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临!请认准金融期货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买黄金古代金价大揭秘:从历史长河看黄金价值变迁>

古代金价大揭秘:从历史长河看黄金价值变迁

2018-07-03 09:03

黄金:跨越千年的财富象征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黄金始终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作为财富与地位的象征,它的光芒从未黯淡。早在 6000 多年前,黄金就已被人类大量使用 ,保加利亚瓦尔纳墓葬群中发现的公元前 4000 年男子墓葬,其中约一千件黄金物品,总重量超 1.5 公斤,彰显着黄金在远古时期就已备受珍视。古埃及人视黄金为太阳神的象征,金字塔和法老墓葬中众多黄金制品,诉说着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古希腊和罗马文化里,黄金与神祇、英雄紧密相连,用于制作神像和奖杯,闪耀着神圣与荣耀的光辉。


  在中国,黄金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夏商时期的文物出土表明,黄金加工首饰的历史超 3500 年,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数量众多、工艺复杂的金器,见证了古蜀族对黄金的开采与使用。从春秋时期楚国流通的 “郢爰” 金币,到西汉海昏侯墓葬出土的超 370 件、总重超 78 公斤的金器,再到唐代精美绝伦的金银器,黄金贯穿了中国历史,成为财富与身份的象征。


  黄金之所以能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密不可分。它稀有且珍贵,全球储量有限,开采难度较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腐蚀、变质,能长久保存;色泽金黄,光泽璀璨,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还拥有良好的延展性,一盎司黄金可被拉伸成长达 5 英里的细线,便于制作成各种精美的饰品和工艺品。 这些特性使其成为人类社会中无可替代的财富象征,无论是作为货币、装饰品还是投资品,黄金都承载着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代黄金的计量与纯度

(一)独特的计量方式

  在古代,黄金的计量方式丰富多样,不同朝代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计量标准。常见的计量单位有 “斤”“两”“镒”“爰” 等 。秦汉时期,黄金以 “斤” 和 “两” 计量,1 斤等于 16 两 ,这一计量方式在当时的经济活动和交易中广泛应用。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计量单位更加细化,出现了 “钱” 和 “分”,1 两等于 10 钱,1 钱等于 10 分,这种更精确的计量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定价和交易,促进了市场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


  在楚国,黄金货币的计量一般用 “镒”,楚国的一镒与秦国一斤一样,都是十六两,约合今天的 250 克 。而在古代的货币交易中,郢称这种黄金货币在使用时需要切割称重,这也体现了当时黄金计量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不同地区的计量标准差异,反映了古代经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地区的贸易往来。例如,在不同地区进行黄金交易时,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和重量校准,以确保交易的公平和准确。


(二)纯度的判断与意义

  古代判断黄金纯度的方法虽不如现代科学精密,但也蕴含着古人的智慧。色泽观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纯度较高的黄金通常呈现出鲜艳的金黄色,光泽明亮且均匀;而含有杂质的黄金,色泽可能会发暗或带有其他色调。硬度测试也是古人常用的手段之一,由于黄金质地较软,用牙咬或用硬物轻划,留下痕迹较明显的,一般纯度较高;反之,硬度较大、不易留下痕迹的,可能杂质较多 。重庆博物馆内的汉代纯金偏将军印上,就留有牙印,这便是古人用牙齿啃咬鉴别黄金纯度的实例。从科学角度来看,人体牙齿的莫氏硬度为 6,黄金的相对莫氏硬度为 2.5 - 3,所以牙齿能在黄金上留下明显牙印,且专业人士还能根据牙齿啃咬的力度和金属反馈的感觉,判断黄金的纯度 。


  纯度对于黄金的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古代,提炼技术相对有限,纯度越高的黄金越为稀有和珍贵。高纯度的黄金在市场上往往能换取更多的其他物品或货币,成为人们追求的财富象征。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如祭祀、赏赐等,使用高纯度的黄金制品更能体现其庄重和尊贵。而低纯度的黄金,由于杂质较多,价值相对较低,通常用于一些普通的饰品制作或日常交易中 。


