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提升到了重要地位,使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加强机构编制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出了更新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
在机构编制管理的长期实践中,虽然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大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的蔓延,但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权力缺乏制约,行政行为不规范,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上级业务部门干预下级机构编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靠制度约束,靠机制保障。因此,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加强对机构编制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是要用一套相对完整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防治体系和以预防为主的长效机制,来防止机构编制权力的扩大和乱用。
那么,究竟如何构建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其结构体系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本文试图以构建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的结构体系为基点,对其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要素和原则,以及重点环节、保证运行的因素等,谈点不成熟的思考,供讨论。
一、构建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的指导思想、基本要素和原则
1、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确定的建立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机构编制管理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前提,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切实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关口前移,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努力建造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的长效机制。
2、基本要素
所谓机制,是指一个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简言之,就是一个有机体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就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而言,其建立和实现主要有两大要素:
⑴体制要素:主要指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流程体系所涉及的机构、岗位及其权力和职责;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体系所涉及的工作对象(机构、岗位)及相应的职责等。
⑵制度要素:主要是指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及机构编制管理的行政规章,机构编制日常管理程序、制度,监督检查工作法规,针对机构编制日常管理所采取的监督检查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预防措施等。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和人自身的问题。如果各级领导不重视,没有良好的机制运行外部环境,再好的预防教育机制也会失效。
3、基本原则
⑴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构建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要有明确的预防教育目的,要把预防教育目的贯穿在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全部程序和监督检查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整个机构编制管理过程的预防教育目的突出,针对性强,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预防教育的效果。
⑵要有明显的针对性。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针对的是机构编制管理,即以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中容易产生违法违纪行为的权力和工作环节为对象,根据其工作和权力的性质,建立相应的制约和监督措施。
⑶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构建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要抓住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把带有明确预防目的的措施纳入其工作内容和程序之中的同时,要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操作规范,提高操作性。
⑷要有相对完整的系统性。鉴于机构编制管理涉及面广、工作内容多、权力高度集中的实际,构建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预防教育机制,就是要把政策法规宣传与人的思想能力教育、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体系与监督检查体系、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查处与警示、监督检查与结果运用等,全面纳入预防教育体系,并充分发挥体系内各部分的预防教育作用,以保证机制的整体功能。
上一篇:有了发空饷才有吃空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