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完善国家政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机构编制管理内容很多,既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又涉及党、政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群众团体机关及各级事业单位等多个层次。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政府管理能力,保证各项工作高效协调运转,实现党政等各机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笔者就做好机构编制管理问题提出几点体会和认识。
管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管辖、处理”的意思。工具书上的解释,管理就是对工商企业、政府机关、人民团体,以及其他各种组织的一切活动的指导;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它的终极目的就是要使每一行为或决策有助于实现既定的目标。那么作为机构编制的管理机关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历史使命,从岗位职能出发,充分利用好“编制”这一有限的行政资源,通过“积极经营、有效运作”,切实做好“管”字文章,在推进建设高效运转的行政机关中积极作为。
一、在解放思想中谋划“管”
长期以来,由于机构编制工作的特殊性,组织和基础建设还相对薄弱,管理还相对滞后,一定程度存在着“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重微观管理,轻宏观管理、总量管理、分类管理的现象;编制核定工作也相对滞后,动态管理机制尚未建立,工作还缺乏应有的深度、广度和前瞻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和变革期,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传统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方式已受到很大冲击。机构编制部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工作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为切入点,主动转轨变型,走出一条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规律的新路子。要逐步变微观为宏观,要从习惯和满足于完成琐碎具体的机构编制审批业务转变到重视研究解决大的问题上来,要从事务型的操作中超脱出来,把工作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既要“拣芝麻”,更要“抱西瓜”,把机构编制工作搞新搞活。要不断推动思想解放,敢于突破,善于借鉴,勇于探索,推进机构编制工作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由批机构、批编制、批职数,转为进行政策法规研究、战略研究、前瞻性研究和技术性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来,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要逐步变被动为主动,机构编制管理既要管“制”,也要管“活”,在按政策规定,按规章制度,控制机构和编制的随意性增长的同时,运用机构编制这个杠杆,促进政府机构的优化设置、编制的合理配置。
随着机构编制工作的外延和内涵的扩展,机构编制工作有很多大事等着去办,还有更广阔的空间等着去开拓。比如,围绕政府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围绕搞好社会公共资源配置、完善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体系,围绕控制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等方面可以多做些战略研究、前瞻性研究。要逐步变局部为整体,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机构设置、编制审批等都必须纵向衡量、横向对比,定性与定量管理方法相结合,科学确定。在机构编制管理中,必须以全局的合理有效、整体优化为目标,而不能仅满足于局部需要,追求一时、一地、一事的合理。要认真研究各级机构的性质,合理划分机构职能,明确职能边界,如此才能使机构、编制的每一个环节相互协调,高效运作,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政府“错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
二、在创新方式中提升“管”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一靠务实高效,二靠开拓创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推力。要研究管理新课题,机构编制管理现有内容是丰富的,尚待开拓的天地也十分广阔。比如,在机构职能的界定、配置、调整、监控上,在编制的分配、调整、监控上,在事业单位及其法人行为规范的监督、调控上,在机构编制管理执法执纪执规的实施上,还有许多课题值得去探索、去研究。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在管理内容上积极创新,开拓新领域,研究新课题,填补“空白区”,突破“盲区”,勇闯“新区”。
要探索管理新办法,机构编制部门要改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机构编制的做法,改变单纯控编制、压指标的直接管理方式,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强化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纪律的制约机制,纠正过去“管庙不管神、管编不管人、管职能不管运行的“三管三不管”现象,逐步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充分发挥好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的“把关、协调、监督”作用。要开拓管理新途径,要善于运用弹性调控手段用好盘活现有编制,有减有增,动态调整。在控制好编制总规模的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对于弱化或取消职能的机构,要相应减少编制或撤销机构;对于加强或新增职能的机构,要尽量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相应调整。
三、在完善机制中强化“管”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改变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增强“编制就是法律”的意识,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机构编制管理不仅要管“制”,按政策规定控制机构和编制的增长,而且要管“活”,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控制编制总量、调整人员结构的新思路,逐步建立管政策、管总量、管结构的机构编制管理新机制。比如,建立财政预算机制,把机构编制与经费划拨直接挂钩;建立编制调控机制,实行编制总额控制与分解管理相结合;建立运行监督机制,把“三定”方案运行情况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列入有关部门全年工作的督查之中,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查处力度,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律效力;建立部门协作机制,编制管理部门与纪检、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配套联动有机结合,切实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
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要把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革的深化促进和带动管理方式方法的转变和完善,同时以管理的加强和完善来保障和支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要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不断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标准,为维护机构编制管理基本秩序提供有效的法制约束;依法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推动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四、在优化服务中积极“管”
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既是党委的工作部门,也是政府的工作部门,肩负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相适应的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党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任,既当管理者,更当服务者,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部门服务功能,一方面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组织机构保障,另一方面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服务,努力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要克服和纠正长期以来在机构编制管理系统中形成的机构编制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的现象,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并在服务上做文章。要经常组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共同商量、及时解决。对一些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复,由此产生矛盾的问题,通过调研找准问题症结,加以妥善解决,避免给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对一些部门人浮于事,结构失调,由此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调研搞清人员底细,在全局范围内部调整解决;对一些部门岗位特殊、人才紧缺,因编制满员无法引进人才的问题,通过调研搞清选调人员的情况,采取“腾岗招才”的办法解决;对一些部门业务拓展、工作量大,因人员编制少而超负荷运转的问题,通过调研提出方案,适当调整增加编制。
要切实关注民生,从社会反映、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入手,深入调研,积极配合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通过合理布局机构设置、明确界定职能职责、科学核定人员编制、创新运行机制,为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必要的机构编制保障,促进相关部门更加全面地履行好的职能,扩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福建省龙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郭美福供稿)
下一篇:建立举报人保护机制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