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发展经济、提升地方生产总值、增强地方财力为主要指标的考核评价机制,迫使乡镇政府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招商引资、发展产业、协税护税等经济活动,对乡镇政府职能运行造成了三个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由于其经济职能的目的性倾向“政绩工程”,存有自利动机,容易使乡镇政府异化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在实施经济工作的过程中只对上级负责,与民争利,导致群众利益受损,干群关系紧张;二是乡镇政府经济工作的实施会对日益蓬勃发展的社会组织(如各种专合组织、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产生“挤压效应”,政府的大包大揽、代民决策,挤占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阻碍了社会组织按照经济规律进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导致群众的权利受损、社会组织不健全;三是由于精力和时间限制,弱化了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服务的水平和能力难以提升,导致群众对政府不满意、政府形象受损。因此,剥离乡镇政府经济职能、改进政府运行机制、增强政府服务能力、实现群众民主自治,成为了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围绕统筹城乡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成都市温江区在永宁镇试点,以还权赋能、建设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突破口,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强化基层民主自治为重点,探索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温江区永宁镇位于成都市西郊10公里,毗邻青羊、高新、郫县三个区县,幅员面积23.5平方公里,辖7个社区居委会,10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5万。今年以来,永宁镇针对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公民社会加速形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紧推进的实际,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中经济社会形态和群众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按照“归位、还权、赋能”的思路,深化以“剥离经济职能,强化公共服务,改进社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民主化决策、社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机制,落实了群众的民主权利,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一、剥离经济职能,回归服务本位
为实现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温江区剥离了永宁镇承担的经济发展、土地整理、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经济职能。同时,按照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的思路和在永宁镇打造“国际医学城”的产业定位,组建由区级领导牵头、区级有关部门和永宁镇参加的“国际医学城功能片区指挥部”及国有独资公司——康城公司,承接永宁镇剥离的经济职能。永宁镇政府和康城公司在永宁镇辖区内实行“双轨”运行,永宁镇主要负责营造投资环境、协助项目拆迁等经济服务工作,康城公司负责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的引进、落地和促建等经济发展工作。通过双轨运行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让永宁镇从发展经济的“重压”下解脱出来,专心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加快了成都国际医学城的建设进度,目前区域内的水电气讯路等设施均已到位,成功招商4个,到位资金1.5亿,四川八一康复中心顺利开建,“芙蓉长卷”进场施工,预计全年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亿。
二、强化公共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经济职能剥离后,永宁镇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引领社区和群众进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建设,重点做好政策引导、环境营造、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通过整合政府机构、延伸服务职能、打造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到位的贴心服务。
(一)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网络。按照“结构合理,职责清晰,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要求,整合维稳、综治、信访、武装、司法等职能,建立群众工作办公室,并在各社区设立了群众工作服务站,聘请群众工作信息员,建立以群众工作办公室为龙头、以群众工作站为枢纽、以群众工作信息员为基础的三级网络,收集、梳理和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运转半年来,成功化解时间跨度2年以上的老难信访案件3起,有效改变了基层矛盾向上级集中、个体矛盾向群体集中、初信初访向重复缠访集中的现象。
(二)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下沉。将与群众生活服务密切相关的社会事务全部集中到政务服务大厅,打造全方位的为民服务平台,实现了服务大厅接件、发证“一条龙”服务。
(三)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向下延伸。依托村(社区)活动中心建立村(社区)服务工作站,内设事务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事务服务中心主要承担群众自我管理服务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政务服务中心主要承接区级部门和镇政府延伸的劳动社保、计划生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方便群众就地办理所需事项。随着工作重心的转变和服务能力的增强,永宁镇的公共服务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投入800余万元,实现了农村区域“光纤、自来水、宽带网络”三入户,惠及全镇2000多户群众;改造硬化村道10多公里,整治沟渠4000余米,改善了农村的区域环境;汽车站、游泳池、运动场、放心商店、社区活动室等基础设施覆盖全镇;社区保洁实现专业化市场运作,“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运转良好。现在,永宁的群众都说:“我们的生活环境美了,办事越来越方便了。现在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
三、改进社会管理,健全服务机制
为适应公民社会蓬勃兴起的新形势,按照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永宁镇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补贴、搭建平台等措施,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拓宽公共服务的实现途径,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分类供给机制。
一是引进社会文化服务机构—桥梁文化艺术学校,对社区活动中心进行托管,工作日实行全免费开放,周一到周五为放学的孩子免费辅导学习,节假日按优惠价格对社区群众开展文艺培训。
二是整合老年秧歌队、武术队、器乐队等文艺队伍,成立市场化运作的芙蓉文化艺术团,艺术团与政府签订协议书,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公益性、群众性文化活动获得政府补贴。
三是创设以开展免费上门服务为主的“义工服务站”,征集大学生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等义工150多名,落实帮扶群众40余户,开展对口服务60多次。
四是建立以群众为服务主体、畅通民意沟通渠道的“民情信息中心”,受理民情民意 72件,全部通过电话或民情信息员回复当事人,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这些社会组织通过政府前期引导性投入后,逐步与市场对接,在开展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壮大了自身的发展,走上了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
四、突出民主自治,实现还权赋能
为确保群众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益,以建立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为突破口,在科学界定村级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职能职责的基础上,成立常设的村居民议事会和监督委员会,制定议事决策、民主监督、质询问责、考核评议、辞职罢免等制度,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村(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建设事项都通过民意调查、民主提议、民主商议、民主决策的程序进行,进一步拓宽群众管理基层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渠道,从机制上保障群众民主自治的权利,真正实现了“村(社区)的事情搞不搞、怎么搞都由群众说了算”。如隆兴场社区在确定今年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项目时,先由群众工作信息员收集意见100多条,经分类汇总后由社区议事会逐项表决,最终敲定急需解决的7个具体项目,现在这些项目进展顺利,群众一致认同。在推行“阳光拆迁”的过程中,将拆迁成本测算、补偿安置方案提前交给群众集体讨论,发动群众力量推动区域拆迁,“鱼凫田园”样板区拆迁签约仅用了3天,300多亩区域的拆迁在两个月内顺利完成。在建设隆兴场社区广场时,把建设方案交给群众审议,群众提出意见建议20多条,方案三易其稿才获通过。虽然前期工作变复杂了,但是广场建设的进度却加快了,就连施工队都说:“从来没有哪个项目进行得这么顺利,群众自己决定的事情硬是好办!”
(四川省成都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温江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供稿)
上一篇:深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