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临!请认准金融期货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资讯华尔街投资哲学:人的内心若失去了宁静,交易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华尔街投资哲学:人的内心若失去了宁静,交易也就失去了源头活水

2018-07-03 09:03

  (本文由公众号越声研究(yslc927yj)整理,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黎巴嫩)


  提起杰西.利弗莫尔这个名字,相信金融投资界的许多朋友并不陌生。杰西.利弗莫尔1877年出身于美国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4岁的时候,他离家前往波士顿,在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做报单、记账工作,周薪3美元。在繁忙的日常交易结束以后,里费默开始思考白天从市场中观察到的股价波动情况,过了一段时间,他逐渐对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韵律有了深刻的领悟。


  第一次交易他和他的同伴合伙,在一家股票对赌公司赚了3.182美元。从此,他放弃工作,走上了股票、商品期货职业投机之路。在二十世纪初期的几十年中,恬静而执着的青年利弗莫尔,曾经许多次靠着一笔数目不大的小钱赚得了巨额财富,成为股票、期货市场令人闻风丧胆的投机之王。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从最高381点开始的大崩溃中,大多数投机者倾家荡产,血本无归,里费默却因为顺势做空市场赚取了三干多万美元。1922年里费默与人合作撰写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详细描写了他的投机生涯中几起几落的经历,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投机思想、策略的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


  对于《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我也曾认真地拜读过数次,可以这样去理解“每一个投机者进人市场以后,都有一个成长过程,《股票作手回忆录》一书可以使投机者在市场交易中快一点走向成熟,少走一些弯路。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重大的参考价值,是一幅投机者在汪洋市场中必不可少的航海图。”杰西.里费默的精神态度和市场智慧至今深深地影响着我的交易活动,成为我长期自我教育的精神导师,但也正是这样一位堪称顶级交易大师最终的人生结局却又深深地耐人寻味。


  1940年11月,杰西.利弗莫尔在曼哈顿的一家饭店大醉之后,给他的妻子写了一封信,信的结尾是这样一句话:“我的人生是一场失败!”然后,他在饭店的衣帽间里,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六十三岁。据说,他身后留下的财产不足10000美元,一个股票大作手的传奇也于此画上句号。


  或许杰西.利弗莫尔毕其一生的传奇经历正巧应验了另一位哲人看似普通的哲语“多数人在缘生缘灭中,搞不清楚自己的去来。”盲目地开始如果不去真正觉悟,也必定以盲目地结束而告终,其实这也正是杰西-里费默一生真正的悲哀所在。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人在休息日早晨,觉得一天没有任何事情很悠游,看着家里一面空白的墙,想哎呀,好像应该挂一幅画,家可以更美一点。找来一幅画,拿来一颗小钉子,敲上去,挂一下。发现钉子太小挂不住,那怎么办?想要在钉子后面加一块木屑子,然后去找木头。找了半天,找到一块木头,但是没有办法把它锯出来。去邻居家敲门,借斧子。借来斧子劈着劈着发现劈出来不规则,要加工得更细,然后再去更远的邻居家借锯子。邻居家只有锯条,拿来了握不住。他开车去更远的人家借手笔,就这样一整天折折腾腾地就下来了。


  最后这个人回到家,对着一大堆很齐备的木匠活的工具,想一想,最初要干什么呢?实在想不起来要了这么多的工具是为了干什么?其实最初最简单的那个愿望已经忘记了。这就很像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纪伯伦说的一句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一生起伏的传奇和一则平淡的故事看似毫无关联,然而两者其实都包含着朴素的人生道理:一味地忙碌是不够的,问题是我们都在忙些什么?我们交易的最初起点难道真的就是本月的非农数据或央行的利率决议,我们交易的最终归宿难道真的就是“经过个人奋斗,我终于从一无所有转为极端贫困。”(这是一句出自和里费默同时代的投资者格罗克--马克斯黑色幽默的话)


  记得以前曾经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愚者往往比智者更忙。”当时还不太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阅历的丰富,我才彻然感悟于国人创造汉字的精深,其实所谓的“忙”往往不就是“心”“亡”了吗?


