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22年1月7日在德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徐文昌
现在,我代表德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共受理各类案件212792件,办结203684件,同比上升43.14%和37.56%。其中,市中级法院受理25006件,办结24087件。
五年来,我们聚焦中心大局,在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优化司法服务
保障重大战略实施。落实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司法政策,审结涉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流转等纠纷案件1088件,开展法官驻村、法律扶贫等活动,帮扶脱贫1884户,2名干警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都都市圈建设,与成都等地法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委托执行1269件次。开通涉重大项目案件绿色通道,妥善审结涉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天府大道北延线等纠纷案件856件。依法严惩邀约村民阻挠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施工的王某某等。办结涉军停偿案件7件,发布军民融合发展司法保护调研报告。成立三星堆旅游巡回审判庭,发布10件涉三星堆遗址保护区典型案例,助力“天府三九大”建设,获最高法院肯定。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审结商事案件58358件、标的额408.8亿元。加强产权司法保护,制定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5条措施,审结涉民营经济纠纷案件58813件。推动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审结破产案件205件,处置“僵尸企业”27家,化解不良债权32.7亿元,安置职工1.1万人,盘活土地房产275万平方米,促使12家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重获新生。推动西部惊奇欢乐谷快速出清,入选全省法院破产审判典型案例。广汉市法院促成破产企业“碳排放指标”1.2亿元交易。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市中级法院被评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
保护创新驱动发展。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审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928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结知识产权刑事案件32件。江某淘宝销售假冒“安德玛”服装,牛某某生产销售假冒“长城”“美孚”等品牌油品,均被依法严惩。坚决遏制“傍名牌”“搭便车”行为,审结侵害剑南春、唯怡等商标权纠纷案件495件,在3件案件中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市中级法院被评为全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优秀单位。4件案件入选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联合人行德阳中心支行建立金融案件风险预警研判机制,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案件386件。什邡市法院依法审结参与人数超10万、涉案金额达37亿元的“划得来”传销案。审结证券、票据、保险、股权转让等纠纷案件3874件,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纠纷案件16472件、标的额191.2亿元,保障融资渠道畅通。积极参与“问题楼盘”处置工作,制定化解房地产风险工作方案,审结建设工程等房地产纠纷案件9086件。及时评估“零首付”购房风险并发出司法建议。扎实开展“治重化积”专项工作,化解案件37件。中江县法院被评为全省法院涉诉信访积案化解先进集体。
五年来,我们聚焦安全稳定,在推进高水平平安建设中展现司法担当
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审结刑事案件10412件12559人。坚持把维护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放在首位,市中级法院被指定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集中管辖法院。严惩严重暴力和侵犯财产犯罪,审结故意杀人、绑架、抢劫等犯罪案件2807件。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审结拐卖、性侵妇女儿童等犯罪案件268件。1个集体、1名个人分别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维护公共安全,依法审结危险驾驶等犯罪案件3462件。发布毒品案件审判白皮书,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171件,推动全市禁毒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严惩腐败犯罪,审结严春风、王挺等职务犯罪案件204件,判处原厅局级以上公职人员6人。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办理程序,对5786名罪犯裁定减刑、假释。完成特赦重大任务,市中级法院被最高法院、省委政法委评为特赦工作先进集体。
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持“扫黑”与“除恶”并重,审结涉黑恶案件44件333人。坚持“打财”与“断血”并行,执行到位涉黑恶财产1.2亿元。强化深挖彻查,移送涉黑恶犯罪及“保护伞”线索14件59人。推动源头治理,针对砂霸、村霸等发出的47份司法建议均得到采纳。出台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专项斗争成果的实施方案,完善长效常治机制。梁忠银案、李昌清案被评为全省扫黑除恶十大典型案例,罗江区法院审理的“豪车碰瓷案”被最高法院工作报告点名肯定,张为涉黑案被作为全国扫黑除恶典型案件公开展示。市中级法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扫黑除恶先进单位,荣获“全国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称号。
助力疫情防控、服务“六稳”“六保”。组织干警投身抗疫一线,及时出台保障疫情防控8项意见、制定服务“六稳”“六保”41项举措,发布法律适用解答。市中级法院被评为全市疫情防控先进集体。依法从严从快惩处防疫用品信息诈骗等犯罪案件18件21人,维护防疫秩序。郭某某妨害传染病防治案被《人民日报》报道。妥善审结因疫情引发的纠纷案件1696件,采取顺延期限等形式支持继续履约;对985件民商事案件采取“活封”“活扣”保全措施,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复工复产法律风险及对策调研》被评为全省法院优秀调研成果。罗江区法院被评为全省法院服务“六稳”“六保”先进集体。