各朝代金价探秘

(一)先秦时期:黄金初显货币职能

  先秦时期,黄金开始在经济活动中崭露头角,逐渐展现出货币的职能。在当时,黄金主要用于大宗交易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价值交换媒介。《管子》中记载:“粟贾平四十,则金贾四千”,这表明在那个时代,一石粟值四十铜币,而四千铜币等于一斤黄金,通过这种与粟的价格关系,我们可以对当时的金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管子》还提到,“黄金一镒,百乘一宿之尽也。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匹当一镒”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能进一步得知绢价每匹值黄金十四铢半,布价每匹合黄金五铢,清晰地展现了黄金与绢、布之间的价格换算,也让我们对先秦时期黄金在市场中的价值和流通情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


(二)秦汉:黄金货币的盛行时代

  秦汉时期,黄金迎来了其作为货币的盛行时代。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 ,这一举措确立了黄金在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西汉承袭秦制,黄金仍为法定货币,单位改为斤 。在这一时期,黄金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赏赐、库藏、朝贡、助祭、算赋、买卖官爵和民间窖藏等活动中都离不开黄金 。皇帝的赏赐是黄金的一大重要用途,据《汉书》记载,皇帝各次赐金加起来的总量达九十万斤,合今天二百七十六吨还多 。例如,陈平曾以四万斤黄金间于楚;文帝赐周勃五千金,宣帝赐霍光七千斤 。皇帝娶皇后的聘礼,惯例为二万斤 ,这些事例都彰显了黄金在当时的重要价值和广泛应用 。


  酎金也是秦汉时期黄金使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酎金是汉代诸侯为祭宗庙向皇帝贡献的助祭费,按规定,以诸侯封地人口计算,每千人贡金四两 。如果交纳酎金重量不足或成色不好,则犯大不敬罪,王则削县,侯免国 。汉武帝时,因酎金问题获罪夺爵的有一百零六人之多 ,这不仅体现了黄金在祭祀礼仪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其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秦汉时期黄金作为货币的重要性和广泛流通,它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三)唐宋:金价在繁荣与宗教影响下波动

  唐宋时期,经济繁荣,商业活动频繁,黄金的使用也更加广泛。然而,这一时期金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波动的态势 。唐朝时,由于佛教盛行,民间把大量的黄金用于给佛像镀金身,导致国家流通的黄金数量减少 。加之海上贸易和丝绸之路商贸发达,许多黄金被用于支付货款,流失到了海外 ,国内黄金稀缺,从而对金价产生了影响 。


  据记载,成书于唐德宗时期的《因话录》中记载,一唐两(37.3g)的黄金等于 8000 文钱 。在唐朝最好的时候,一两黄金大约可以买到大米 20000 斤左右 。但由于唐朝时期黄金非常稀缺,且物价因战乱变动很大,金价也随之波动 。例如,在贞观四年之后一直到武周前,以及开元盛世时,京中人家有一两黄金还是相对容易的 ,但到了武周后期,随着国内商业贸易的发达和对外战争兴起,唐朝开始闹起了 “钱荒”,金价也受到了影响 。


  宋朝时,黄金与白银的比价也发生了变化。据记载,宋朝时黄金五十两值银八百两,则金银比价约为 1:16 ,这一比例相较于之前的朝代有了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当时市场上黄金和白银的供需关系以及经济形势的变化 。唐宋时期,黄金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文化、宗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价值和价格也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


(四)元明:金银比价的变化与影响

  元朝时期,由于西域流通银币,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上涨,导致金银比价发生了变化,大约为 1:10 。这种变化对当时的经济和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对外贸易中,金银比价的变化影响了商品的价格和贸易的平衡 。由于白银外流,国内白银供应量减少,银价上升,使得以白银计价的商品价格相对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而对于进口商品来说,由于金银比价的变化,购买同样数量的外国商品需要支付更多的黄金,这也增加了进口成本 。


  明朝初年,官定金银比价是 1:4,实际在 1:4 到 1:7.5 之间 。随着日本和美洲白银的流入,到崇祯年间金银比价已经高达十三换(1:13) 。白银的大量流入,改变了国内的货币供应格局,使得白银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这一变化对明朝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在社会方面,金银比价的变化也影响了人们的财富观念和生活方式 。随着白银价值的相对下降,人们对财富的衡量标准也发生了变化,黄金的价值相对凸显,成为了更受人们追捧的财富象征 。


