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基本介绍
纯碱的概念 纯碱(Soda Ash),又名苏打、碱灰、碱面或洗涤碱,成分 为碳酸钠,分子式为Na2CO3,分子量为105.99。
碳酸钠常温下为白色无气味的粉末或颗粒,有吸水性,露置在 空气中逐渐吸收水分,会形成结块。碳酸钠易溶于水和甘油。碳酸钠有一定的腐蚀性,稳定性较强,但高温 下也可分解生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水分 及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小苏打)。
纯碱主要分为轻质纯碱(简称轻碱)和重质 纯碱(简称重碱),其化学成分都是碳酸钠,但物理形态不同。
纯碱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三酸两碱”中的两碱之一,有“化工之母”的美誉。
广泛地应用于建材、化工、冶金、纺织、食品、国防、 医药等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材领域,纯碱作为平板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占玻璃成本的三分之一。
我国化工业历史就是从制碱说起
毛主席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曾说,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卢作孚。范旭东被称为化工之父。
当时中国食盐质量粗劣,许多地方仍用氯化钠含量不足50%的盐供人食用,结果被西方国家讥笑,说中国人是“食土民族”。严酷的现实让范旭东痛心疾首。他面对大海起誓:一定要兴办中国自己的化学工业!
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碱市场一直被英国卜内门公司所垄断,故国人称为“洋碱”。1918年11月,他在天津成立永利制碱公司,聘请了留美化工专家侯德榜和美国工程师李佐华,经过多年的技术钻研,使得永利于1924年8月开工生产。1926年6月,永利碱厂终于生产出洁白的纯碱,并且每日生产优质纯碱达30吨以上。永利纯碱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蜚声海内外。
纯碱上下游产业链
纯碱与动力煤、平板玻璃和尿素、天然气联系最为紧密。
纯碱的生产工艺主要有联碱法、氨碱法、天然碱法和 ADC 发泡剂 联产法,2020 年四种生产工艺产能占比分别为 48.8%、45.2%、5.1% 和 0.9%,其主要产成品是轻碱和重碱,轻碱通过水合法或挤压法得到 重碱。制碱燃料主要是动力煤,个别企业也会用到天然气。
我国纯碱生产情况
2020年我国纯 碱产能为3317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纯碱生产国。
江苏、河南、青海、山东、河北是中国主要的 纯碱生产省份。江苏省有8家纯碱生产厂,纯碱产能在580万 吨,占中国纯碱总产能的17.5%;河南省纯碱产能在530万吨,占中国纯碱总产 能的16%;青海省纯碱产能在500万吨,占比在15.1%。
我国纯碱需求情况
2020年 全国重碱需求量为1293万吨,重碱需求快速增长是纯碱需求持 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4%的纯碱应用于食品行业,主要用于生产味 精;其余96%的纯碱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原材 料或辅助剂,属于工业用纯碱。
平板玻璃是纯碱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下游。玻璃生产线一旦点火会连续生产5~10年,因此对于纯碱的需求是连续 的和刚性的,且没有其它原料替代。
平板玻璃产能呈小幅增长态势,对纯碱需求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平板玻璃行业对于地区纯碱需求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河北、安徽、广东、湖北和山东五省的平板玻璃产能集 中,是重碱需求量最高的地区。
纯碱期货合约要点
交易单位 20吨/手。
基准交割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工业碳酸钠》(GB/T 210.1-2004)Ⅱ类优等品规定的重质纯碱,且氯化钠 (以干基的 的质量分数计)≤0.6%。(包装也需要符合国标)。
纯碱交割包括仓库(在主要物流集散地设置)和厂库两种方式,并有免检品牌。
纯碱期货交割流程——集中交割
纯碱的研究与分析
自上市以来,纯碱期、 现货价格相关系数始 终保持在0.9以上。
纯碱产量变化 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一季度、四季度是传统的生产旺季,二季度、 三季度是传统生产淡季,气温高,有利于纯碱企业进行检修。纯碱 月度产量及开工情况主要受装置设备维护检修、行业利润情况及安 全环保政策的影响。
纯碱上下游厂家之间又相辅相成,纯碱价格的上涨 空间往往取决于下游玻璃生产企业的利润,若下游利润微薄,那么 除非纯碱供应缺口巨大,纯碱的价格涨幅和利润空间也会受到压制。
纯碱企业利润 。当前联碱 法产能达到纯碱产能的近一半,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联碱法生产 工艺有 1 ∶ 1.1 的副产品氯化铵产出,联碱法生产的氯化铵年产量约 1300 万吨,因此在分析工作中需要关注氯化铵的价格以及联产企业的 综合双吨利润,在极端情况下,氯化铵的价格或将影响到即期联产企 业的开工率。
