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投资的江湖里,各种交易技术层出不穷,缠论便是其中极具争议的一种。有人奉它为圭臬,坚信掌握缠论就能在股海自由驰骋、收获财富;也有人对它嗤之以鼻,认为其晦涩难懂又不切实际。那么,缠论交易技术到底行不行呢?今天,咱们就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剖析一番,给广大中小投资者一个清晰的认知。
缠论交易技术大起底
缠论,全称为缠中说禅理论,是由网络博主“缠中说禅”所创,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形态学和动力学。
形态学核心概念
? 笔:由一顶一底两个相邻的顶底分型组成,是缠论中最基本的图形单位。简单来说,就是股价走势中的一段明显的上涨或下跌。
? 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且前三笔必须有重叠部分。线段用于划分走势的基本结构,通过线段的划分,可以清晰地看出股价走势的方向和级别。
? 中枢:由至少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构成。中枢是缠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反映了市场的多空博弈和筹码交换情况。例如,在一个区间内,股价反复震荡,形成了多个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这个区间就是中枢。
动力学核心概念
? 背驰:指的是趋势力度的减弱。当股价创新高或新低,但对应的MACD指标却没有同步创新高或新低,就出现了背驰。背驰是缠论中判断买卖点的重要依据之一,它预示着股价走势可能即将反转。
缠论交易技术的优势
理论体系完整
缠论构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交易理论体系,从最基本的笔、线段,到中枢、走势类型,再到买卖点的判断,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对市场走势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类和解读,让投资者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市场,把握股价走势的规律。例如,通过对中枢的分析,投资者可以判断市场的强弱和趋势的延续性;通过对背驰的判断,能够及时把握股价反转的时机。
操作方法明确
缠论给出了明确的买卖点判断方法,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缠论定义了第一类买卖点、第二类买卖点和第三类买卖点。第一类买卖点出现在趋势转折的背驰点;第二类买卖点是在第一类买卖点之后,股价回调不创新低或反弹不创新高时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则是在中枢完成之后,股价离开中枢并回抽不进入中枢时出现。这些买卖点的判断方法,为投资者提供了具体的操作依据,使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有章可循。
适用性广泛
缠论不仅适用于股票市场,还适用于期货、外汇等各种金融市场。其核心原理是基于价格走势的自相似性和市场的多空博弈,因此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中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这使得投资者可以将缠论应用于多种投资领域,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投资的灵活性。
缠论交易技术的局限
理解门槛较高
缠论的概念和理论较为抽象,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掌握的难度较大。例如,中枢的划分需要对股价走势有深入的理解和判断,不同的划分方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分析结果。而且,缠论中涉及到很多数学和几何的概念,如递归、自相似性等,这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薄弱的投资者来说,更是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很多投资者在学习缠论的过程中,由于无法理解其中的核心概念,最终半途而废。
主观性较强
在实际应用缠论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对于笔、线段、中枢的划分,不同的投资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市场走势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候很难按照缠论的严格定义去准确划分。例如,在一些震荡行情中,中枢的边界可能并不清晰,投资者在划分中枢时就会存在分歧。这种主观性会导致不同投资者对买卖点的判断产生差异,从而影响交易的效果。
市场适应性挑战
虽然缠论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但市场是复杂多变的,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在一些极端行情或突发情况下,缠论的买卖点可能会出现滞后或失效的情况。例如,在市场出现重大利好或利空消息时,股价可能会出现大幅跳空高开或低开,此时缠论的买卖点判断方法可能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而且,缠论主要是基于历史价格走势进行分析,对于未来市场的变化预测能力相对有限。
缠论交易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市场和判断买卖点的方法。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非适用于所有投资者和所有市场情况。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来说,在学习和应用缠论时,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充分认识到其优势和不足。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情况,灵活运用缠论,不要盲目迷信。只有这样,才能在股票投资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方法,实现投资目标。
shicai0515
买黄金在线预约/微信报价
+ 复制
上一篇:PTA企稳反弹,苹果止跌向上,下周该如何把握?
下一篇:没有了!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