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由热心读者云起鹰鸣整理。目前《交易思维》读者见面会已举办了11场,本文为作者于2024年05月26日在宁波读者见面会下半场的部分文稿。作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地分析了逻辑DNA和周期,帮助读者轻松赚钱。
如需要听音频,可以移步喜马拉雅,搜索账户:职业股民60直播,关注收听。
交易思维的核心是逻辑DNA,重点在三大特性。是从财务和产业逻辑中提出来的。逻辑DNA的培育土壤就是产业逻辑。不了解产业,不了解公司,如何投资?
当前股价波动是否包含多数市场参与者明确认可的衍生性信息。什么叫“衍生性”?信息包含多少未来发展的信息,高管未来会做什么?如“甘李药业”目前完全不想做利润,连研发资本化都不愿意做,研发资本化加采集的利润一起,至少可以增加7-8亿,利润增加80%。公司还有其他市场去开拓,前端比后端重要,公司野心很大,想做全球胰岛素老大。目前规划的产能已经提到2028年。所以股价不可能一飞冲天,短期不会那么快,一定是波动不止,有个好消息就会上涨,回落再涨。做胰岛素老大没有那么容易,面临困难太多。
茅台,所有的衍生信息是市场零售价。要关注市场零售价会不会下跌。零售价下跌,股价会往下走。这就是衍生的终点。茅台所有的信仰都是建立在零售价不断往上抬的基础上。中药衍生性最后衍生到存货上去。
玩音响,延伸到最后玩稳定性。就是用什么电去听音响,是水电火电还是核电?中海油这样的公司衍生到最后,就是产油率。新能源玩到最后玩煤。黑悟空游戏玩到最后玩东鹏饮料。长时间玩游戏需要喝东鹏饮料,显卡都是一次性的。所以东鹏饮料才是衍生的终点。
估值不等于股价波动。估值是内在价值,就如同甘李药业的研发费用资本化。当前公司估值里面是否还有隐藏未体现的有效信息?如果波动产生不了有效信息,那就不要参与。公司波动一定会产生信息,有效信息一定是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去的。大家愿意集体发力。只有参与者认可,才容易成为有效信息。比如我买一家公司,马上有20cm涨停,马上市场就认可,信息就集中起来,虽然公司没有变化,但是参与者就被积极调动起来,这就有搞头。大家就对公司有期待,股价就容易上涨,大家不管公司有没有变化,愿意相信公司会越来越好。整个市场就像试验场,有很多的波动,就像水流的波动一样,只有有衍生性才能有效。估值没有变,衍生是来自于公司经营本身。刚才涨停20cm的公司,参与者认为项目即将投产,只要董事长配合点个头,马上公司又来一个20cm涨停。公司确实在2年前就有这个产业,大家现在高度关注,焓变就形成了。正向是由市场波动形成的,反向是公司一直在从事某种产业研究。市场是相通的。就如同智飞生物,提前搞冷链,跟SK合作,一旦得到参与者认可,有人买入,越买越轻松,20cm涨停就是自然而然的。
还有一种情况。比如我们交易的东西比较远期才能发生。比如化债需要三年的时间完成,短期兑现不可能。一旦价格高了,就会有人卖出。好卖的成交额,好卖的价格就一定会有人卖出。如果你在想着:“现在销售很活跃,成交活跃,价格很高,我应该等一等”。如果你是关注这个宏观叙事去交易这个逻辑,等到了价格下跌才反应,已经慢了。
我们无法等到有隐藏的、未体现的有效信息兑现的时候。因为关注信息的大部分人会提前交易。比如约好七点钟到这里,那一定会在有人6:50开始抢跑。