纯碱的生产工艺和成本
1. 纯碱的生产工艺与产业链:纯碱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天然碱法、氨碱法与联碱法,三种生产工艺在国内的产能占比分别为6%、45%和49%。
①天然碱法
天然碱法生产流程
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天然碱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目前全世界发现天然碱矿的只有美国、中国、土耳其、墨西哥等少数国家,其中美国、土耳其和中国是主要的天然碱法生产国。我国天然碱法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内蒙古。
我国天然碱法每吨纯碱生产成本在1300-1400元。(TIP:据此前远兴能源董秘回复:其公司生产纯碱的工艺是天然碱法,生产过程不产生碱渣,其公司一季度纯碱产品完全成本1100元/吨左右)成本包含二氧化碳、煤炭、天然碱矿采矿费用、矿产资源补偿费、生产添加催化剂、人工成本、设备损耗、环保设施等一系列固定成本。
②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
氨碱法生产流程
上游主要是原盐和石灰石,该方法通过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钠(小苏打),再将碳酸氢钠煅烧,得到轻碱,转化之后得到重碱。
目前我国氨碱法每吨纯碱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250-1800元。其中原材料(原盐和石灰石)采购成本约占总成本的40-50%,煤炭占总成本的30-35%,制造成本合计在90%以上,其余费用占比不到10%。
③联碱法
联碱法生产流程
克服了氨碱法的缺点,原盐利用率大幅提升,无需石灰石和焦炭(煤),节约了燃料、原料、能源和运输费用,同时避免了大量废渣和废液的排放,其副产品氯化铵还可用于氮素化学肥料、电池制造、电镀和印染等。
联碱法产出纯碱的同时以1:1.0-1.2的比例产出氯化铵。通常以纯碱产量为基础,先算出联碱法“双吨”总成本,再按比例扣除氯化铵费用,得出纯碱成本。目前我国联碱法“双吨”成本在2100-2500元,纯碱成本占双吨成本的 75%-80%,因此联碱法生产纯碱的成本一般在1500-2000元/吨。
④天然碱法制碱的上游为天然碱矿,氨碱法制碱的上游是原盐和石灰石,联碱法制碱的上游是原盐和合成氨。制碱的燃料主要是动力煤,个别企业也会用到天然气。
重质纯碱
纯碱价格波动对玻璃成本影响浮法玻璃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成本以及加工成本。①主要原材料用量上,制造1吨浮法玻璃需要消耗约0.67吨石英砂、0.06吨石灰石、0.17吨白云石、0.23吨纯碱、0.01吨芒哨、0.07吨长石。生产一吨玻璃分别对应不同燃料的消耗大致为,0.2吨重油、216立方米天然气、0.23吨石油焦、395立方米焦炉煤气(0.28吨煤)、0.25吨煤焦油。②尽管成本端存在波动,但玻璃利润仍以价格为主导。玻璃生产成本价格中以纯碱、燃料价格为主,合计占比超过一半。玻璃与纯碱走势正相关性高,同时一般为应对燃料价格波动,玻璃生产企业通常为生产线配备两套或更多的燃烧系统,或是向下游转移成本。③据期货日报,近一个多月时间,纯碱现货价格普遍下跌700—800元/吨,对应玻璃生产成本下降140—160元/吨。
玻璃纯碱的价差套利
1. 玻璃不同于其他化工品种,生产的季节性不是那么明显,在供给端较为平稳的情况下,需求端的季节性则可以通过库存调节,因此可以发现玻璃期货月间价差规律性并非很明显。
2. 从统计套利角度上看,纯碱的月间价差套利的规律更加明显,纯碱与玻璃还是有一定区别,纯碱的下游是浮法玻璃,纯碱制造工艺差别决定了碱厂每年会进行检修,一般而言,纯碱一年有两次检修,春检集中在4-5月,检修时间一般3天,秋检一般在8-9月,时间在5-7天(不同碱厂检修计划安排可能有所不一样)。因此在需求稳定而供给受影响下,供需缺口的变化就带来了月间价差套利的可能性。
3. 从季节性规律的角度上看,每年5-8月初及11-12月纯碱-玻璃价差走弱,而在每年1-3月及8-10月价差走强。①在于每年1-3月由于春节假期影响,虽纯碱也属于淡季,但玻璃存在补库需求,而玻璃下游这阶段属于开工淡季,所以纯碱涨幅会优于玻璃,8-10月则是由于秋检阶段纯碱供给受限,而玻璃需求稳定。②在5-8月初属于传统玻璃需求旺季,这阶段玻璃通常处于去库阶段,同样这阶段纯碱在春检阶段,开工相对减少,所以这阶段属于传统一年内价格上涨期,玻璃则是由于定价权更加牢固,整体价格上涨幅度高于纯碱,价格是由下之上传导,造成的纯碱-玻璃价差走弱,11-12月则属于传统淡季,下游负反馈情况下,碱厂有类库压力,玻璃厂倒逼纯碱降价。
4.玻璃-纯碱期货价格关联度分析。利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来测量玻璃期货主力合约与纯碱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之间的关联度,每当纯碱期货价格变动1个单位,玻璃期货价格变动0.9015个单位,两者期货价格相关性系数高达0.94。
5.玻璃、纯碱价差分析。从现货价格指数来看,玻璃与纯碱现货价格指数价差大多维持在-1500~-500元/吨的区间。从历史价差走势来看,当两者价差绝对值在500元/吨以下便是低位区间,因此后期二者现货价格价差大概率走扩趋势。从期货价差来看,自2019年12月6日纯碱期货上市以来,玻璃-纯碱期货主力合约价差在[-253,-54]区间内波动。
上一篇:期货公司申请资管牌照“急行军”资管规模今年有望破300亿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