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临!请认准金融期货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资讯复盘:中国股票市场的5位悲情大佬!>

复盘:中国股票市场的5位悲情大佬!

2018-07-03 09:03

  第一章 袁宝璟


  1.人物背景


  袁宝璟是中国资本市场曾经的风云人物,曾任北京建昊集团董事长。从白手起家,到号称拥有37个亿的资产。


  1994年,袁宝璟开始以令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和手法,一口气吞下60多家企业。3年之内,建昊集团一蹿而红,袁宝璟成了远近闻名的“收购大王”、“商业奇才”、“北京的李嘉诚”。


  2.亏损经历


  1996年,袁宝璟将目光投向了四川成都的期货市场,试图通过炒作酿酒用的高粱期货来获取利润。他投入了巨额资金,将高粱价格炒到2000元/吨。


  然而,他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四川富豪刘汉。刘汉凭借其在当地的强大人脉和资源,成功狙击了袁宝璟的交易,导致高粱价格大跌。


  最终,袁宝璟在这次交易中损失了高达9000万元,而刘汉则从中获利2000万元。


  这次巨额亏损对袁宝璟的打击极大,他无法接受自己在资本市场的首次重大失败。他认为刘汉与证券交易所勾结,修改了交易规则,从而导致了他的亏损。


  愤怒之下,袁宝璟决定报复刘汉。由于雇凶杀人的行为,他最终被警方逮捕,2006年3月被判处死刑,商业帝国也随之崩塌,财富和声誉在瞬间化为乌有。


  3.投资启示


  袁宝璟的投资巨亏故事提醒我们,资本市场的风险无处不在,不要盲目自信。


  而亏损后的报复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最终只会导致自身的毁灭。


  第二章 刘其兵


  1.人物背景


  刘其兵,1968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98年加入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简称国储调节中心),负责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LME)进行自营期货业务。


  他凭借出色的交易能力,迅速成为中国铜期货界的顶尖人物。


  在2003年之前,刘其兵通过做多铜期货,为国储调节中心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铜价从1000多美元涨到3000美元,刘其兵的操作非常成功。


  2.亏损经历


  2004年初,LME铜价突破每吨3000美元后,刘其兵认为铜价已经见顶,决定反手做空。


  他开始在LME建立大量空头头寸,甚至在2004年10月LME铜价一天暴跌10%后,决定豪赌以求翻身,越权大量卖出看涨期权。


  然而,铜价并未如刘其兵所愿下跌,反而继续上涨。2005年国庆后,LME铜价突破每吨4000美元,刘其兵的账面亏损迅速扩大。


  此时,他在伦敦的铜期货及期权上共持有20万吨的未平仓空头头寸,账面亏损已达6.06亿美元。


  面对巨大的亏损,刘其兵心理崩溃,于2005年10月留下遗书后失踪。10个月后,他在云南被抓获归案。2008年3月底,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判决刘其兵有期徒刑7年。


  3.投资启示


  刘其兵在交易中过度集中仓位,且未设置合理的止损点,导致损失无法控制。投资者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合理控制仓位和风险敞口。


  他的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了巨额亏损和法律后果。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规操作。


  第三章 弓伟


  1.人物背景


  弓伟,1971年出生,是中国第一代期货操盘高手。他曾经是一名数学老师,后来因为对期货市场感兴趣,开始了他的交易之路。


  弓伟在90年代初凭借对绿豆合约和橡胶合约的精准把握,以人工高频交易手段崭露头角。他利用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和判断力,进行大量的短线交易,每天都能赚取巨额利润。


  他曾经在一天之内赚取了一个桑塔纳汽车的钱,并且给媳妇买了一辆摩托车作为礼物。


  2.亏损经历


  由于国内期货市场的混乱和不规范,以及自己的过度劳累,弓伟在交易中遭遇了滑铁卢,损失了大部分资金。


  他没有放弃交易,而是开始了自我反思和学习,发现自己需要转变交易思路和方法,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弓伟开始转战外汇市场,并且开始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辅助交易。他利用自己对市场规律和逻辑的深刻理解,编写了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且不断地优化和完善。