五年来,我们聚焦基层治理,在助推高效能社会治理中加强法治保障
监督支持依法行政。审结行政诉讼案件2146件,判决撤销、变更行政行为和确认行政行为违法、责令履行法定职责225件,促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非诉案件审查,裁定准予强制执行437件。坚持依法裁判和协调化解相结合,促成华强沟水库拆迁安置案和解。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让老百姓“告官能见官”、行政负责人“出庭又出声”。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通过联席会议、观摩庭审、专题讲座等形式,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参与党委政府重大项目法律风险评估,就集中行政审批、城市管理等提出建议68条。审结国家赔偿案件72件,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执结案件70367件,执行到位金额149.2亿元,圆满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任务,获最高法院嘉奖。巩固深化解决执行难大格局,综合治理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开展“一次性高效执行大会战”“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等行动,执结案件9470件,6755名被执行人迫于强制威慑履行债务12.2亿元。在全省上线首个“大数据执行综合查控平台”,同公安部门共建机动车在线查封服务站2个,查人找物更精准。司法拍卖全部实现网络化,网拍成交金额30.6亿元。加大强制执行力度,限制高消费24168人,纳入失信名单7174人,拘留118人,打击拒执犯罪21人。创新“三分”工作机制,在全省全面推广。
助推城乡基层治理。在司法裁判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旌阳区法院、中江县法院分别判决跳楼自杀、钓鱼触电身亡案无需赔偿,拒绝“和稀泥”。常某等三人煽动网络暴力造成他人自杀死亡,被绵竹市法院依法判处刑罚,坚决制止网络暴力。严厉打击2起妨碍公交车安全驾驶行为,对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坚决说“不”。依法审结“酒驾换血案”“泼油漆案”“‘老赖’打赏女主播案”,形成法律权威不容藐视的强大威慑。对23名虚假诉讼参与人处以拘留、罚款,倡导诚信、制裁失信。强化诉源治理,吸纳28个特邀调解组织入驻法院,诉前化解纠纷9832件。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办结案件31643件。发送司法建议236条,打击物流寄递贩毒、“短信嗅探”信用卡诈骗2份司法建议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加强法治宣传,发布案例346个,开展巡回审判4826场,法官2次走进央视《法律讲堂》以案释法。市中级法院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法院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五年来,我们聚焦人民至上,在强化高品质民生保障中彰显为民情怀
强化民生权益保障。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审结案件48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结案件158件、涉案金额9800余万元。依法严惩为网络裸聊敲诈提供支付结算帮助的赵某等。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审结婚姻家庭等涉民生纠纷案件41395件。开展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解决长期以来“同命不同价”问题。依法保护群众人身、财产权益,审结权属、侵权等纠纷案件12498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23件,其中一件入选全国十大典型案例。发布物业纠纷审判白皮书,审结物业纠纷案件6057件。成立全省首个农民工维权工作室,审结劳动争议纠纷案件6532件,执行到位农民工薪资1.5亿元。强化诉权保障,减缓免交诉讼费1538万元,司法救助615万元。
推动生态宜居美丽德阳建设。报经省法院批准,在绵竹市挂牌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片区法庭。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471件。开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违法犯罪专项审判活动,审结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207件。审结环境公益诉讼案件68件。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补植复绿183.3亩,增殖放流46.8万尾。采取示范诉讼化解系列劳动争议,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内探采矿权有序退出。与成都等地6家法院开展司法协作,加强沱江流域生态保护。某企业向石亭江偷排有害废水,被依法责令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300万元。
优化诉讼服务体系。加快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多元解纷、审判辅助事务等向诉讼服务中心集约。市中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被评为全省“人民满意窗口”。公证参与诉讼辅助事务改革入选《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报告蓝皮书》《四川法治蓝皮书》。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当场立案率达97.15%。推行全域诉讼服务,配备巡回审判车6台、设立诉讼服务站75个。畅通线上诉讼服务通道,网上立案26622件,远程调解3838件,电子送达25868件。24小时自助法院“广汉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广。电子送达“德阳经验”入选全国法院20个司法改革典型示范案例,获中央政法委肯定。
五年来,我们聚焦改革创新,在推动高质效司法审判中维护公平正义
深化司法责任制和综合配套改革。细化办案人员权责清单,强化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真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坚持“入额必办案”,院庭长办理案件97135件,占总数47.69%;2021年(截至11月30日,下同)法官人均结案172.05件,较2017年同期增长17.84%。健全法官动态调整机制,43人进入员额,49人退出员额。完成内设机构改革,精简基层法院内设机构27个。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22096件,一审普通程序案件陪审率达94.83%。
