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全国秋粮累计收购量已超3亿吨,相当于秋粮总产量的60%,标志着秋粮旺季收购“大头”落地。这一数据不仅刷新了近年来的收购纪录,更折射出我国粮食市场的强劲活力与政策调控的显著成效。
图片由AI生成
粮食安全“压舱石”稳了!
作为全年粮食产量的“大头”,秋粮占比超七成,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大豆三大主粮,分布于东北、黄淮海等13个主产区。此次收购中,玉米、大豆表现尤为亮眼:玉米收购量超1.9亿吨,大豆突破1000万吨,均为近年高位。中晚稻收购也在2月底圆满收官,总量达1.05亿吨,其中政策托底的“最低收购价稻谷”占711万吨,既保障了农民收益,又稳定了市场预期。
图片由AI生成
价格“稳中有涨”背后的市场逻辑
春节后,玉米、大豆价格持续回暖,较去年12月每吨上涨100-200元,华北地区玉米涨幅更超200元。分析认为,需求端复苏是核心驱动力:
1. 生猪存栏连续三季增长,饲用玉米需求攀升;
2. 淀粉加工企业开工率达70%,同比提升;
3. 大豆压榨利润回升至150-180元/吨,企业入市积极性高涨。
叠加政策调控(如储备轮入加速、期货市场看涨情绪),市场呈现“购销两旺”态势,释放出经济回暖的积极信号。
图片由AI生成
政策“组合拳”护农稳市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市场化+政策性收储”双轨并行,精准施策:
?保底线:在黑龙江等主产区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兜底农民收益;
?促活力:优化收购网点布局,引导深加工企业、储备主体入市,激发流通活力。
这一系列措施不仅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更推动优质优价,促进粮食产业升级。
图片由AI生成
未来展望:稳字当头,筑牢粮仓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指出,随着玉米余粮减少、企业建库意愿增强,全年玉米消费预计增长,价格有望保持稳定。大豆行情则受益于豆粕、豆油需求回暖,持续向好。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加强市场监测,统筹调控政策,确保秋粮收购圆满收官,为全年粮食安全夯实基础。
图片由AI生成
结语:
3亿吨秋粮入库,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市场信心的三重胜利。从田间到粮仓,从政策到市场,这场“丰收保卫战”的背后,是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数据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旺季渐近,沥青有望打响“翻身仗”?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