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更好解决企业办事流程再简化、时速再提升,浙江省德清县探索推进“标准地”改革试点创新企业投资项目服务模式,助力“最多跑一次”落地生根。
一、重点抓好四大环节,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一是事先做评价。通过提前实施区域能评、区域环评、水土保持、矿产压覆和地质灾害等区域评价,完善区域负面清单。二是事前定标准。依据《浙江省工业等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市政府实施的重大平台项目准入新标准,建立投资强度、容积率、亩产税收、能耗、环境等指导性控制指标体系,完善项目准入条件。三是事中作承诺。简化“标准地”项目前期预审事项,签订“标准地”使用协议、完善土地出让合同,承诺按约兑现指标,明确违约责任,倒逼业主履诺践诺。四是全程重监管。完善土地批后监管政策,采取“企业承诺、合同约定、奖惩结合”的方式,对项目用地状况实施“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覆盖”多部门联合监管,不断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二、同步推进三项制度,做好“多次跑”变“一次跑”文章。一是开展“一窗服务”联动试点。高质量全覆盖用好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提供全程政府代办服务,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工前“最多跑一次”。二是实施“标准地+承诺制”双轮驱动。探索以“标准”替代“审批”、实行“先建后验”和“容缺受理”的企业投资项目服务模式。企业拿地进入“一窗服务”后,符合开展承诺制条件的企业,只需提交图审后的施工图,确定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相关审批部门签定承诺合同即可开工。三是建立“信用奖惩”监管机制。研究制定“标准地”执行评价和信用奖惩等配套文件,分投资额度明确“标准地”项目建设投产时限,按亩产税收分标准执行奖惩,探索建立“企业承诺—信用评价—数据应用”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三、着力拓展三个叠加,推动“慢堵低”向“精简高”发力。一是“标准地+精准招商”,重塑招商模式。按照“建链、补链、强链”思路,做到明确“出哪块地、招哪些行业、定哪些标准”,在主要招商地域加强宣传,切实以“标准地”来选择项目、引进项目。二是“标准地+一窗服务”,再造审批流程。通过企业投资项目“一窗服务”,不断提升在线监管平台2.0版的可操作性,创新完善代办员制度,聚力“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加快“标准地”项目落地。三是“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提升土地产出。加快探索“建设期+投产期+剩余年限试用期”土地分阶段权证管理制度,强化出让合同和使用协议管理,通过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引导闲置低效用地企业对标“标准地”进行提升,对整治收回的土地通过“标准地”出让,提高土地产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