  为什么股市大跌之后很便宜,我们却不敢买入?


  在证券市场呆了十多年,有个问题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股市大跌之后,我们的大脑明明知道股票非常便宜,但是我们就是迟迟不能出手买入呢?


  我进入证券市场后,经历了两轮大牛市到大熊市。所有人都知道,在股市要赚大钱,一定要低买高卖,也就是说,要在大熊市里大量买入,在大牛市大量卖出。可是事实上正好相反,投资者往往是高买低卖,在大牛市大量买入,在大熊市里大量卖出。业余投资者如此,专业投资者也是如此。


  这种现象只有一个解释,大跌之后非常恐惧,不敢买入,这是人类的本能反应。要成为战胜市场的投资大师,你必须首先战胜自己。


  第一,事实:大跌更便宜却没人买。


  大跌之后股票变得便宜多了,业余和专业投资者都不敢大量买入,甚至卖出减仓。巴菲特早在1979年就发现了这个现象:


  “1972年道琼斯指数每股收益为67.11美元,按照其时每股账面价值计算净资产收益率为11%,当年道琼斯指数年底收盘于1020点,养老金经理人纷纷争抢着快速买入股票。……养老金这两年争先恐后大量买入股票投资,导致养老金总资产中股票投资占的比例从61%上升到74%,这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这和道琼斯指数创出历史新高几乎完全同步。投资经理人在买入股票时支付的价格越高,他们对股票的感觉越好。”


  “1978年,由于道琼斯指数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账面价值之下,所以股票的估值水平远远要比以前合理得多。然而,1978年养老金投资于股票的净资金比例仅占9%,创下了历史新低。”


  兹威格在《Your Money & Your Brain》书中发现同样的现象再次重演:


  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大跌23%,超过了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二股市大崩盘的历史上单日最大跌幅。这次突如其来的大幅暴跌,事后也找不到理由可以解释,让投资者内心长期充满极度恐惧感。


  1988年,美国投资者卖出的股票基金份额超过买入的基金份额150亿美元,直到1991年,投资者股票基金的净买入额才回复到大崩盘之前的水平。


  即使是那些所谓的专业投资者也同样惊慌失措:直到1990年年底,股票基金经理几乎每个月都至少把总资产的10%以最安全的现金形式来持有,而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席位的价值直到1994年才恢复到大崩盘之前的水平。1987年秋天的黑色星期一绝对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次暴跌竟让数以百万的投资者在此后3年都行为错乱。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的基金投资者。2007年股市大涨,股票基金份额一年从2200亿份暴涨到10418亿份,1万多亿资金高位套牢。2008年上证指数一年暴跌2/3以上,但基金份额基本不变,考虑到当年股票基金发行新增452亿份,基民们不但没有趁机大量低位买入,还卖出了500亿份。


  第二,解释:大跌后恐惧卖出是本能反应。


  如果说,业余投资者,不专业,没有经验,在大跌后惊惶失措,明知便宜也不敢大量买入,很正常。那么专业投资者为什么也是这样呢?


  看了一些投资心理学的书籍才明白,业余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都是人,面对大牛市股市大涨,本能反应会贪婪地买入,但面对大熊市股市大跌,本能反应会恐惧地卖出。


  我们大脑深处,和耳朵顶部平齐的地方,大脑颞叶内侧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形似杏仁的神经元聚集组织,叫做杏仁体。研究普遍认为,大脑杏仁体是恐惧记忆建立的神经中枢,激起我们愤怒、焦躁、惊恐等情绪反应。杏仁体反应速度快到只有12毫秒,比你眨眼速度还快25倍。看到恐惧的现象,杏仁体会马上反应。仅仅是想到会出现恐惧的现象,杏仁体也会马上反应。


  股市暴跌,如同大地震,如同大雪崩,所有人都会本能地感到恐惧。害怕更大的地震,更多的雪崩,也是连锁反应,这会让我们像本能地躲避到安全的地方一样,卖出危险的股票,持有最安全的现金,是这种情形下让人感觉最安全的情绪反应。