每次卖出前考虑这两个信息:1. 是不是有大家都已经懂得这个衍生信息了?2. 你的参与者或者你的卖家是不是都已经懂了这个衍生信息,那个没有懂的兑现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短期兑现不了的,坚决走人。不要去相信这个宏观叙事了。
主张在宽度的基础上研究深度。深度会严重伤害你。公司的办公地、市值、营收、业务四个方面可以排除95%的公司。有问题的公司短时间不要碰,除非公司有转好的迹象,这个转好具有衍生信息性,在估值不变的情况下,有效信息体现出来就可以关注。
买一家公司之前,要确定:1.行业内还有更好的公司吗?是不是有更容易赚钱的公司?2.还有没有更好的行业?比如我看中特股的板块,有没有更好的公司?如果觉得这些公司都很好那就完蛋了。
要胜率就要不了赔率。无法两者兼得。要问自己:买这家公司,我的赔率和胜率有多大?空间有多高?了解清楚了才能操作。有且只有一种情况:把股票当成债券,买工商银行,做股息交易,那也一定能赚钱。
有了宽度才能更好理解新生独特性,新生独特性是比较出来的。护城河是动态的,时间是绝大多数公司的敌人,公司所建立的护城河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公司一定会赶上。智飞生物领先了一段时间,就被万泰生物赶超,所以智飞的股价才会下跌。理解了这点,不可能大幅度亏钱,大概率会赚钱。
市场很多公司面临退市。退市消灭散户。美G和日本经验告诉我们:市场最后只剩下职业选手和机构。站在未来看现在就好像站在现在看过去,散户最终一定会销户,而时间是大部分公司的敌人。公司只能不停研发,不停消耗现金流。维持护城河的成本越低,未来戴维斯双杀的可能性越大。大幅花人力,花成本,大幅花研究去建立护城河,未来一定会垮掉,因为付出代价太大,甚至会造假。财务出众的人,拿一家公司时间越长,公司向好的几率越高。把财务研究透了,不需要去赌公司的发展。
如果同类公司更强势,要及时调仓。所以我用北方铜业换江西铜业。一旦出现更强势的公司,就得赶快研究,研究出的结果肯定是绝大多数散户的感受。当不确定大家会不会喜欢这家公司,那就先出来。看到北方铜业,需要慢慢切换,先换1/8仓位, 再1/4,最后1/2。北方铜业确实涨的更好一些,新生性更强,大部分同行都能看到。我买入铜业公司的逻辑源于铜价的上涨。铜价是国际定价,上涨不以国内意志为转移。国内的产业是被动的,所以需要主动出击。如果自己手上的股价弱势,那我们更需要调仓到更强势的股票上。江西铜业和北方铜业买前应该都做过研究,一开始买龙头江西铜业,一旦产生下一轮衍生,大家愿意买北方铜业,这时候切换也来得及。一开始不需要就找准公司,只要找到方向即可。方向对了,其他都好办。
做长期研究,强调不变的赔率。短期一定变化不大,但长期一定是会变好。公司不断创造自由现金流,市销率不断地往上走,大家越来越认可。如爱美客,曾有100倍市销率,这就是时间的朋友。价投主张高赔率和一定的胜率。我喜欢做中线投资,所以需要用1/2原则,不可以满仓满融,也不提倡越跌越买。
股价在低迷时,逻辑不能被证伪,就可能是真的,股价涨得很多,如果不能被证实,就一定是假的,这是交易的标准。一旦涨得很多被证实,确实能创造现金流,如中海油涨了3倍,就是一个证实的过程,所以拿着它,就是时间的朋友。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可能减产,因为油价短期也不可能下降。
ZG为什么要搞这么大的领海?这个领海是谁来开发?中海油。ZG占据南沙群岛,说白了,资源,包含在地段里面的。唯一区别是这个地段用来建房子还是用来建一个风电场,还是用来建一个水电站,还是建一个油井?是不是这个地段我说了算吗?
