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临!请认准金融期货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资讯超越中信!国君+海通=?>

超越中信!国君+海通=?

2018-07-03 09:03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券业行家


  昨夜,无奈“赞助”独家直播的行家,因#爱奇艺崩了#,免于目睹0比7的惨烈一幕。也因为此,错过了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官宣合并的大场面。


  三甲往事


  作为魔都人士,扬言要跳黄浦江的范志毅,曾经见证了沪上三甲“最初的模样”——


  1988年2月,万国证券成立。同年8月,海通证券设立。


  1990年9月,申银证券成立。


  1992年10月,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相继设立。


  1995年7月,申银证券与万国证券合并为申银万国。


  1999年8月,国泰证券与君安证券合并为国泰君安。


  2015年1月,申银万国与早在1994年便敲钟上市的宏源证券合并,组建申万宏源。


  ……


  并非巧合,国泰君安的注册地,至今仍在人民广场西侧的南京西路768号。而在2023年初,海通证券从人民广场东侧的广东路689号,搬到了位于黄浦江畔的中山南路888号,同样滨江。


  时过境迁,自2002年光州败绩以来,国足持续伤害了一代球迷。而沪上六家上市券商的格局,面临颠覆性的改变。


  传闻多时之后,为打造一流投资银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两家曾经位列行业三甲的券商,迎来了合并。


  官宣停牌


  9月5日晚间,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双双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由国泰君安通过向海通证券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向海通证券全体H股换股股东发行H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以下简称“本次合并”)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以下简称“本次重组”)。


  鉴于上述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为保证公平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价异常波动,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国泰君安(601211.SH)和海通证券(600837.SH)于2024年9月6日(星期五)开市时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5个交易日。


  在此之前,证券行业曾多次出现重大并购,包括申银万国+宏源证券,中金公司+中投证券等。


  而本次合并,具有史无前例的意义。


  作为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头部券商合并重组的首单,将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涉及多业务牌照与多家境内外上市挂牌子企业,属于重大无先例的创新事项。


  预言成真


  早在2020年9月,行家在《券业航母海上来》一文中曾经有过猜测:因股东方均为上海国资背景,base魔都的券商合并,最有可能的是“东方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的组合。


  2022年1月,行家在《两地国资委PK券业“航母”》一文中,再度提及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的合并猜想。


  而在年5月,“坊间传闻”与“公开否认”的热议中,行家通过《新头部!券商合并传闻不断,谁是强中手》等文,进一步点评了“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的行业地位。


  当“传闻”成为“新闻”,“辟谣”成为“造谣”。消息落地之际,显得并不真实。


  其实,两家券商的渊源并非毫无依据。


  上海国资旗下的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国际集团)直接持有国泰君安7.66%股权,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国资经营)间接持股21.35%。


  虽然海通证券表示无控股股东和实控人,但其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国资旗下的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6.60%;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均不足举牌线。


  股价异动


  出乎所有人意料,盘面的表现,颇让人意外:


  9月6日开盘,国海证券率先一字涨停,稍后,天风证券涨停,保持到收盘。而官宣并购万和证券的国信证券意外领跌,跌势明显的还有近期敲定收购民生证券的国联证券。


  这是否意味着有新的消息传出?行家不得而知。


  盘中,行家瞥到新的传闻:“一个地区只保留一家券商;除中央汇金外,一家中央企业最多只能控股一家券商”。


  这让行家想到,复牌的国信证券对万和证券的并购,似乎是“开胃菜”。此前传闻的中金公司与银河证券,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可能性似乎更高一些。


  如此一来,证券行业的格局为之大变。


  航母体量


  与背景深厚的“券业一哥”相比,沪上两家券商合并组建的航母体量,是否恐怖如斯。


  手中正好有43家上市券商的中期业绩:


  2024年上半年,中信证券稳居行业第一:营业收入301.83亿元,同比下降4.18%;归母净利润105.70亿元,同比下降6.51%。


  国泰君安营业收入排名第四,为170.70亿元,同比下降6.89%;归母净利润排名第三,为50.16亿元,同比下降12.64%。


  海通证券营业收入排名第10,为88.65亿元,同比下降47.76%;归母净利润在上市券商中仅列第16,为9.53亿元,同比锐减75.11%。


  两家合并,营业收入将达到259.35亿元,相当于中信证券的86%;归母净利润为59.69亿元,相当于中信证券的56%。


  而国投证券非银团队张经纬、哈滢署名最新研报,有了更为细致的分析。


  以9月5日的收盘市值计算,合并之后“国君+海通”总市值位列行业第一。以2023年报数据计算,总资产和净资产位列行业第一,营业收入位列行业第二,归母净利润行业第三。主营业务来看,经纪业务、投行业务和信用业务位列第一,资管业务排名第三,信用业务排名第四。


  月前,多家媒体曾经以“标题党”报道“中信证券痛失第一”。其实是2024年中报所言,IPO主承销规模“排名市场第二”。


  一旦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完成合并,“券业一哥”将会失去更多的第一。


  牌照整合


  宏大叙事的背后,还有个体的悲欢。


  在券商合并的大动作中,无法绕过的是机构和人员的整合。


  目前,国泰君安有37家分公司,345家营业部。海通证券有33家分公司,306家营业部。两家简单相加,将远超“宇宙券商”银河证券。如果进行同城合并,至少将减少约1/3的分支机构。


  而从主要子公司来看,国泰君安旗下拥有全资子公司国君资管和国君期货,控股公募机构华安基金,同时参股上海证券。海通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海通资管,控股子公司海通期货,控股公募海富通基金,参股公募富国基金。


  牌照相同,业务相同,业已杀的天昏地暗,刀刀到肉的竞争。在两家合并之后,旗下子公司是合并还是出清?


  人事巨震


  从业人员,更是重灾区。


  网传来自某知名博主爆料,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将开启裁员模式,预计砍掉半数投行人员。


  连同资管子公司在内,国泰君安现有11,846名从业人员,包括一般证券业务6,360名,投资顾问3,824名,证券经纪人1111名,保荐代表人349名,分析师177名。海通证券现有8,308名从业人员,包括一般证券业务4,721名,投资顾问1,848名,经纪人1122名,保荐代表人442名,分析师146名。


  作为对比的中信证券,现有从业人员18,784名,一般证券业务11,442名,投资顾问6,450名,保荐代表人620名,分析师226名。


  国泰君安+海通证券,从业人员数量明显超过中信证券:尤其是分析师和保荐代表人,“超额”幅度最为明显,而投资顾问数量相对不足。


  此前因公募降费,券商分仓佣金锐减,券商分析师已然面临出清。在IPO收紧,罚单频繁的当下,保代人员的需求削减,面临降薪裁员。


  首当其冲的,可能是C类保代。


  据中证协保代列表,最近三年国泰君安有14名保代收到14次处罚。


  包括业已“落网”的姜诚君在内,海通证券近三年有20名保代收到28次处罚,为券商之最。


  就在两天前的9月4日,深交所刚刚对海通证券及保荐代表人韦健涵、朱文杰下发书面警示函,涉及赛克赛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克赛斯)IPO项目。截至行家发稿,这一罚单信息尚未更新完成。


  头部券商的合并,波及每一位金融人士。时代的浪潮中,谁能傲立潮头,谁能沙里淘金?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青、蒙油菜异军突起 产业迎来新变局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400-123-1234

联系热线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返佣网官方微信,了解更多资讯动态。
新浪微博添加关注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Top
x

在线预约

x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