  第三,反思:战胜市场首先要战胜自己。


  生活中我们总是跟着感觉走,但投资中有时要反着感觉走。大师之所以能够战胜市场,首先是能够战胜自己,听从于理性,而不是盲从于本能和直觉。


  著名基金经理Brian Posner在富达基金公司和莱格梅森基金公司工作过,兹威格曾经问过他是如何感觉到一只股票能赚大钱的呢?他回答说:“如果一只股票让我感觉到我很想抛掉它,我就可以非常确定这只股票会是一笔非常好的投资。”


  同样,戴维斯基金公司的克里斯托弗.戴维斯也是学会了在自己感觉“吓得要死”的时候去投资,他解释说:“感觉到的风险程度越高会把股价打压得更低,反而降低了真正的投资风险。我们喜欢悲观主义产生的低股价。”


  巴菲特一再重复他的投资成功秘诀只有一句话: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巴菲特说过,股票投资最重要的不是卖得好,而是买得好。只要你买得足够便宜,基本什么时候卖都可以,都赚钱,只有赚多赚少的区别。但是你买的价格过高,卖的时机不好,很可能就是赚钱与亏钱的区别了。毫无疑问,最好的买入时机,就是暴跌之后。巴菲特说:“我总是在一片恐惧中开始寻找。如果我发现一些看起来很有吸引力的投资目标,我就会开始贪婪地买入。”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股市暴跌时买入,看到、想到,甚至计划好,都不行,必须真正做到才行。而坚持长期一直做到才行,因为并不是大众每次都是错的,战胜市场很不容易。战胜市场,就是战胜大众,前提是战胜自己,超越本能反应,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这也是为什么长期持续战胜市场的投资大师极少的原因。


  股市悟道之路


  第1个心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刚学交易时,听从当时一些前辈的建议,一开始就想建立一个基本的交易系统,但发觉条件非常难以确定,做历史回溯的时候所有这些系统条件都只能抓住一支股票部分的盈利区间。


  当时是非常郁闷,就不停看书,不停在论坛上晃荡,希望能构造一个心目中的完美系统,这个过程历时数年,最终毫无所获。


  痛定思痛后,最终领悟到,应该将目标锁定在只做一种形态,如果一种方法能够把股票中的一种特定形态80%以上抓出来,那就够了。


  三千弱水取一瓢饮,够了。


  这种形态是什么其实不是很重要,你打开任何一副K线图,列出能赚钱的入点,然后从中选择一种比较常见的形态就行了。


  关键在于你要坚定只做这一种形态,做得多了,这种形态就会成为你的提款机,你清楚其中大部分的陷阱,你也清楚有些时候它蕴含的金钱在灼灼闪光。


  第2个心得:删繁就简,返璞归真


  这些年做交易,看了非常多的书籍,先是迷上了技术指标,搞了无数个指标,希望从中能够看透市场,然后又迷上了机械交易系统,看了数遍“通向财务自由之路”、“海龟交易法则”、“机械交易系统”等。


  然后又接触了波浪、江恩,一段时间苦读加实践后,发觉这些东西用在实践上困难巨大,而且有些使用虽然用对了,但复盘分析后发觉用简单的方法就行了,何必绕来绕去多此一举,多次迷茫后,终于决定放弃。


  市场是非常简单的,简单到只有一个买入和卖出,但是它又是无比复杂,复杂到任何理论都只是一家之言。


  因为复杂的市场如果能够被完全构造或者解释,就一定是有其本质,而市场的本质从其牵扯和影响而言,应该是不存在的,所谓的混沌和分形也不可能解释它。


  这也是我后来略看缠论就放弃的原因,想用一种机械的、几何的或者用一种从简单定理到复杂构建的思路来构建市场轮廓我认为是一条死路。


  另外,均线和趋势线之类我认为也意义不大,说白了,这些都是人一些主观定义而已,和市场没有关系,你用均线划分市场其实只是你对市场的人为划分,而市场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去除了这些东东后,还剩下什么呢?只有K线和成交量,这就是我对市场的观察层面,相当原始,但我感觉相当有用。


