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临!请认准金融期货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买黄金普通人买债券要注意什么?>

普通人买债券要注意什么?

2018-07-03 09:03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


  “保本”就是没亏钱?


  “P2P”是如何消失的?


  “抄底”为什么总“撞腰”?


  买基金“追星”,靠不靠谱?


  买黄金保不保值?


  ......


  这些问题,书里都有答案!


  两位作者均科班出身,


  10余年金融工作经验总结。


  一本书带你领略金融市场的云谲波诡,


  为你破除“财商教育”造成的幻觉,


  帮你尽可能避免重大投资失误!


  普通人买债券要注意什么?


  固定收益投资是以债权债务关系为基础的,本质上就是“放贷吃利息”。虽然这种经济关系古来有之,但仔细想想,现代社会普通投资者想对外放贷并不容易。


  投资者可以通过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再把钱借出去间接实现对外放贷,但投资者却很少有机会像银行那样直接把钱借给企业和个人。少数熟人间的借贷往来,与其说是金钱债,不如说是人情债,并不能作为一种正经的投资方式。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在民间借贷中,只有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4倍以内的利息才是受法律保护的,2023年1年期的LPR为3.65%,这个数字的4倍就是14.6%,超出14.6%的部分如果借款人死扛不还,贷款人也就只能认栽了。


  对于普通人来说,买债券是一种近似对外放贷的方式。债券是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的有价证券,绝大多数债券都会列明债务利率和还本付息的期限。投资者购买并持有债券,就相当于把钱借给了债券发行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债券已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本市场融资工具,我国债券市场总存量已经超过了140万亿元。但对于个人来说,买债券的投资方式并不普遍。


  客观原因是个人直接买债券门槛很高,渠道也受限制。过去,老百姓能买到的债券只有储蓄型国债,这种国债的利息比银行存款高一点,到期之前没法交易。即便这样,投资者想要购买也需要去银行排长队。2002年,银行间市场债券柜台业务启动,最开始只有记账式国债在售,渐渐地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一些高评级的企业债也能买到了,但只是理论上的情形,实际上记账式国债余额依旧占据了99%以上的比例。


  除了在银行柜台,投资者通过证券账户也可以购买债券,这听上去容易了许多,但交易所对券种的限制依旧很严格。如果是买进信用评级在AAA以下的债券,需要满足“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对多数人来说,要“合格”的难度是很大的,如“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或“证券账户资产不少于300万元”。根据证监会相关人士的披露,在交易所债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持有债券余额不足400亿元,持债占比仅0.3%,机构投资者仍是绝对主力。


  其实,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角度来看,投资者也没必要直接购买债券,有很多以债券作为底层资产的金融产品,如银行理财、纯债型基金,都能让投资者间接享受到债券带来的利息收入。而在一些混合型金融产品中,债券投资往往也是作为“基底”存在的。债券投资通过与股票等较高风险资产进行组合,起到稳定收益的作用。


  接下来就要说说债券投资的风险了。债券有到期还本付息的属性,又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它的投资收益既关乎债券能否如期兑付,也会受到交易价格变动的影响。前面提到过,风险就是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债券投资的风险也具有“二重性”,它兼具与兑付有关的信用风险和与价格波动有关的市场风险。


  有一部分债券是由政府、央行等单位发行的,如国债。在国家信用的支持下,这一类债券的违约概率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其价值只会受到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这种类型的债券被称作“利率债”。市场利率可以近似视作持有货币的无风险收益率,也相当于持有债券(而放弃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当市场利率抬升时,新资产的收益率都上升了,投资者会有一种卖掉旧债券的冲动,这会导致债券交易价格下降。反之,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交易价格也会上升。


  当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持有利率债的时候,债券价格波动会导致账面的浮盈或浮亏,但如果死扛到底,把债券持有到期,投资者将大概率获得票息和本金的兑付,前面的浮盈和浮亏也将逐渐消失。当然,投资者也可以选择在债券有浮盈时把它卖掉。