这个的逻辑衍生是非常缓慢的,地盘的经营几十年,只要一次投入,持续产出就可以了。所以他能够把这个护城河建立起来。但它绝对不是静态的,像中海油都涨这么多了,
一直动态发展,但中海油因为涨幅过大,摊薄下来的股息率和股息增长率都不高,随着股价的上涨,股息率会不断往下掉。我买港股民生银行,因为我愿意拿十年以上,股价越低,股息率越高。疑问:银行不赚钱,破产怎么办?银行一般不太可能破产,只要资产负债表摆在那里,负债结构没有问题,它永远可以保证分红率。所以买的银行理财不如买银行股。实际上养老金就是这么来的。全世界的养老金都是一个骗局,国家高速发展的时候,那一群人在退休,享受了整个国家发展。后来国家一旦发展停滞了,都是用年轻人交的养老钱去补贴前面在高速增长期退休的人。都是借东补西,这是全世界养老金制度的问题。你是跪着把这个钱拿到手的。因为一旦养老金不足,你就会面临各种克扣,比如说延迟退休。所以你想要获得养老金,最好的方式就是买银行股,这一笔交易,我在09年就完成了。从本质上来讲,我09年就退休了,开始享受养老金。这就是我会有松弛感。
现在这种前提下,很多人年轻人拒绝交养老金,但这样一来,你的抗风险能力会下降。很多年轻人根本就压根没想过,父母走了,或他失业了,怎么办?现在出现了很多啃老族。
我还有一个读者,有能力付全款买房,他没有付全款,用银行三个点的利息,去买银行股,然后用银行股分红的这五个多点减去还贷的三个点,还有两个多点的收益。所以他不但可以还房贷,还可以净赚十多万的收益。我觉得这个读者活学活用。
这就是思维打开的结果。银行股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一个养老金库,前提是ZG经济不会严重衰退。我们看到的这四大行,还有六个股份银行,都排在前面,这不包括小的地方银行,
他们几乎都不太可能出现实质危机,除非国家严重衰退,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果你不能理解,说明你对于ZG的金融体系还不够了解。如果你理解ZG的金融体系是怎么回事,那你就知道这个时候应该买银行股。这个观念我在09年就有了。为什么说银行股以前没有这种状态?因为我们享受成长红利。高成长率抵消掉股息率的不足。
因为我们在算的他在高成长的同时,公司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现金。自由现金公司不分给你,也留在公司里。可以回购,不一定要分红。只要公司一直保持这样的现金流,没有被贪污腐败掉,也没有被挪用,只要一直存在公司里,你作为股东是有分享权益的。这就是经济的高成长时代的红利。但是2020年之后,疫情来了,高成长的红利已经消失了,人口红利变得没有那么有优势。现在没有人口红利了。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享受工程师红利,如著名的企业华为,狼性文化。其他企业也在享受,但华为把这个东西用到了极致。
在这个情况下,大家对高股息率越来越重视,因为高成长的东西会越来越少。相对稳妥的、可以不断的拿到现金的,可以产生分红的公司会越来越受重视。未来的银行可能会涨到天上去,所以我劝各位高度关注银行和保险。
我今年有一个决定:我把我去年全年的收益率全部拿来买港股的民生银行。很多人说我这是模仿别人的老一套如董宝珍。我们的逻辑基础不一样。董是从估值方面的考虑,本质上还是成长逻辑,从成长角度来讲,银行就很尴尬。从成长角度来说,银行就一直不起来。从成长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给的估值就是银行的破产价。但是我们现在不要从这个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因为讲成长股利益,不是你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你只不过是那条小鱼小虾跟着董事长一起赚钱,最大的获益者不是你,都是实控人。包括我们的同行。能算一条大鱼,从几十亿成长到几百亿。
现在就是一个逻辑,我们说的超长周期,从09年到现在已经超长就15年了。这15年以来,
