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江门分行承办“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会。受访单位供图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通车,将推动江门地区物流、人流、资金流高效流动。在产业分工、资源共享、市场拓展等方面,江门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同时也催生了新的金融服务需求。
中信银行江门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度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优势,凭借科技创新与业务创新双轮驱动,为江门经济增添强劲动能。
●吴惠芳 潘晓晨 李振宇
创新驱动
服务实体显担当
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变化,江门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供应链金融服务需求增加:随着产业集群的形成,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以支持其快速扩张。
中信银行江门分行推广场景化、线上化、数据化信用贷款业务,聚焦供应链上下游关键环节,科技赋能,不断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一方面,向供应链上游延伸,盘活订单、应收账款、票据等主要流动资产,借助“政采e贷、信e链、商票保贴”等供应链上游产品体系,加大小微企业供应商等长尾客户的覆盖范围。另一方面,向供应链下游拓展,挖掘核心企业下游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核心数据,叠加税务、工商、征信等大数据,面向商场、园区等小微企业商户,创新推出“经销e贷”,为下游零售类小微企业提供专属解决方案。该行将核心企业供应链上的“大数据”盘活成为小微企业的“好信用”,切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目前,中信银行江门分行已通过经销e贷产品,成功与核心企业东古酱油展开深入合作,不仅解决了企业收款难收款慢的问题,也解决了下游中小经销商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截至2024年11月,该行已累计投放1.7亿元。中信银行江门分行还储备以中心医院、天地壹号、耀皮玻璃、东古食品、华润燃气等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为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服务,并计划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其他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小微客户。
绿色金融
共筑可持续未来
大桥经济到来,令江门地区对绿色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以支持环保项目和可持续发展。中信银行江门分行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信银行江门分行着重于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全力支持节能减排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保护与修复、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以及绿色服务等关键领域;精准选择绿色客户群体,优先与新能源、新材料、新环境等领域的领先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该行储备绿色信贷项目约15亿元,包括翠山湖项目、华谦电力科技、华奥项目、双水发电B厂、双水发电三厂、新控能源光伏贷等。
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利用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的优势,基于“1(银行)+N(银行子公司)+N(集团子公司)”的运营模式,该行积极构建包含贷款、债券、股权、租赁、保险及基金在内的绿色金融产品系列,搭建多层次绿色金融业务架构。在综合融资方面,该行持续推广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稳步推动碳资产及CCER(核证自愿减排)质押融资、气候投融资试点以及碳汇能力的提升,拓展绿色租赁服务的范围。
中信银行江门分行积极与内外部机构协作,加速研发对公碳账户、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期货、碳托管、碳交易及绿色存款等金融产品。同时,深化与碳市场及环境交易所的合作,与持牌协同单位(如中信证券、中汇信碳资产等)共同参与碳配额和CCER市场的运作。近期,中信银行江门分行已为上市企业博盈特焊落地首笔绿色理财业务,开创绿色资产配置方案的新尝试。
科技赋能
数字化转型提速
中信银行江门分行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打造数字金融新生态。
围绕数字金融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该行与中信股权投资联盟协同合作,发掘并支持人工智能、大数据、新一代通信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优质企业,为新兴技术及模式提供精确的金融支持。中信集团凭借其在金融场景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联合创新、拓展应用场景、实施产业赋能等措施,促进数字金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中信银行江门分行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和精准度,确保金融资源能够有效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向未来,中信银行江门分行将不断强化使命担当,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全面推进“五个领先”银行建设,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布局,以实干创造实绩,以实招务求实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为助推江门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炒股软件哪个最好用?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