  由此可见,利率债是一种非常稳健的、几乎不会造成实际损失的金融资产。遗憾的是,它的收益率非常低,比在银行存钱高不了多少。多数投资利率债的机构,除了基本的配置需求,主要还是奔着价差去的。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想在债券上收多一点的利息,拉开与存银行的差距,就要考虑“信用债”了。


  所谓的“信用债”,就是那些叠加了主体信用风险的债券。根据发行人是企业、金融机构,还是地方政府平台,信用债又可以分为“产业债”“金融债”“城投债”。显然,信用债的收益率会比几乎无风险的利率债要高,高出的部分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作“信用利差”。信用利差实际上反映的是对投资者承受的信用风险补偿。


  信用债利率也会随着发行人不同而存在差异,发行人信用越好,信用利差越小,信用债利率也越低;反之,如果发行人信用一般,还想发债券,只能通过高利率来吸引投资者了。关于发行人的信用,也会有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来评价,评级机构会在研究分析发行人的实力、资质、发展前景后把它的信用等级划分为“AAA”“AA”等不同的档位。国际上一些评级机构其实是非常厉害的,它只要下调某一只信用债的评级,债券价格就会大跌。


  很显然,信用债一旦出现违约情况,债券持有人就很可能只能收回一小部分本金,从而蒙受巨大的损失。比如2020年华晨集团的债券违约,之后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据说普通债权的清偿率只有12%,也就是说100元面值的债券只能收回12元,这是挺可怕的。别看信用债平时人畜无害,一旦选错了券,它立即就露出了獠牙,风险其实是很高的。关于信用债,还有几点要特别提示的。


  一是信用债在公开市场上的交易方式与股票很不一样,买得了不见得卖得掉。就算是机构投资者,找买家和卖家也需要依靠“QQ群”和“朋友圈”去匹配。当发行人的信用崩坏时,坏消息会快速传导到公开市场上,大家挤在一块都想逃命,结果就是债券跌成白菜价。


  不过也正是因为债券的流动性不好,价格跌得快,涨得也快,永煤债就是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2021年,河南永城煤电集团的一只债券没有按时向投资者支付,投资者一下子慌了,不仅永煤集团自己的债券,很多煤炭企业的债券都出现了折价大甩卖,后来永煤的信用危机阶段性化解,债券价格又涨了回去,危机中勇于接盘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在国外早就有在“垃圾债”中淘金的投资基金,在我国债券违约事件不常见,投资结果无法多次验证,真去这样操作还是有点火中取栗的意味,要接不住容易被砸扁。


  二是截至目前,出现过违约的债券都是产业债,城投债还没有主动违约过。市场上也一直有着“城投信仰”的说法,“信仰”的意思就是我们也不用拿着发行人的财报分析来分析去了,相信地方政府会兜底就可以了。但要记住,相信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是我们关于投资的最经典的误解之一。与信仰博弈,很难一直都是赢家,就看最后谁接棒。


  除了“利率债”和“信用债”,“可转换债券”也是一种特殊债券,由于它附加了转股权利,交易价格会和股票高度联动,债券的性质反而没那么突出了。关于可转债投资的事情,我们会在第三章讲。


  我们一般不直接持有债券,并不意味着债券的风险就跟我们绝缘。即使是持有以债券作为底层资产的金融产品,债券的表现也会影响投资收益。如果不幸踩了个信用大雷,最后发行人还被破产清算了,产品净值就很可能被砸个大坑。在购买金融产品时看看它的投资风格,底层的债券是什么,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


  《聪明投资者避险指南》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出版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广州司法拍卖一批涉案黄金首饰,起拍价超1.1亿元_0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400-123-1234

联系热线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返佣网官方微信,了解更多资讯动态。
新浪微博添加关注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Top
x

在线预约

x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