深化诉讼制度和审判机制改革。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为1226名被告人指定辩护律师,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23次,一审刑事案件认罪认罚适用率74.95%。3件案件庭审获评全省法院“十佳庭审”。创新法检联合调解工作机制,被在全省推广。深入开展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做法被央视《家事如天》栏目专题报道。深化“分调裁审”改革,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等审结案件85898件,占一审案件78.69%。2021年平均审理天数31.66天,排名全省第二,较2017年同期缩短13.63天。旌阳区法院获评“全国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
深化审判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改革。健全院庭长履职指引和监管留痕制度,完善“四类案件”识别机制,纳入监管4793件。严格审限管理,定期通报办案情况、研判运行态势,法定审限内结案率、结收比持续上升。加强审级监督,审结一审案件109155件,二审案件9388件,申诉、申请再审及再审案件775件。充分发挥审委会、专业法官会议、案例指导等配套措施作用,完善类案检索制度,构建类案同判工作体系。推动评查工作常态化,评查案件4747件、裁判文书13837份、庭审1126场。在新收案件持续上升情况下,审判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服判息诉率较2017年同期提高6.28个百分点。改革经验在全国法院司法改革推进会上推广。
五年来,我们聚焦政治引领,在落实高标准从严治警中锤炼过硬队伍
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和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两个坚持”专题教育,引导广大干警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担当。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大力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发挥党建在执法办案中的统领作用。制定《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清单》,维护好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省委实施细则、市委分工方案,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189件次。认真接受省委巡视和市委联动巡察及营商环境专项巡察。
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严肃监督执纪问责,提醒谈话、批评教育260人,党纪政务处分18人,移送司法2人。开展政治督察、审务督察、司法巡查183次,切实转变作风。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强化对干警“外出办案”“八小时外”行为管理。市中级法院被评为首批“清廉机关”建设标杆单位。
着力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实施复合型青年干警递进培养计划,与四川大学等共建实践基地,培训干警1.1万人次。推行青年法官导师制,开展院庭长庭审竞赛、辅助人员技能比武,增强履职本领。124名干警获评全国、全省法院办案标兵、审判业务专家。注重培养干警群众工作能力,紧盯“急难愁盼”开展“八大行动”。推进法院文化建设,培育德阳法院团队精神。加强调查研究,186项调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司法调研工作居全省第二。
各位代表,2021年,我们统筹抓好党史学习教育、队伍教育整顿和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以服务大局书写忠诚,以公正司法彰显担当,深化高质量司法实践,多项审判执行质效核心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党的政治建设更加坚定有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重点,举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诵读、宪法宣誓活动,推进全员政治轮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葆绝对忠诚纯洁可靠的政治本色。扎实开展队伍教育整顿,坚持刀刃向内核查问题反映338条,查纠整改8个领域顽瘴痼疾209个,立案审查调查5人,“废改立”制度机制234项,政治忠诚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更加稳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热情有效激发。最高法院周强院长来德视察期间,对两级法院队伍教育整顿开展情况予以充分肯定。
服务中心大局更加担当有为。出台服务保障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16项措施,市委予以肯定并全文转发。召开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座谈会,发布涉企纠纷审判白皮书,审结涉企类纠纷案件14732件。推动完善府院联动、涉税办理、信用修复、案件快审、职工保障等机制,上线破产案件一体化管理平台,设立100万元破产费用专项资金。推动省证券期货业协会在市中级法院成立调解室。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四大行动”,牵头办理的3项指标在“国评”“省评”中取得优异成绩。
锐意改革创新更加科学有效。制定下发2项指导性意见,稳步推进两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扎实开展执行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聚焦强化执行权监督制约,创新实施“数智执行”改革,完善执行指挥中心“1+3”运行机制,优化执行信息化系统,对执行团队重组、机制重构、流程再造,促进执行工作风险防控、提质增效、更加便民利民惠民。改革后,执行工作排名由全省靠后跃升至第4名。“数智执行”改革得到省法院高度肯定,工作经验在全省执行联席会上推广,我市被指定为全省执行工作信息化唯一试点。
