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4万元网购的“999足金手镯”,竟被火烧得发黑起泡!近日,江苏南京李女士为验证黄金真假,亲手用火灼烧手镯,结果发现高价购入的“足金”实为造假产品。经专业机构检测,手镯内部竟是银包金,引发消费者对网购黄金信任危机。
事件背景:黄金热背后的“李鬼”陷阱
近年来,黄金消费持续升温。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黄金消费量达1089吨,同比增长8.9%。然而,随着金价飙升,造假手段也“迭代升级”——从传统的镀金、包金,到以银、钨等金属为内核的“金包银”骗局,普通消费者肉眼难辨。李女士的遭遇,正是这类新型造假手法的典型案例。

细节直击:万元手镯现形记
购买经过:2025年2月,李女士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看到“999足金手镯”促销,主播宣称“支持全国复检”“假一赔十”。被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吸引,她以1.4万元购入标重30克的手镯(当日金价约550元/克)。
惊心测试:3月初,李女士在短视频平台刷到“金包银”骗局揭秘,遂携带手镯前往南京市质检院黄金检测中心。检验员用专业喷枪灼烧手镯表面,原本金黄色的部位迅速发黑并鼓起气泡。剪开截面后,外层仅0.1毫米厚度的黄金层下,露出银白色金属芯。
关键证据:
光谱仪检测显示,外层金含量仅89.3%(未达999标准),内层为纯度92%的银手镯总重30克中,黄金仅占3克,银占27克。按当日银价(5.8元/克)计算,实际价值不足2000元行业黑幕:直播间里的“镀金江湖”
造假产业链调查:记者暗访广州某珠宝批发市场发现,所谓“金包银”手镯已成公开秘密。商家透露:“银芯镀金成本每克不到100元,挂‘足金’标签能卖到400元/克。”更隐蔽的“钨包金”(钨密度与黄金相近)产品,连专业测金仪都难识别。
平台监管漏洞:
涉事电商平台显示,该店铺已注销,但同款商品仍在其他店铺销售,标题均标注“假一赔十”2023年全国消协统计,珠宝首饰类投诉中,网购黄金造假占比达41%,同比上升23%
多方回应
检测机构:南京市质检院黄金检测中心主任王立军指出:“‘金包银’产品需用破坏性检测或X射线荧光光谱仪才能识别,普通火烧、试金石难以察觉。”
法律专家: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明表示:“商家涉嫌欺诈,消费者可主张退一赔三。但若店铺注销,维权难度将大幅增加。”
电商平台:截至发稿,涉事平台客服回应称“已启动保证金冻结程序”,但拒绝透露赔偿方案。
结尾:黄金消费如何避坑?
李女士的遭遇撕开了网购黄金的信任裂痕。当造假技术比检测手段跑得更快,消费者还能相信“足金”承诺吗?
读者互动:
你在直播间买过黄金吗?是否遇到过类似问题?你认为电商平台该为“消失的店铺”承担连带责任吗? 专家建议:
- 优先选择带“国检NGTC”证书的商品
- 收货后立即到线下机构复检,保留全程开箱视频
- 警惕低于大盘金价15%以上的“促销”
#315骗假不留##黄金造假#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隰县:山乡梨花路铺就农民致富路(高清)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