献忠或许设过大元帅,但没有留下记载,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自成像
但是,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刘志岩,根据背款所刻的制印时间,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考证认为,这枚金印,应该是李自成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西安称帝前夕制作,并赐给张献忠的。这年11月,李自成已经占据了陕西大部分地区,明军之外,各路农民军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张献忠的大西军,他们既是战友,又是竞争对手。
李自成赐金印给张献忠,目的是示好及安抚对手,避免两面受敌。而张献忠应该也是欣然接受了,因为当时他还不具备和李自成争雄的条件。这一年,张献忠在湖广地区连战连败,而李自成一路高歌猛进,攻克西安后,已经有了和大明分庭抗礼的实力。
李强张弱,所以张献忠选择了接受册封,以表明不反对李自成称帝的立场,从而缓和双方关系及自保,但在实际行动上,张献忠选择了入川割据的策略。所以,接受册封也只是张献忠的权宜之计。
只不过,李自成进京后败得太快,同时张献忠攻入成都后便建立大西政权、自行称帝了,于是,这枚金印在诞生短短十个月后,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所以,这枚金印对于研究张献忠、李自成的关系,大顺政权、大西政权的政治、军事制度,乃至明末清初的历史格局,都有重要意义。

西王赏功钱
第二件:西王赏功钱
江口沉银出水文物中,还有20多枚西王赏功钱。
为什么特别提“西王赏功钱”,因为它是最为珍贵的中国古钱币之一,号称中国古钱“五十名珍”——系张献忠在成都称王后铸造。本来张献忠麾下将领能获此赏赐的就很少,又因为清廷后来严厉追缴任何与张献忠有关物品,私藏者会招徕杀身之祸。所以,在江口沉银宝藏发掘之前,西王赏功钱存世极少。收藏界共识,有确切历史记录和完整传承记录的,不过两枚。其中一枚由现代藏家蒋伯埙先生于1963年出售给了上海博物馆。
另一枚则在清光绪末年现世于成都面世时,被无知者熔毁了。近世著名古钱藏家、原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经理罗伯昭先生,曾对人详细讲过此事。说是清光绪末年,“成都市上五洞桥一冷摊(不起眼的小摊),悬一旧铁钱”,大似折二(当二钱)”,这枚旧铁,挂了很久都一直无人问津,直到有个叫张扫巴的闲汉,没事跑来捏了捏,感觉不硬,于是知道这不是铁钱,然后花八十文钱买走了这枚有“西王赏功”字样的古钱,回到家一打磨,居然是赤金的,很是开心,到处嚷嚷说自己得了一枚金币。
古钱商人闻风而来,找上门一问,说是已经熔铸了,变成了二钱金子。商人捶胸顿足:“你要是不把它熔铸掉,价格至少是同重量黄金的二十倍!”张扫巴瞠目结舌。
而在2016年的江口盗宝大案中,警方居然追缴到了锈蚀成蜂窝状的西王赏功钱。这让专家们感觉难以置信,以致于怀疑其真假。但当他们看到考古发掘中陆续出水20多枚类似之地的西王赏功钱时,专家们也不得不相信这是事实了,他们反而怀疑,如果锈蚀的才是真的,那么上博那枚太过精美的呢?
第三件:“蜀世子宝”金印

在2020年4月29日举行的江口沉银第三期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上,又有一件重量级文物被公诸于世:“蜀世子宝”金印。这枚金印重约16斤,方形印台、龟形印钮,印面铸有“蜀世子宝”4字。
从字面意思理解,“蜀”指分封于四川的明宗室蜀王府,“世子”则是藩王的嫡长子。所以,这枚金印为明代蜀王世子所有。专家们说,这既是大明蜀王世子的身份象征,同时也是蜀王府世子世代相传的珍宝。更重要的是,这还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唯一一枚明代藩王世子金印。
这枚金印倒是正儿八经通过考古发掘出水的。不过出水前已被人斩成4块,应该是张献忠攻入成都时干的,目的是表示对朱明朝廷的破坏和蔑视。所以,近400年后,它们在江底也没有靠得很近。其中三块大致在一起,相隔只有几米,另一块“蜀”字印则在20米开外,打捞它花了整整半个月。据说,当考古专家捧着这找齐的金印时,手都在颤抖。
另外就是印上的龟形头部暂未发现。即便如此,拼在一起的四块金印总重也有16斤,方形印台、龟形印钮,印面铸有“蜀世子宝”4字。印台边长10厘米,厚3厘米,含金量高达95%。远超张献忠“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重7.8斤、70%含金量的规格。
据《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记载,洪武二十三(1390年)九月,“诏礼部铸秦、晋、今上、及周世子金宝各一,每宝用黄金十五斤。”明代度量衡,一斤合596.82克,蜀世子宝原重应该17斤多,接近 18斤,这是明初藩王世子金宝的统一规格。蜀王世子缺失的部分重量,则应该是在被砍开后丢失了。
蜀王世子金宝的第一任主人,则应该是蜀王府首任世子朱悦熑。明制,世子应在10岁受封。朱悦熑10岁时,刚好是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这一年驾崩了,所以,给朱悦熑赐印的,可能不是朱元璋,而是建文帝朱允炆。
2018年,江口沉银遗址二期考古发掘中,已经找到了“蜀王金宝”,但“蜀王金宝”的重量竟然还没有世子的高。这是为什么?据明史专家推测,朱悦熑父亲朱椿,虽然与建文帝相交不深,但跟方孝孺关系很好。所以后来建文帝按照礼部规定,赐了重15斤,含金量95%的蜀世子宝,就不难理解了。而蜀王受封时,明朝初建,礼制都还没有完全清晰确定,那么所铸金宝不合于之后的标准规格,也就可以理解了。
打捞还会继续,我们期待江口沉银宝藏出土更多亮瞎眼睛的绝世珍宝。
上一篇 下一篇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金价太贵买不起?不如买白银赚的更多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