五年来,我们主动将法院工作置于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认真落实市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精神和决议决定,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项视察活动。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逐件督办、及时反馈,办理意见建议39件。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结委员提案80件。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审结抗诉案件80件。选聘特邀监督员、廉政监督员112名。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上网裁判文书188282份,直播庭审23998场,7200余人通过“法院开放日”走进法院。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人民法院事业发展进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根本保证,服务中心大局是职责使命,严格公正司法是永恒追求,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是力量源泉,坚持改革创新是强大动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院是必然要求,自觉接受监督是重要保障。这些宝贵经验,我们将继续坚持并不断发展。
过去五年,全市法院广大干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忠诚履职,体现了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的司法情怀,体现了居中裁判、公正文明的司法素养,体现了敢于担当、服务大局的司法品格。全市法院42项工作经验被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以及最高法院、省法院推广,51件案件被评为全国、全省法院典型案例,165个集体、214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市中级法院被省法院记集体二等功,什邡市法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法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市政府大力支持、市政协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全市法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法院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司法理念、司法能力与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差距,服务大局的前瞻性、精准性还需提升;二是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不平衡,科技赋能执法办案有待优化,审判执行质量、效率、效果还需提高;三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便民利民惠民的司法举措还需完善;四是司法作风不正、司法腐败问题仍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还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全市法院今后五年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智慧法院建设为支撑,以锻造过硬法院队伍为保障,奋力推动全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2022年,主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在加强法院政治建设上强化新担当。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党建与审判执行深度融合,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二是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在精准服务保障上展现新作为。认真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从严打击毒品、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犯罪,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围绕市委“一二三六”总体思路和“两地三区”发展定位,对照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目标任务,找准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三是聚焦人民多元司法需求,在司法便民利民惠民上构建新格局。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诉讼便捷、解纷多元、服务集约。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提升基层司法水平。深化“数智执行”改革,健全切实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坚决兑现群众胜诉权益。主动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小案件、大道理”引领示范作用,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
四是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在审执质效提升上取得新业绩。坚持向管理要质效,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向科技要动能,大力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以信息化工作成果助推执法办案。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全面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五是强化司法形象培树,在法院队伍建设上实现新跨越。着力锤炼政治品行,巩固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打造法院党建品牌。着力锤炼司法能力,真正让人民群众打明白官司、感受到公平正义。着力锤炼司法作风,严肃惩治司法腐败,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各位代表,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振精神、攻坚克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实现全市法院工作跨越发展,为打造全省主干新高地、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坚实司法服务和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编辑 | 肖曦 责编 | 汪巧 值班副总编辑|唐泽
上一篇:7家稀有金属企业,谁是龙头?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