我们这个模型已经发生了变化,赔率和胜率不是经常同步的。有人说15年还不算静态吗?当然,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说,不算。就好像房价,过去十年有人说房价永远涨,从09到19,是不是房价永远涨?因为涨了十年了,都不相信会跌。现在不也跌了吗?我很反对静态看问题。
越跌越买只存在于做高股息,从头到尾拿着的那种,拿10年的那种。但是大家一旦买多了,
高股息也不跌。即便像银行这种大盘股,也涨起来了。绝不补仓是告诉你,在大部分情况下,
你的高胜率会低胜率,所以千万不要有补仓行为。比如说我买银行股是不算补仓行为,因为我计划好了,在一这段时间内一直买,而不是像散户那样,一点买入,就全部买进了。这是认知维度的巨大差异。
逻辑短期不可证伪,否则逻辑很容易受影响向下。谁能想到医药会跌的这么惨?那些成立三年期的基金,三年以后净值跌到60%。而且当年都是秒光的热门基金哦。三年过后,一地鸡毛。所以大家抱着越跌越买的观念,长春高新越跌越买,从500多买到80。越跌越买会让你陷入很深的绝望。绝不补仓是让读者最受益的一件事。
强度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时间。不需要一天8个小时都守在电脑面前,只需要一天1个小时高强度高关注度研究公司。无聊浪费时间是毫不意义的。
过往自己赚钱的方式,就是适合自己盈利的方式。如果适合短线投资,就适合踩一些政策性的东西,能衍生多少算多少。适合做长期,去研究产业大趋势。越符合这个标准,胜率越高。这样一个选股标准,让自己更加聚焦。职业选手大部分亏损都是非常愚蠢的。方法的核心是:用胜率标准选股,用赔率标准买卖,尤其要用在你打算重仓持有的股票。如果股票都没有空间,那何必去做这个交易?好公司是大盘跌得多,它跌的少。高波动的公司最容易消灭散户,涨的快,跌得也很快。
按照熵增原理,看账户,判断当时买入的理由,如果感到难过,那就不适合拥有。账户呈现的状态应该是so easy的。资本市场应该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要在市场中挑战自己。
大多数参与者对低波动的高股息公司不感冒,往往大周期出现就容易藏金。大多数参与者越买越亏,越看好,亏越多,因为不懂周期。投资的线性思维一定是亏钱的。你认为市场波动很大,就买安全的,往往一买就跌,你买入自认为安全的标的,是因为你没有看到危险才买入。
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千万不要跟风。例如上周很多同行都去买防守类股票,却发现上证50和沪深300并不抗跌,因为大家都在做同一趋势的时候,往往就是愚蠢的交易。你这是在做线性外推。线性外推是伤害散户的一个重要原因。线性外推是:你认为他可以赚钱,你也可以赚钱。
安全标的是永远不存在的。别人不考虑的事情,而且在一步以内,那你极有可能赚钱。例如很多人不考虑房地产,你买入了,就有可能赚钱。你关注,看到有一点波动,买入,慢慢越来越多人相信房地产市场会平稳,那你大概率会赚钱。所以同行做房地产,我就知道有戏,因为反弹的概率很高,但空间不会很高,政策扶持并不是让房地产大涨,所以只有30%-50%的空间。所以让你赚钱的方式是so easy的。
逻辑DNA周期下,高波动率的公司意味着高熵,往往胜率更高,但是往往大多数人不敢买,所以越不买越涨,最后买了相对安全的。其实是退而求其次,反而风险更高,甚至买在周期末尾,一卖就涨,一买就跌。(这就是北方铜业和江西铜业的区别,正确的做法是先买1/8仓位,或者1/16仓位, 尝到甜头再加,如果做不了决策,先砍一半。你原来计划交易10万,那就先交易5万,把压力降下来,交易就不容易变形。轻松是赚钱的第一前提。如果出现一卖就涨,一买就跌,那一定是周期末尾,那你就是接盘侠。)
省大我关注了一段时间。他买天齐锂业,他一买我吓得赶快卖,果然一路猛跌。有一段时间我也买了天齐锂业,抗跌而且波动也很大,后来更多的散户,说他业绩如何好,很多散户在雪球讨论天齐。跟散户在一起做朋友,我突然感觉到压力了,得赶快卖,不碰天齐了。最后省大V忍不住也卖了,这个时候我又开始关注天齐,又回来了,天齐果然又反弹。连散户都想赚这个钱,就很危险。因为你没有任何信息前提,没有任何优势。除非你是信息的第一执行人,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因为不是每个散户都能接触到高管层。
要有防散户思维,现在同行也散户化,他们亏钱的地方我绝对不会去。亏损的原因是在错误的周期去潜伏,在错误的周期去追高,在错误的周期去低价减仓,在错误的周期去高价加仓。
