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破解“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存在的检查阻力大、抽查指向性不足、处罚威慑不够等问题,山东省德州市委编办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健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抽取机制和结果运用机制,强化监管的公平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为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一、创新健全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公平性。建立以“全市统筹、异地互查”为核心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统筹市县两级监管力量,由市级组织调配,以异地监管人员实施检查为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调度、统一抽查、统一公证、统一公开。一方面,解决了市县两级编办监管力量不足,执法检查人员过少,无法实现随机抽取的问题。另一方面,实行跨区域双随机执法检查,执法人员可以更加超脱地开展检查,有效避免了属地部门间“说情”“施压”等各种压力导致检查执行力度不足,结果真实度不高的问题。同时,以属地抽查做为补充,充分发挥属地监管机关对本地事业单位监管状况充分了解的优势,由市、县两级编办根据属地实际随时组织实施抽查,不限比例、不限频次、不限时间,对特定领域、特定单位或特定问题进行高频次、高覆盖的针对性监管,弥补了全市统一“双随机”抽查频次低及针对性、指向性不足的缺点。
二、创新健全抽取机制,强化监管公正性。由于全市事业单位法人基数庞大,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实现全部事业单位均参与监督“双随机”抽取的全过程。尽管检查人员和检查对象全部由计算机随机抽取,仍无法完全避免有关单位对抽取过程“黑箱操作”的疑虑。为从源头上彻底杜绝“双随机”抽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争议和质疑,在“双随机”抽取过程中,引入第三方公证机构(德州市鲁北公证处)对抽取过程进行全程公证,保证“双随机”抽取过程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同时,优化“双随机”抽取机制,创新引入分组机制,以异地检查为前提,为各组随机抽取检查人员,优化了执法检查的交通路线,随机抽取时,采用按辖区(包括市直和11个县市区)以一定比例分别抽取若干单位的方式(以2020年为例,在市直和11个县市区各抽取3家),同时按照交通的便利性,将12个辖区分为4个检查组并为其随机抽取异地检查人员,大幅减少了检查中途转场的路程、时间和需要的执法检查人员(以2020年为例,优化“双随机”抽取机制后,检查线路由发散式、辐射式分布优化为四条主干交通线,需要检查人员由72个压减到12个,保障车辆由36车次压减到4车次,大幅减低了检查的时间、人力、财政成本,可操作性大幅增强)。执法检查以实地现场检查为主,检查组人员至少由4人构成,包含市委编办领队1人、执法检查人员2人和属地编办人员1人,检查时还邀请举办单位有关人员全程见证,通过引入多方人员共同参与执法检查过程,既相互配合协助,又相互监督制约,进一步保证了执法检查过程的公正性和检查结果的信服力。
三、创新健全结果运用机制,强化监管权威性。为适应市直和各县市区的监管实际,避免问题处理“一刀切”,抽查结果经研究确定后书面反馈县市区,按照分级、属地的原则,由市、县编办结合各自监管实际分别精准施策,落实结果运用,提出整改要求,并实施后续监管。结果落实情况书面报市委编办备案,抽查结果和整改完成情况由市委编办通过网络等各类媒体统一向社会公示。同时,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事业单位信用等级评价、事业单位异常信息管理、日常监督管理等多项监管措施相互衔接,结果相互使用,相互促进,形成监管叠加共振效应,同时,引入政治激励惩戒机制,将“双随机”抽查结果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市纪委监委对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的政治生态评价,有效破解现行法律法规中的处罚手段单一、难以落实、威慑不够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监管执法检查威慑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