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台北2月18日电 台当局财政事务主管部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台湾税收实征超过预算5283亿元(新台币,下同),创历史新高。岛内舆论忧心,超征反映出预估失准等问题;更因“失控”的特别预算,台湾财政收支核计后连年赤字,埋下隐患。
综合中时网、联合网、“风传媒”等台媒道,去年台湾税收共计约3.7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57亿元,年增率达8.8%。从2021年起,台湾税收大幅超征成为常态,截至去年,超征金额已达1.8万亿元。
台湾《经济》社论指出,财政部门的税收预估模型近年屡屡失准,几乎失去参考价值。更严重的是,台湾税收年增率是预估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多,显示台当局“超拿了经济成长的果实”,不但显露税制不合理的问题,更增加了纳税人负担。
超征是否代表财政状况良好?《中国时》的社论认为并非如此。文章提到,税收只是反映台湾财政收支三本账的其中一本,把特别预算这第二本账加进来,马上超征变赤字。特别预算多由举债支应,“这边超征,那边借钱”的现象时有出现。从台湾过往数据观察,10年中有9年超征,但并计特别预算后有7年是赤字。
特别预算,本为年度一般预算外因应重大突发事件时才可编列使用的预算,但自蔡英文当局将其常态化后,便开始堂而皇之编列各种名目。《联合》指出,特别预算的项目鲜见成果,却多见当局虚掷公帑的行径,可谓单纯发钱的“红包政策”。
台当局财政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去年曾表示,税收超征部分将优先用来减少债务,但据台媒分析,近四年超征税收用于偿债者少之又少,总比例仅在一成左右。
《联合》社论指,执政者若对财政支出缺乏自律,任由各部门浪费、自肥或豢养“侧翼”及图利他人,就只能依靠在野监督予以纠正。民进党当局一边坐收五千多亿元的超征,一边“哭穷”,已到了荒诞地步。
“帮后代子孙储蓄”的理念仍被岛内不少民众认可。台北商业大学财税系教授黄耀辉表示,各方应将人口因素纳入中长期财政规划,提早应对少子化造成的税收和社会保险收入减少、福利开支增加等状况。(完)
上一篇:(乡村行·看振兴)庐山脚下探“杏林春暖” 千年中医药文化再“飘香”
下一篇:西藏拉萨雪后风光秀丽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