(五)清朝:金价在时代变革中起伏

  清朝康熙至嘉庆年间,金银比价在 1:15 上下波动 ,康熙二十六年为 1:14.92,嘉庆十七年为 1:16.11 ,道光、咸丰年间接近 1:15.5 。这一时期,金银比价相对较为稳定,但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波动 。随着 19 世纪 70 年代西方列强纷纷实行金本位,国际金银贸易出现金价上涨、银价下跌的情况,并影响到中国 。


  光绪五年(1879)中国金银比价首次超过 1:18(1:18.3999,为全年均价,当年最高比价达到了 1:19.0504) ,光绪十二年(1886)突破 1:20(1:20.6996) ,1894 年为 1:32.5873,翌年为 1:31.6308 。西方金本位制度的实施,使得国际市场上黄金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而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白银使用国家,受到国际金银价格波动的影响,国内金银比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对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在经济上,金银比价的变化影响了进出口贸易,使得中国的传统经济结构面临调整 。在金融领域,金银比价的不稳定也给货币制度和金融市场带来了挑战 。


影响古代金价的因素

(一)经济形势:繁荣与衰退的跷跷板

  经济形势犹如一只无形的大手,深刻地影响着古代金价的起伏。在经济繁荣时期,市场一片繁荣景象,商业活动蓬勃发展,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此时,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偏好往往会增加,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股票、房地产等领域,期望获得更高的回报 。而黄金作为一种相对保守的投资选择,其吸引力可能会相对下降,需求减少,价格也可能会随之波动 。例如,在唐朝的开元盛世,经济高度繁荣,商业贸易频繁,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商业活动中,对黄金的需求相对稳定,但不会出现大幅增长,金价也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


  相反,当经济陷入衰退时,市场信心受挫,人们的收入减少,投资风险增加。此时,黄金作为一种避险资产,其价值就会凸显出来 。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富,往往会将资金转向黄金,以寻求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这种避险需求的增加会推动黄金价格上涨 。在朝代更迭、战乱频繁的时期,经济往往受到严重破坏,货币贬值,人们对法定货币失去信心,纷纷抢购黄金,导致金价飙升 。在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退,货币混乱,人们纷纷将黄金作为财富的避风港,使得黄金的价值波动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 。


(二)政治局势:稳定与动荡的指挥棒

  政治局势的稳定与否,对黄金价格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在政治稳定的时期,国家政策相对稳定,社会秩序井然,投资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市场风险相对较低 。此时,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相对平稳,其价格也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在汉朝的文景之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黄金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商业贸易和皇室贵族的消费,价格相对稳定 。


  然而,一旦政治局势出现动荡,如战争爆发、政权更迭、政治腐败等,市场的不确定性就会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 。为了规避风险,他们会纷纷增加对黄金的持有,导致黄金需求大幅上升,价格随之飙升 。在战争时期,黄金因其便携性和保值性,成为人们首选的避险资产 。无论是国内战争还是国际战争,都会引发市场的恐慌情绪,推动黄金价格上涨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黄金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成为了各国储备财富和进行贸易的重要手段 。


(三)货币政策:货币之弦上的金价音符

  货币政策是影响古代金价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古代,政府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铸币政策、货币发行量的控制等 。当政府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发货币时,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没有相应增加,货币的购买力就会下降,物价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黄金作为一种保值资产,其吸引力就会增强 。人们为了避免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会纷纷购买黄金,推动黄金价格上涨 。在某些朝代,由于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量铸造不足值的货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黄金价格大幅上涨 。


  相反,当政府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发行量时,市场上的货币供应减少,货币的购买力增强,物价可能会下降 。此时,黄金的需求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价格也可能会相应下跌 。在一些经济繁荣时期,政府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发行量,使得黄金价格相对稳定 。 货币政策还会影响利率水平,而利率的变化又会对黄金价格产生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增加,因为投资者可以将资金存入银行获得利息收益 。这会导致一些投资者减少对黄金的持有,转而投资于其他收益更高的资产,从而使得黄金价格下跌 。相反,当利率下降时,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降低,黄金的吸引力增加,价格可能会上涨 。


(四)供需关系:天平两端的较量

  供需关系是决定黄金价格的直接因素 。在古代,黄金的供应主要来自于矿山开采和废旧黄金的回收 。当矿山开采量增加,黄金的供应量充足时,价格往往会受到一定的压制 。如果发现了新的大型金矿,或者开采技术得到改进,使得黄金的产量大幅提高,市场上的黄金供应增加,价格可能会下跌 。相反,如果矿山开采量减少,或者受到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的影响,黄金的供应受到限制,价格就会上涨 。在某些地区,由于矿山资源逐渐枯竭,黄金的开采量减少,导致当地黄金价格上涨 。