  理解并认同了这一点后,我的交易开始突飞猛进,更贴近了市场和股票的脉搏。


  第3个心得:简单并且符合逻辑


  这主要是关于仓位设置的,我先阐述一下我的使用过程。


  最开始我操作时候是被贪婪蒙蔽双眼,总是全仓进出。


  后来看了些资金管理的书籍,主要是外国的一些书籍,开始小仓位试探进出,中间还有2年多的时间主要做期货,小仓位成为标准方式。


  后来从期货市场上回来后,因为感觉股票市场没有杠杆,资金量也不算很大,感觉分仓必要性不大,又开始全仓进出。


  虽然还是全仓,但这时候我认为是不错的方式,特别是对资金量不大的散户来说,全仓进出可以将自己对仓位的考虑完全放掉,集中力量研究最重要的进出时机问题。


  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是非常不错的仓位管理方式,大道至简,最好的仓位管理就是不用管理。


  随着资金量的扩大,惭愧,主要是近2年的事情,我现在的仓位采用的是双重仓位策略,一部分仓位用来表明我超短期判断的对错,一部分仓位用来表明我中期判断的对错。


  这是一种非常合乎逻辑的方式,三段式:进来就错了,全走;进短期仓对了,加中期仓;短期结束短期仓出,中期结束中期仓出。


  这里面的要点是短期仓必须要确信自己对中期趋势的判断肯定是错的,所以短期利润总是能拿得到,这对避免坐电梯,避免被套,非常有帮助。非常简单,非常符合逻辑。


  第4个心得:紧抓重点,切勿面面俱到


  仓位说过,现在来谈买入和卖出;这里面也有一段历程;开始时候我认为入点最重要,千方百计追求入点,常败。


  后来看书交流后,开始认同“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结果呢,一样,常败。


  再后来,我对入点出点同样重视,不断研究,结果呢,还是一样,常败。


  后来,我慢慢发觉,入点和出点是二位一体的东东,也就是说入点和出点常常呈现互关联,你的入点确定了,出点也就确定了。当然这些也是常识,很奇怪我一直都没有认清楚。


  那么既然如此,那一个重要呢?我认为当然是入点,因为入点也直接决定了出点,换句话说,直接决定了赢利。


  到这里我的观念终于成型:以入点为绝对重点,对出点机械止损就行了。也就是我的系统基本上只考虑“入点”;结合前面我说的我只做一种形态,想想就知道,这是非常简单的方式。


  好像和最开始的方法差不多,或许这就是见山还是山?


  第5个心得:得失要分明


  这主要指的是选股,前面说了我只做一种形态,既然重点关注在这种形态上,我慢慢放弃了对股票本身的研究;现在的做法是“眼中无股”,认为所有股票都是同一支股票。


  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


  不了解造成的风险,所以前面我说了我的仓位策略是双重仓位,也有避险意味。


  换股会比较频繁,既然眼中只有走势,换股就不应该成为障碍。当然,这不意味着随意冲动换股入货,因为别忘了,我是以入货为最重要考量的,入货时如此,换股入货时也如此。


  说了这些,其实我的基本意思应该表达出来了吧。


  放弃寻找神奇的东西吧,放弃从别人那里直接获取交易系统的念头吧,用简单的技术去观察实际的历史数据,足够你构建出一个你自己的交易系统,你的交易系统一定要基于你自己的判断和方法。