  2008年,弓伟孤身一人前往芝加哥和纽约,任职于著名海外对冲基金公司,从事外汇期货交易。


  他在海外市场上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优势和特色,通过高效率、高收益、低风险的交易方式,在短时间内盈利上亿元,并且声震海外交易所。


  不幸的是,弓伟因交易积劳成疾,于2014年8月25日晚7时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43岁。


  3.投资启示


  弓伟的故事提醒我们,投资市场的风险无处不在,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交易员也可能因过度劳累和市场变化而遭受巨大损失。


  投资者需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同时注意保持健康与工作之间的平衡。


  第四章 魏东


  1.人物背景


  魏东1967年出生,湖南湘西永顺人,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他曾任职财政部,后在财政部下属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工作。


  魏东在1995年成立上海涌金实业公司,并在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事件”中被认为参与其中,并且赚取了巨额利润。


  此后,涌金系迅速转向法人股受让、转配股、配售新股等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例如,1999年底,涌金系孵化了多个创业企业,如青岛软控和北青传媒等,这些企业后来成功上市,涌金系收回了所有投资并获得高额回报。


  2.亏损经历


  从1996年起,涌金系先后收购了金荔股份、精密股份、哈慈股份等公司的法人股。然而,由于这些公司经营不善,最终先后退市,导致涌金系损失了3500万元。


  魏东在二级市场运作了北京天桥和东方电子(1997年-2001年),但东方电子在此期间存在财务造假问题,导致涌金系将此前获得的利润回吐了不少。


  2008年4月29日,魏东从北京家中跳楼身亡,享年41岁。据其家属公布,魏东长期受到失眠和抑郁症的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魏东在九芝堂和国金证券的运作过程中,也留下了一些令人非议的蛛丝马迹,被市场质疑涉嫌国有资产流失。


  3.投资启示


  魏东的离世,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他的投资经历提醒我们,投资是一个长期且充满风险的过程,不能过于激进,小心才能驶得万年船。


  第五章 关善祥


  1.人物背景


  关善祥,曾被誉为“中国巴菲特”,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投资人。


  关善祥出生于1985年,广东佛山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通过小生意赚到了一些钱,并开始涉足股市。关善祥从小跟随父亲出入证券营业部,对股票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5年,关善祥开始了自己的投资生涯,从最初的30万元起步,到22岁成为百万富翁,再到32岁实现财务自由,他的投资经历堪称奇迹。


  他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投资才能,更在于他对投资理念的坚持。他坚信长期价值投资,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公司基本面、关注企业长期发展,才能在股市中取得成功。


  2.亏损经历


  关善祥的投资风格以重仓地产股为主,尤其是恒大和融创。


  2017年,他重仓买入恒大集团,不到一年时间实现了翻倍行情,但随后他选择了在高位抛售。2018年,他又重仓买入融创中国,认为其将成为下一个恒大地产。


  然而,2020年8月,央行和银保监会针对房地产企业祭出“三道红线”政策,房企股价开始大幅下跌。


  尽管关善祥在2020年意识到政策变化对地产股的影响,但他仍然保持信心,认为长期来看,这些优秀企业会带来更多的利润。然而,市场并没有如他所愿。融创中国的股价从高位跌至不足1港元,导致他的投资组合遭受重创。


  2020年3月,关善祥正式接手深圳市灏四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开始密集发行私募产品。然而,随着地产股的持续下跌,灏四方旗下的产品净值大幅回撤。


  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22日,灏四方善祥一号产品的单位净值为0.395元,成立以来亏损达到了60.5%;其他几只产品也均亏损超过60%。


  2023年9月28日,深圳市灏四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不可抗力因素,公司决定于10月18日清盘部分基金产品。


  面对巨大的亏损和市场的压力,关善祥最终选择了自杀。


  3.投资启示


  关善祥的悲剧提醒我们,投资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可能面临巨大的挑战。


  过度集中于单一行业或少数股票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投资者应构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政策变化对某些行业的影响可能是巨大的,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山金国际涨0.36%,该股筹码平均交易成本为17.17元,近期该股获筹码青睐,且集中度渐增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400-123-1234

联系热线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返佣网官方微信,了解更多资讯动态。
新浪微博添加关注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Top
x

在线预约

x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