Y逻辑产生重点:更好,更便宜。两样逻辑相互衍生才会发生。举例说明:腾讯会员,原来100块使用100天,现在可以使用125天,结果也只能增加20%-30%的客户,这个数字是长期验证结果。原先的优酷视频,在做100天的内容时,达到营收和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平衡点,它有先发的优势,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一个点。只有20%-30%的用户会去尝试新的软件,软件会利用用户粘性去防止用户的流失,所以这一点降价对优酷视频形成不了致命打击。哪怕这个时候出现了第二家、第三家、第四家、第五家,抢的份额只是第二家的份额。只会瓜分20%-30%的一半。
如果腾讯把价格打下来,125天只需要75元,那就能抢到40-50%的份额,股价能翻一倍。那优酷视频就会紧张了,如果优酷不降价,腾讯来个更厉害的,50元买150天,80%份额就被抢走了,股价至少涨5倍以上。所以别人最怕的是又降价又提高服务质量。
降价到了75块钱的时候,对手一定会跟进,如果降到50块钱,除非他覆盖不了成本,
比如说他的成本价就是90块钱,他降到75块钱,他就亏钱,这个时候他没办法给你打,如果你降到50块钱,你还有成本优势,我的成本就是50块钱。那80%的份额就会被抢走。如果能做到50元200天,那就天下无敌了。
多空对决的时候,如果是五五开打,有来有回,但一旦四六开,就是一边倒。这10%的差异造成了巨大的波动,这是y逻辑的焓变点。当初的重庆啤酒,市场上卖一块钱的时候,它可以做2、3块利润,还能保证销量大增。既赚钱又有销量。最后重庆啤酒涨了20多倍。Y逻辑不常见,但一定会有。就如南方锰业。
产业资本会想办法制造波动和困难,促成一些变化。从逻辑DNA?度看,涨得越多,逻辑DNA就越容易证伪。如果逻辑DNA不能被证实是真的,那么这个时候就该卖出。反过来也?样。熵增越混乱,速度越快,成交额放大,关注度高。大家都去关注,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向心引力力就越大。成交额、关注度、市场活跃程度都会使得股价快速回落。这里有个疑惑:这时候股价不是应该大涨啊?对,因为股价涨完之后一定会产生向心力去回落,因为大家都有卖出冲动。这种冲突本身就会转化成引力。如果缩量不跌,没有卖出冲动。这意味着没有消耗熵势能,说明大家都在冷静地观察这个事情。并没有着急卖出去,一旦观察到5.1周期或者15.1周期之后, 甚至时间更长一点,他一定还会继续涨。否则它就会证伪掉下来。
熵增定律用在你身上,比如说你总是被无效信息不停地干扰,导致无法集中注意力,
我劝你销户。
有个规律:人对任何事情的心理预期的情绪变化只有一次。举例:那些判死刑的人,哪怕知道自己一年后会死也不会一直沮丧,反而越接近临刑越平静。第一次碰到事情时情绪会有所变化,第二次再遇见,心情反而会很平静。同样应用于市场,08年第一次面对印花税出台,市场反应很大,第二次再面对印花税,市场反应就比较平静了。
做多需要信息量、需要成交量,做空不需要。所以逆向第一。熵焓需要做功,技术分析最大的问题就是认为横向守恒。股价波动总是围绕着中枢在动,怎么可能守恒?其实能量是不断流失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一定是在不停消耗,不停促使外界熵增。你只有熵减,才有机会战胜市场。
做多需要成交额支持,需要信息支持,需要结构支撑,要有中坚力量忠实粉丝。哪怕是亏掉所有,他都愿意买这家公司,这种人越来越多,不管这家公司是不是真有这个能力,只要忠粉越来越多,股价是就不会掉下来,但忠粉一旦消失,股价掉的很快。
逆向是第一位,不能逆向自己的逆向,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
在一个周期的起点,必须要做功课。
放量波动千万不要在下跌中卖出,既然放量了,全市场的关注基本上都在这里的话,那么一定会有大单突出的时候。等到大单突出的时候再卖出才舒服。除非你发现公司本质发生变化,那就得先跑为敬,我踩的坑太多了,所以长记性。
广泛信息性。现在是一个流量社会,流量本身就有价值,波动本身有价值。波动和流量本身是一个价值。只要一家公司变成高关注度,就有机会变现。就像抖音粉丝变现一样,可以直播带货。高关注度产生的变现价值,可以通过波动完成。
