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观临!请认准金融期货唯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期货新闻 > 期货资讯一直在找答案的人>

一直在找答案的人

2018-07-03 09:03

  文|本刊记者 陈敏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0年第1期


  “赚钱不难,买几套房子就可以了。这是我观察过去十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基本结论。”


  “财富自由不难,只要在阿里/腾讯任意一间互联网公司发展早期的时候加入,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这是我观察过去二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基本结论。”


  “普通人崛起不难,只要你有些才华,利用新媒体这个崭新的平台去链接一切……这是我观察过去五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结论。”


  在朋友圈看到这篇《比努力重要1000倍的,是对宏观的把握能力》的十万+推文时,《中国青年》记者关注了秦小明。4个月后的2018年8月,秦小明以黑马姿态,入选了2018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记者联系他采访时,他调侃道,“我就是一个写公号的,是不是不够格。”


  彼时秦小明因第一次创业失败负债,以写公号谋生,但风格洒脱,毫无滞涩。仅一年多,他迅速累积粉丝过百万,文章阅读数过千万,推出的不仅是金融理念,“想要成功,先端正世界观,比什么都重要。否则,再精准的方法论都没有意义。”


  截至2019年年底,秦小明的公号数据仍在上升,并获得了第三届蓝鲸新媒体峰会年度财经新媒体、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年度卓越财经内容”等荣誉;


  另一方面,他投资收益丰厚,实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财务自由。


  在北京采访秦小明时,他话不高声,气定神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勤于反思,螺旋进化。谁要是觉得读书无用知识无用,一定是还没学到足够好。”


  书呆子和“LOSER”


  “第一次创业失败,我备受质疑。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别人可以不了解你在做什么,你自己一定要知道。能屈能伸,为大丈夫。只懂伸,不能屈的人,是容易折的。”


  在浙江大学求学期间,四川娃儿秦小明在同学眼里就是个“书呆子”。


  当时杭州房价已经过万,同学们都忧心忡忡地商量留不留杭州,怎么买房,而他从不想那些问题。他想的是精进学术,读博士,“年轻人为了一套房子赔付自己,绑上几十年的债务,我不想这样。每个人思考的角度和目标都不一样。”


  平时上课懒散,期末画个重点背个PPT就去考试,完事就把知识还给老师了——这样的大学生不乏其人。秦小明感到可惜的是,“哪怕有些名牌大学的学生,问到基本概念都答不上来。信奉捷径,现做现学,完成任务就成,并不深究事情最底层的运行逻辑。”


  而这位在教室和图书馆度过了四年的宅男,从人文科学转到金融系,时间表总是满的,自我要求严格,除了课堂知识,还会下载别人不会看的冷门知识书籍,学懂学深、力求透彻。


  “大学课程,包括后来的金融知识框架,对我来说有点像小学背九九乘法表一样,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一种‘底层代码’,我不需要刻意查阅调取。要把知识吃透了,深度掌握,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才可能探寻到事物的本质,形成突破和创新。”


  阴差阳错,毕业后的秦小明放弃了国外深造的机会,被一位“能力极强、又会忽悠”的公司老板所打动,入职工作。


  从股权到股票,在金融战场的厮杀里刀光剑影,他涨了技能,又跳槽去了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觉得知识不够用,边工作边读书,想在这锱铢必较的弹丸之地立足。


  几乎每天加班,有一天加班到凌晨两点,小明忘了上闹钟,第二天迟到了。于是他问了自己三个灵魂之问:


  香港是我的久留之地吗?不是。我愿意一辈子为别人打工吗?不愿意。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不是。


  四天之内,秦小明从香港辞职回到杭州,家人都觉得他疯了。再花了两年,他确定要走什么路。再一两年,他在上海创业,推出一款社交APP。


  回忆那款产品时,秦小明形容是非常“阳春白雪”而精美的一款产品,但没有用户基础,“是所谓的精英大学生封在小圈子里臆想出来的。”


  如今听到有人说创业就是要死磕到底,秦小明就哂笑。


  “如果方向都错了,一条道走到黑,你死磕不就南辕北辙了吗?”


  回头反思,他告诉记者:“社交网站活跃度的驱动力来自什么?应该有荷尔蒙因素,男女之间要交朋友嘛;还有能展示自己最好一面的虚荣心……设计人的产品,必须满足最深层次的人性。而且互联网永远面向大众用户,不是所谓的精英用户。”


  想明白这点,成为秦小明整个创业阶段的一大转折。


  再努力,但方向错了就完全错了。创业的本质,不是高大上的艺术,而是满足社会真实的需求,唯此才有人埋单。


  带着外人投射的“LOSER”标签,秦小明开创了同名公号,边靠蚂蚁借呗度日,边认真思考大众的需求,写他们能够看得懂、用得上的金融文章。他不判断走过的路好和坏,只知道所走过的每一公里,都是他的真实人生。


  结果没那么重要,他尊重每个辗转彷徨但一直在探索正确方向的年轻人。


  赚钱表象下的深层逻辑


  “经济学里有一个严格经过证明的推论,就是说每个人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最好。中国从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历史。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展经济,才能让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变得好起来。”


  转了一圈,似乎回到一无所有的原点,可是秦小明对金融的理解更深刻。


  他曾经很纯粹地想做学术研究,而如今用这种严谨,研究政策、资料、财务报表,追热点、写通俗的金融文章;同时继续出入股市、投资期货,单兵作战,胜不骄败不馁。


  秦小明多次提到“第一性原理”,就是从最根本的点出发,理解市场和经济,再基于自己的底层逻辑,建立交易体系;树大根深,要从根上分析,人不要被各种枝蔓迷眼。


  他举例说,像螺纹这种黑色品种,前不久为何上涨?因为宏观上投资部分的房地产仍然保持着强大的韧性,销售数据增速首度转正,新开工施工面积的增速也开始回升,价格就有回去的动力。