  黄金的需求方面,主要包括货币需求、首饰需求、工业需求和投资需求等 。在古代,黄金作为货币的重要形式,其货币需求对价格有着重要影响 。当经济发展,贸易活动频繁,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时,黄金的价值也会相应提升 。首饰需求也是黄金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庆典或者婚礼等场合,人们对黄金首饰的需求会大幅增加,推动黄金价格上涨 。工业需求在古代相对较少,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行业对黄金的需求逐渐增加,如珠宝加工、工艺品制作等 。投资需求则与市场的预期和投资者的情绪密切相关 。当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看好,对黄金的投资需求可能会增加,推动价格上涨 ;反之,当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前景担忧,可能会减少对黄金的投资,导致价格下跌 。


古代金价与现代的关联及启示

(一)历史传承与现代市场的纽带

  古代黄金价值衡量方式犹如一颗古老而坚韧的种子,在现代市场中生根发芽,持续发挥着重要影响 。古代对黄金纯度的重视,如 “足赤” 的概念,促使现代黄金市场在纯度标准上不断完善和细化 。现代市场对黄金制品的纯度有严格的规定和标识,常见的有 24K、18K 等,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不同纯度的黄金产品 。这种对纯度的严格把控,不仅是对古代传统的传承,更是现代市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体现 。


  古代黄金的计量方式虽然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其中蕴含的计量思想和方法为现代计量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黄金交易中,精确的计量是确保交易公平和准确的关键 。无论是在国际黄金市场上以盎司为单位的交易,还是在国内市场上以克为单位的计量,都体现了对古代计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在古代,黄金作为货币的重要形式,其价值的稳定性和认可度对当时的经济秩序至关重要 。而在现代,黄金依然是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储备资产和避险工具,对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国家的央行都会持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应对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 。这表明黄金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古代一脉相承,它始终是人们财富的重要保障和经济稳定的基石 。


(二)对投资者的启示

  回顾古代金价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为现代投资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黄金的价值具有长期稳定性,这是其作为投资品的重要特性 。在古代,尽管历经朝代更迭、经济兴衰,黄金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价值 。这提醒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应将黄金纳入其中,作为一种长期保值的资产 。尤其是在经济不稳定、通货膨胀风险较高的时期,黄金的保值作用更加凸显 。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而黄金的价值往往会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升,投资者可以通过持有黄金来抵御通货膨胀对资产的侵蚀 。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经济形势、政治局势和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变化 。这些因素在古代是影响金价的关键因素,在现代同样如此 。当经济繁荣时,市场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者可能会减少对黄金的投资;而当经济衰退或政治局势不稳定时,黄金的避险需求会增加,价格可能上涨 。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对黄金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投资者需要及时了解这些因素的动态,以便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


  投资者还应理性看待黄金价格的波动 。黄金价格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波动之中,这是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投资者不应被短期的价格波动所左右,而应从长期的角度来分析和判断黄金的投资价值 。在投资黄金时,投资者可以采用分散投资的策略,降低投资风险 。除了投资黄金现货,还可以考虑投资黄金期货、黄金 ETF 等金融产品,以实现资产的多元化配置 。


结语:黄金,永恒的价值传奇

  从先秦时期黄金初显货币职能,到秦汉时期作为货币盛行,再到唐宋时期在经济繁荣与宗教影响下金价波动,元明时期金银比价变化,清朝时期金价在时代变革中起伏,黄金的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 。经济形势、政治局势、货币政策和供需关系等因素,如同交织的丝线,共同编织出古代金价的复杂图景 。


  在现代经济中,黄金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作为避险资产,在经济不稳定、政治局势动荡时,为投资者提供了避风港;作为央行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着货币体系的稳定;在工业领域,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回顾古代金价的历史,我们不仅能看到黄金价值的传承与演变,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为现代经济和投资决策提供启示 。黄金,这一跨越千年的财富象征,将继续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价值传奇 。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山东黄金大跌2.08%!华泰柏瑞基金旗下1只基金持有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400-123-1234

联系热线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返佣网官方微信,了解更多资讯动态。
新浪微博添加关注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Top
x

在线预约

x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