  相信我,第一这个不难,第二这个比无数神奇的系统更有效更能赚钱。


  另外,技术指标我并不是一概不用,我放弃的是神奇、复杂的东西,但是作为一种类似统计工具的作用(就像电脑上的计算器),我当然不舍弃。


  比如,有些东西我想知道,但从图上看有时候比较累,我就写个小指标来算算,这些指标都非常简单,因为指标的基础量就这么点,任何复杂的指标其市场含义必然模糊不清。


  另外,我对指标的参数调整非常厌恶,参数调整莫过于想精确,但这样很容易曲线拟合,同时过去的适合参数未来会有效只是一项情愿的痴人说梦罢了。


  我们用指标要用其明确的市场意义,用来指示一个方向性的东西,这就够了,我不使用任何调整参数,我用的指标参数都是固定的。


  第6个心得:级别要简化


  学习波浪理论的朋友可能都有体会,9级波浪是噩梦的开始也是成功的终结。


  交易不需要那么复杂,对我而言,我只看操作级别和次一级级别,操作级别确定交易方向,要买还是要卖,次一级别决定具体出入点。


  我不看高级别,因为根据我对市场的统计而言,这种类似于K线整合的东西其实作用很有限,要分析大一点的走势,多看几根操作级别的K线效果更好。


  对于次级别,只用来具体确定出入点,确定好后,它就完成任务了,在交易中它的涨跌我根本就不去关注的。


  第7个心得:操作方式要简化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交易方式,首先要定位自己,我2009年从期货转到了股票市场,我来谈谈原因。


  不是因为什么期货风险比较大之类,根据我的经验,期货的风险并不比股票大,同时赢利能力比股票要高不少,很多所谓的风险其实是自己吓自己而已。


  特别是对于资金比较小的散户,在不提高风险的情况下,我感觉做期货更容易将小钱变成大钱。


  我退出期货市场主要的原因是,期货需要盯盘的时间比较多,对于希望将交易作为终生职业的我来说,我希望它带给我财务自由的同时尽量少地占用我的时间。


  赚钱是用来享受生活的,不是吗,而股票市场无疑更适合我。


  但股票市场也有很多中做法,有些操作方法也是非常耗时间的,因此就要有所选择,这种选择就形成了我现在这种非常简化的操作方式。


  这种方式说白了很简单,首先,通常仅以日线收盘价分析和交易;其次,临近出入点附近的股票增加固定关注关键时点,比如10:00、14:30,各关注10分钟左右;也就是白天盘中最长关注和交易时间不超过1小时,平时基本上在10分钟以内。


  其实市场有它的运作规律,你时时关注它,反而会看不清楚这个市场。


  当然,晚上的复盘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最好是固定时间段来做。这样,大把的时间就回到你身边来了。


  不要认为这个不重要,其实这才是交易的长久之道,准备终身做交易的朋友,一定要关注这个问题。


  交易要想简单,一定要放弃患得患失的心思,比如仅使用收盘价操作,必然会有许多盘中眼花缭乱的机会来迷惑你,就算这些机会真是好机会,也不要去碰,只有这样,你才能将简单的交易骨架建立起来,而我认为,只有简单的交易骨架才能支撑起稳定盈利的目标。


  如果稳定是我们的第一追求,那么,该放弃的都放弃吧。一个足够复杂的市场不能用足够复杂的操作来应对,因为其中的变数之多,足以毁掉整个交易。


  到现在为止,我的交易系统只有1页纸了(原来是11页,其中包括常见错误提示2页),非常简单。


  但是要能做到心无旁骛,忍受众多的利润模式从眼前飞过,忍受无数的读书笔记,无数的交易日志交易心得变成废纸,忍受自己从滔滔不绝变成沉默无言(因为可说的实在不多),忍受交易技术原来只是平淡无奇的东西而已,还是有点艰难的。


  不过,我们只是为了赚钱,这本来不就是简简单单的目的吗?


  编后语:


  很多股市高手悟道之后,发现股票投资其实很简单,却又不能对人言。


  散户以为:悟道高手是通过千辛万苦的学习和资金亏损换得的,不愿传给别人也是非常正常的,就如身怀绝技之武功高手不会外传绝技一样。


  其实不然,就算我努力想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别人,就算对方也听得懂,但是对方要真正相信并做到,还是很难很难。


  现在我能理解为什么高手都不愿意说了,因为说也没用,或许“佛渡有缘人”,或许时机成熟时,你自然开悟。


  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或有什么疑惑,可关注公众号越声研究(yslc927yj),更多后市操作及股票技术分析方法等你来学习,干货源源不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操作建议。如自行操作,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自负。)


  声明:本内容由越声研究(yslc927yj)提供,不代表投资快报认可其投资观点。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玉米主力合约收涨0.43%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400-123-1234

联系热线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返佣网官方微信,了解更多资讯动态。
新浪微博添加关注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Top
x

在线预约

x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