  “不懂得第一性原理,看不到宏观场景,就容易跟风,比方说炒比特币,一哄而上,这就是典型的羊群效应。你问‘羊’为什么买比特币,他讲不出来的。再比如2019年第一季度,大陆股市牛市了,很多人冲进去就接盘了,就成了高位站岗。”


  作为复杂经济活动里最大的变量之一,参与投资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何时恐惧,何时贪婪。


  秦小明回应说:“每个问题都要辩证看待。当你信心不够的时候,是要保持敬畏,落袋为安。不能合理管理欲望,那么凭运气赚来的钱,会凭实力亏回去;当你对自己的判断非常有把握的时候,就要敢于贪婪。比方说一段行情是从1到100,你只赚到20就跑了,就错过了后面大部分的机会。”


  只有站在宏观时代背景下思考,小人物才可能高瞻远瞩;而每一项投资,都渗透着对大时代的全面判断。秦小明的公号适应宏观形势变化,有顶层思考和政策解读;另一方面,他满足大众需求,从小处着手,分享金融思想方法,以及个人成长。


  在微信整体流量增长乏力的情境下,他的粉丝达到百万。


  2019年深秋,在北京举行的“秦小明”读者见面会上,记者第一次见到被无数年轻粉丝簇拥着的主人公。


  秦小明在读者见面会


  读者来自北上港深等地,有人是直接拖着拉杆箱来会场,“不想错过见小明的机会”,围绕投资各种提问:除了房子,自己还能投资什么?资产怎么配置?中美贸易摩擦,跟自己的钱包有没关系?……


  而小明不拿手稿,没有PPT,不炫酷不耍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现出一种青年知识分子的稳重真诚。他认为赚到钱只是表象,很多人赚了钱就觉得自己是股神,亏钱就怪市场,当韭菜也不奇怪。


  现在中国有庞大的投资人群,但是现有的市场并没有服务好他们。


  “基金公司、理财机构,不会直接服务于这种小白,而是直接推荐产品。将来,我想做一个类金融媒体,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为普通大众提供金融教育和金融产品。任何新技术都是外在的突破和武器,而我们提供的,或许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


  应时而生,秦小明团队在规划普惠的金融教育平台,追求社会价值和意义。


  我有我的认知计分卡


  “这个时代没有所谓百科全书式的认知框架,但是最后,本源相通,殊途同归。踏踏实实走每一步,财富自由就是水到渠成。终极目的,是不断校正对这个发展变化的世界的客观认识。”


  从举债度日到2019年实现财务自由,如今秦小明把交易账户里的80%转到了银行账户,只剩下20%投资高风险资产。前些天,他投资的某个品种,从单日浮亏400万到单日浮盈500万……类似过山车的跌宕,早已磨炼出他处变不惊的能力。


  小明反对投资是场豪赌,或者全靠运气,他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


  “有一句老话,圣人畏因,众生畏果。觉悟的人很重视原因,而一般的人会重视结果。我并没有想到知识可以转化成钱,但学习、工作都很努力,这就是因。财富剧增是果。我做了当做的,就得到我当得的。从2014年一穷二白创业,到后面举债,被误会、被攻击,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走到今天。”


  抽离出资本市场,小明平日也是个温暖青年。


  秦小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其助理宋彪无意中提到“电脑比较慢”,小明就请助理在商场帮自己买一台苹果电脑,然后转钱过去,附言:这台可能会快点,你留着用。男助理感动地回复,“你这些小心思花在女生身上,早就脱单了。”


  不过,秦小明似乎认为股市风云并不逊于风花雪月。在别人谈恋爱的时候,他在看PMI指数,融汇金融学知识。


  “时代变了,竞争更激烈了,艰苦奋斗的道理从来都不过时。阶层并没有固化,上升是更难了,但是下降却更容易了。”


  有空,小明就回老家四川的小县城,陪着爸妈,并没有消费买买买。他提到受影响比较深的一个观念,是沃伦·巴菲特的“内部计分卡”。这位全球伟大的投资人富可敌国,但是生活简朴低调。


  一辆车开了几十年,一间房子在小镇上住了几十年。有一则典故,说巴菲特每年跟着家人去迈阿密的海滩度假,去了六次,都不清楚当地情形。当家人去冲浪、烧烤、喝酒HAPPY时,他窝在房间里看世界各大公司的财务报表。


  巴菲特并不在乎外界的判定,认为“盲从大众永远比标新立异更容易,但是认识自己并且忠实于自己,才是成功的关键”——他提出内部计分卡,正源于此。


  而秦小明由此衍生出自己的“认知计分卡”:一个人的认知越接近客观事实,就越容易从市场里赚到钱。此时此刻,这个财富就成了一个认知计分卡。你对世界的认知越深入,计分越高。


  “最近,我积累的知识在慢慢变现,就是在涨计分卡,验证自己认识世界的正确性。大脑在不断升级,越来越理解世界的运行方式。这种思维不断进化的‘成功’,也是最能够带给我快感的。”


  这是采访结束前,小明最开心的一次笑容。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责编:申西


  审校:百宝、刘晓


  终审:愉泓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香港交易所(00388.HK)2月21日收盘上涨7.08%,成交77.92亿港元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在线咨询 分析顾问微信客服
扫一扫添加微信
广告合作Top
x

在线预约

x
长按图片 添加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