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是新时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在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同时,以创新监管方式为着力点,积极探索适应改革需求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着力建立权责明晰、高效规范的监管新模式。
一、着力构建“宽进严管”良性循环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一)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促进审管互动。2018年12月14日,历下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挂牌成立,将原分散在区政府多部门的涉及市场准入、投资建设、安全生产、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行政许可事项共计102项、以及关联事项45项,划转至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统一行使,并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政务服务型模式。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托政务服务云平台,构建行政审批与监管信息联动平台,实现审批与监管信息的互通共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将行政审批信息推送到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及时将监管信息、处罚结果及行政审批所依据法律法规等政策调整情况推送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建立信息推送与接收跟踪落实制度,确保审批和监管无缝对接。
(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做强监管“加法”。自2014年以来,先后编制完成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行政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政务服务事项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和街道行政权力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区直有关部门依据职责调整和行政权力事项变化情况,对新承接的权力事项、取消后仍需监管的行政权力事项、委托管理事项、属地管理事项等,及时调整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经过持续补充、修改,目前,共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241项。根据法律法规的立改废以及部门(单位)职能变化情况,结合执法检查的工作实际进行梳理,同步调整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动态调整随机抽查事项要素内容共计110余项。依托山东省行政权力事项动态管理系统和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服务平台,加强权力运行信息化建设,既促进了政务服务的网络化、移动化、智慧化,又强化了事中事后监管的公正公开和信息共享。
二、着力构建综合执法与“双随机”监管相融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
(一)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历下区持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不断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加强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动态管理。截至2019年6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包含32个部门(单位),随机抽查事项197项,入库执法人员679名,入库监管主体113178个,抽查企业数量4120家,切实提高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利用率。除涉密事项外所有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加强随机抽查结果应用,切实巩固了监管方式的创新成效。
(二)扎实推进综合监管执法改革,凝聚监管合力。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行跨部门跨领域“大综合”,将发生频率高、多头交叉重复执法问题比较突出的11个领域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职责纳入综合执法范围,保留区市场监管、文化旅游、劳动保障、环境监察、卫生计生、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7支专业执法队伍,为实现由“分散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搭建“1+7+1”协作配合机制,即明确1项职责边界界定原则,建立案件移送抄送、举报投诉信访受理、信息资源共享等7项写作配合制度,制定1条监督考核措施,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加强职能部门与综合执法机构监管中的协作配合,提高监管执法效率。
三、着力构建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事中事后监管格局
(一)加快实施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加强信用约束。扎实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通过“信用济南”、政府网“双公示”板块进行公示,进一步提高全区行政管理透明度。实行“联合奖惩”,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与《市场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办法》,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曝光和查处力度,将违规企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联动监管格局。依法依规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促进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推进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提升企业信用风险预测预警和动态监测能力。
(二)健全群众监督制度体系,推进协同监管。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将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山东省政务服务网运行,公布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中“零跑腿”事项48项,“只跑一次”事项1797项,“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2项,“一次办好”事项清单2624项,让群众网上办事可查询可办理可监管。建立举报投诉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群众可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网络(电视)问政、走访等方式进行监督,做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承办事项,明确职责分工,避免发生推诿扯皮等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