很多人会提前大量买入高度关注的公司,用波动性来挑动变现能力,高度关注的人一定会想办法让它大涨大跌。这样才能形成趋势,就能赚这个波动的钱。
不管你怎么说,先买为敬,你说公司没有这个产品?我说你有你就有。这就是因为高熵值广信息性带来的流动性溢价。在信息论里面描述了一些不确定性。越难猜的信息熵势能越高。
大家一眼看到头的信息,或者用计算器能够看出来的信息,要高度警惕,最好卖出。因为最大的信息熵都是大家不确定的,像甘李药业,我们无法算出它的业绩是多少。
例如中海油,大家都能按出计算器的时候,股价反而不涨了,又要进入下一阶段,这些按计算器买进的人,他们卖出的时候,我们才会再买进。如果你不想管这些波动,就必须要做好回撤。这个时候可以选择用空单去对冲。
自以为是的愚蠢是永远无法控制回撤的,因为这些人总是线性思维外推。他们也无法控制大概率的亏损,只能规避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有了亏损之后自我麻痹就变成赌命。盈利永远是控制回撤的最好方式。而盈利的最好的交易方式是保持高胜率的交易频率。
如果你适合15.1或者60.1,千万不要打破这个频率。往往越短的频率,意味着亏损的概率越高,因为这样的强度你承受不了。不要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逻辑DNA衍生的周期也是一样的。
期货交易第一原则:低杠杆。期货最忌满仓。做期货时间长的人都经历过爆仓,包括我。现阶段A股大多数人没有股指期货账户。别人不做股指期货,你做,就比别人的生存期要长。或者说你存活的几率更大。所以我建议读者开股指期货。这只是一个对冲工具,我从来不去做多。只是放空单而已,对冲自己的账户风险。我股票做多,那边放空,只要账户跑赢市场,我就有收获。你要跑赢沪深300。那么你就做沪深300的空单。做股指期货,当你遇到市场风险的时候,先放空单再降仓位。一旦降仓位,市场波动变化,你心态会变化。你一定会随着波动而产生更大的回撤,往往一卖就涨。上了空单之后,市场波动仍然朝着你不利的方向走,这个时候才需要降仓位。这是原则性的问题。
一月份中证1000暴跌,是个历史机遇,读者和我都赚钱了。你学会了期货放空单,永远不担心大熊市。
期货账户做多,需要现货做多,需要成交额配合,但是做空不需要,如因为澳洲出现灾害天气,锰硅期货大涨。澳矿80%-90%都运到ZG,ZG的库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降低。现在澳洲那边不管不问,因为他很清楚现在的硅锰价格太低。加蓬是非洲一个国家,是锰矿老二,这时候老大不管,老二也要整点事,说:“铁路脱轨,我的火车运不出去”。200米的脱轨在ZG几天就能解决,加蓬可能要半年。当价格太低或者太高的时候,产业源头断了或者需求断了,就容易发生变化。因为大家觉得做这个事情不赚钱的时候,做的意愿就很低。这个时候应该做多锰硅期货。做商品期货永远是换位思考,换位思考的本质还是寻求供需关系。在天津港形成的缺口,大家预计会有4%的缺口,澳洲那边会产生10%的缺口,产生了10%的缺口,天津港卖价涨到60%。南方锰业是国内最大的交易商和生产商。叠加下游需求很旺(新能源和钢铁产业有需求,特别是新能源的需求旺),供给又紧张,Y逻辑就出来了。商品期货的Y辑特别好找:供给端收紧,需求端增大。这时候就要做多。做多就要做功。商品期货想要涨起来。就要有资金持续流入,持续有现货去交易。天津港那边马上有大买家掏着钱去找供应商,哄抢。
三美股份和巨化股份也是一样的。缺口5%就停止报价。停止报价之后,供应商就紧张了。
因为今年配额都抢完了,大家不会真的去扩产,产能和产量基本都是预定的,但是需求还是增加。需求来自服务器IT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大家都预期到这一点的时候,它就停止报价。一旦停止报价,就会造成恐慌。商品期货就是人为刻意制造的紧张状态,一定会激发逻辑DNA,让商品期货发生波动,不管最后涨没有涨成。先涨一波,涨成了,那它不会掉下来,没涨成,它继续回落,这是商品交易的基本问题。
