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强,男,回族,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出生于山东潍坊,籍贯江苏南京。1988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辽宁鞍山钢铁公司矿山设计院工作,1994年回校攻读研究生,并于1996年、2002年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博士在读期间提前留校任讲师,2003年晋升副教授,2012年任博士生导师,2013年晋升正高级职称。
讣告介绍,杨强长期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科研和教学工作,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所的教学科研骨干,从1999年参加首部新体制雷达研制起,全程参与了设备试制、研制、现场调试、技术突破等所有阶段,并作为关键技术负责人突破2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出雷达升级换代方案并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为我国新体制雷达的研制和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杨强在教学上兢兢业业、治学严谨,他主讲的《软件无线电》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工作中,杨强成果丰硕,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先后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银奖、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银奖等奖励,为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方面表示,杨强同志的逝世,是学院的重大损失,也是学校和国防科研战线的重大损失。
公开资料显示,杨强主要从事新体制雷达系统设计、先进雷达信号处理研究。围绕对海监测国家需求,开展了系统总体设计、海面漫散射、多路径传播机理、复杂环境MIMO机制信号处理与信号检测、高纬度特征学习的杂波具象化识别与智能抑制技术等应用基础原理与工程技术等研究。在虚拟孔径利用领域开展了超低旁瓣信号设计与超清成像互动原理、通感遥5G/6G信号处理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上一篇:全国首单专利密集型产品保险在青岛自贸片区生效
下一篇:想入席,先入戏:《演员请就位3》的真诚博弈与行业自省丨娱论
声明本站分享的文章旨在促进信息交流,不以盈利为目的,本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