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呀挑江山,而你,就是那秤杆的星!”
这段歌词,曾经出现在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话说,刘墉这个名字在我们脑海里,几乎与“罗锅”形象紧紧相连,毕竟剧中的他驼背、矮小、与和珅斗智斗勇,堪称历史上的“超级反派打怪游戏”。#历史#
但——有多少是真实的,多少是为了戏剧效果夸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揭秘这位“刘罗锅”的真面目。

刘墉真做过宰相吗?为官清廉吗?
剧中的“刘罗锅”不仅中了状元,还顺利晋升为宰相,风光无限。但根据古代的选官制度,这事儿可得有点儿疑问。
首先,古代选官可不是简单的考试:“身、言、书、判”都得合格,而“身”是排第一的。换句话说,身材矮小、驼背的刘墉,如果真的是个“罗锅”,怕是连进士考试都进不去吧?
而且,清朝根本没有所谓的“宰相”这一职位,那他咋成了“宰相刘罗锅”呢?
但实际上,清朝的内阁大学士,虽然不是宰相,但权力和职务相当于宰相。

刘墉正是乾隆、嘉庆年间的内阁大学士,地位高得不行。连和珅、纪晓岚都得在他面前低三分。我们常听到“中堂”这个词儿,指的就是内阁大学士,基本等于现在的总理。
所以,刘墉没当过“宰相”,但当过内阁大学士,这个“宰相”名头,也就误传了。
至于他个人的背景,电视剧里他出身贫寒,家境寒酸,殊不知,刘墉其实是个地道的“官二代”,家里不仅有高官父辈,还有军机大臣做老爸——当年中进士根本就靠父亲关系。
有人甚至说,刘墉原本是状元,但因为出身显赫,被乾隆皇帝“降职”,把状元让给了一个平民才子。这么一说,刘墉的“罗锅”形象,可能有点不太真实。

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刘墉为官却体恤民情,廉洁自守,的确在百姓中享有极高声誉,民间甚至把他誉为“青天大老爷”。
传说他最爱的食物是煎饼卷大葱,可以想象,这位大官儿吃得可真朴素。至于他如何与和珅斗智斗勇?
其实,刘墉做事风格非常圆滑,和珅横行朝野,他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持自己的生存空间,能够帮助百姓做些实事已属难得。

刘墉真的是“罗锅”吗?
这个问题,直到1958年才揭开谜底。原来,山东高密为了扩建耕地,清理了一些古墓,其中就包括刘墉的墓。
这时,有些当地村民听说他是个大官,墓里肯定有金银珠宝,便偷偷开挖。挖到的宝贝?不过是几块小小的物件——一个印章、一个玉笏板、一个小玉佛,还有一串朝珠,卖了才值百来块钱。专家闻讯赶到,赶紧保护了墓地。

经过一番研究,专家们得出结论:刘墉绝对不是“罗锅”。
因为,通过对他遗骨的测量,专家惊讶地发现:刘墉的身高大约是1米9!在古代,这个身高简直堪比篮球运动员。
所以,电视剧里那个矮小、弯腰的“刘罗锅”形象,纯粹是为了增强戏剧效果的夸张手法。
刘墉之所以有“罗锅”之称,可能是因为他身高实在太高,上朝时得弯腰以免显得太过突出。
而且,嘉庆帝年事已高时,称他为“刘坨子”,当时刘墉已有80多岁,难免有些驼背,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说,真实的刘墉,并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位“罗锅”,更不是那位斗智斗勇、毫不妥协的“宰相”。他其实是一位智慧与圆滑并存的内阁大学士,靠着对民众的关怀与清廉的为官作风,才赢得了百姓的尊敬。
至于电视剧里的“刘罗锅”,那是戏剧化的创作,不必当真。我们也许可以放下“罗锅”的偏见,重新认识这位历史人物:他既是官场中的智者,也是百姓心中的“青天大老爷”。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每天一个黄金小知识4.0,区别纸黄金和金钞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