做商品期货的同行经常运用逻辑DNA,做股票的人觉得股票有内生价值,但股票的内生价值也是逻辑不断的衍生的过程。比如说股息交易,是我所遇到的逻辑DNA衍生周期最长的。以12个月为一个小周期。可能要持有十几年以上才有变化,因为你把股票当做债券,股票又有商品属性,又有债券属性,还有内生属性。把这三个属性拿捏出来,刚好三个属性对应逻辑DNA的三个特性。
凡是大众消费市场,有大量的对手聚集的时候,都会逼空或逼多。国际上经常出现暴打产业资本的现象。一旦产业资本做出相同的路径,一定会被打爆仓。高杠杆会导致亏损。做期货第一原则:低标杆。比如:有100万,最多只能操作25万,不能超过50万,才不容易爆仓,天天100万去买,迟早会爆仓。
逻辑DNA周期。把握不了周期,千万不要做商品期货。做金融期货的本质也是周期。商品期货比金融期货更讲究供需关系。金融机构本身就是股指的衍生品。期货里有话语权的产业资本都会制造波动。区别是我们利用股指制造波动,我可以在现货市场亏钱,但是在期货上面赚钱。比如我买一堆的上证50的股票。不是用来做多的,而是用来砸盘的。我砸出趋势,就自然在上证50的空单上赚钱。最近有华尔街的同行正在做类似的事情,他买一堆中特股的股票,并不是为了赚中特估的钱,而是为了做上证50或者沪深300的空单。因为他也发现了一个趋势,现在我们可能面临央行的一个平衡点。我们接下来可能不会有降息空间了,可能会加息。虽然央行可能没有加息,但如果大多数同行认为会加息,这事实就成立了。我们说的产业逻辑也一样。
在美G,现在卖空ZGA股衍生期货的衍生品的ETF持仓已经达到了2021年的最大水平。很多同行都认为六月份可能产生流动性危机或者过剩的流动性回收产生的流动性紧张,最终造成股市暴跌。历史上2013年出现过钱荒。对抗这个压力,央行要怎样操作去控制大幅波动?如果没有股期货账户,你生存困难很大。如果没有下跌,说明央行扛住了,想要做空的力量都被顶住了。下跌是另外一个比较小的概率趋势。那你也得知道你买了哪些公司容易赚钱。很难跌,容易涨?多关注账户里公司的财务数据情况。至少要清楚这个公司这一段时间产业情况。接下来在七八月份,哪些产业容易变化?现在关注七八月的产业变化,就在做下一步的内容。仓位下降,放些空单,同时提前研究为七八月做准备。
万物皆周期。周期就是宏观的经济周期到产业周期到公司财务周期再到市场内波动周期。
很多同行觉得逻辑DNA的这套理论特别适合商品期货。其实商品期货远比做股票要简单很多。唯一的缺陷就是高杠杆。但是永远不担心财务造假。只要克服了高杠杆、高波动这个属性,期货确实比A股赚钱。其实我做空赚钱更多,我也想做多赚钱,但市场不给我这个机会。做股票是长年累月赚钱,做空就这么几天就赚钱了。一年只要抓住一个机会,就爆赚一笔。因为人对于生存的渴望,往往是涨得很慢,跌得很快,都是崩盘性的杀跌。这种机会就好抓。
5.1的衍生周期,是自然日。特别警告不要每天开一枪,不建议5.1天开一枪,要把频率放低一点。我每天基本上调仓都是在0.5成仓。最高不超过一成。除了股市大幅波动。在一月份的波动的时候,我最高一天调了两三成仓。散户容易今天半仓明天满仓。逻辑DNA的衍生没有那么快。100万每天调仓5万。用0.5成仓一定可以控制管不住手的习惯。哪怕再看好的股票,一天只能买0.5成仓,比如5%。比如说按1/2法则,买了第一个1/4仓位,你需要五天的时间, 五个交易日也有一周的时间。一周过去,你发现你买到了1/4仓位了,如果这个时候你觉得你买的没有错,或者说市场趋势如你所想,那你可以停下来。你的买入时间不要短于持仓时间。你预期持仓一个月那么你买进去的时间不要低于一个星期,因为这个时间会给你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你这个交易是不是正确。是让你压力很大,还是让你很放松?如果你越买压力越大,赶快停止。
标志点是计算周期的起点和终点,没有标志点就没有起点和终点。股价上面有哪些标志点?高点低点,有成交额的变化,还有公司本身的变化,比如甘李药业的集采中标。寻找标志点很重要,比如房地产走下坡路的标志点是恒大爆雷。政策引导划了房地产三道红线,不是标志性事件,只是引导性的政策,是促成恒大爆雷的原因,但是一旦标志性事件形成了,你就知道趋势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拐点。
放量与倍数关系。现在遇到的一个困难点是绝大部分的人不懂得识别标志性的位置在哪里。其实你不要识别很多很小的标志点,我也把握不了。非常明显的东西都能把握。
这一天放量跳水特别明显。不应对也是应对的措施,至少你肯定是看到了。从这天开始之后,上涨趋势就开始变化。
之后能够产生成交量大幅变化就是这一天。两次成交量放大,就意味着高点会产生。每一个周期都是一样的。特别是60. 1天的周期,一定会有两次重大的成交量的变化。大概每个60.1至少可能会出现一次这样的变化。30.1天没有计算意义,因为30.1天不容易出现明显标志变化。15.1天更小,很多15.1天没有明显标志变化。60.1天大概率会有。散户只需做一两次交易就行了,甚至两三次交易就行了。
60.1周期很重要,这个周期会出现两次变化。这一天也有变化,但是变化没那么突出,其实这一天的变化算不算一个0.5的变化?因为这个标志虽然不是那么明显了,两天同时发生的变化。可以看作一个阶段性的将要变化的趋势。可以把这两个趋势变化看作一个变化,看成交额更加明显。这一天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不太对劲,因为这天缩量,第二天又放量这么大,连续两次出现这样的变化,市场就要回落。
看历史走势,都是这个规律。最高见顶的时候是2015年的,每天都是1.2万亿,两个连续这样的变化,第三天就是大暴跌。
放量大暴跌是趋势转变的一个新的预兆,好像倒春寒。看到这种情况,要高度警惕,大牛市当中出现了两次,后面容易暴跌。把这些周期性的标志性的点读准。
我从来都在讲周期,讲成交额,没讲股价,因为股价都反映了最后的结果。最后的东西都会体现在一个信息熵上面。不管是公司的问题,还是参与者的问题,最后都形成了一个三维。
历史溯源告诉你惯性有多强,过去十年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变化,大概率会沿着这个惯性方向走。因为市场环境没有变,惯性很难变,只有处于一个特殊环境下,大家才没有这个惯性。历史研究是你的基本功,未未看现在,等于现在看过去。上期讲历史回溯,六月份的第一周大概率小涨小跌,过去十年都是这样子。唯一有涨幅的是在15年。那会行情比较特殊,处于牛市崩盘期。
回溯历史,现在市场有一个减持新规出来,对减持的要求更严,未来没有办法盈利,很多人趁现在还能盈利就想办法先减持,因为他知道他的公司没有办法达到减持的要求,那趁现在还能减持就赶快减持。所以要审视一下你手上的公司类型,不好的公司在六月份下跌会比较快一点。
不懂得回溯历史说明你的看盘基本功还远远没到位。以周为单位,有些周只有三、四天,因为可能正好处于节假日,所以用周来算这两天的话会有差异。按月来算,一个月只有多少30天、31天、28天,所以我们要么就按日来算,要么就按月来算,直接跳过周,因为周会受节假日的影响。
看整个历史,现在五月份快走完了,是一个阴跌上涨走势,我们看一下2023年的五月份,当时也是见底回落。再看2022年五月份,在这个位置反上来。2021年的五月份,又是上涨,2020年止跌上涨。我们回溯历史发现一个很明显的规律就是前面大涨,后面就下跌,前面下跌,后面就上涨。前面有涨的,后面有小跌,过去十年都是这样。我在四月底的时候说五月份大概不好过,因为四月份经历了一个非常弱的年报行情,大概率不会好。2018四月份是跌的,五月份大概率停止下跌,四月份下跌趋势一旦停住了,六月份必然暴跌。都是这种历史趋势,只要四月份涨的话,五月份能挺住就不错了。那四月份下跌,五月份大概率能反弹一些。因为四月份是年报月。年报月下跌后很多公司会有反转。带动前期愿意参与年报预期的同行。
历史上的六月份。五月份大跌,六月份就停下来。大家都预期到六月份的问题,因为去年大家都是经历过。到了23年的六月份,大跌之后反弹,六月份又继续涨。算是比较特殊的年份。去年六月份,有一些政策性的引导东西,反弹会比较快,证券板块涨的比较多。过完之后又开始下跌。到了2022年的六月份,从底部爬起来,七月份大涨。历史回溯其实很有效,以日为单位或者以月为单位,尤其以月为单位,每个月大概率我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四月份财报季,六月份半年报截止日,我们会预期到很多事情。七八月,很多时候放暑假。七八月放暑假后,到了九月份又到了三季报的时间。如果七八月一直放暑假到九月份底的话,就又有反弹,甚至到十月份开始反弹。如果十月份不反弹,11、12月份也没有什么行情,整一年都是阴跌行情。
上一篇:“换手率”出现这2个情况,主力出货在即,赶紧清仓,否则被深套!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