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委编委聚焦“上合要素”,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导向,提前谋划,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保障国家战略落实落地作用,为上合示范区“量身定做”管理体制。
一是顶格建立“上合”示范区推进机制。调整完善上合示范区推进实施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提高决策效率。采取专班推进模式,在领导小组下,按照上合示范区建设核心任务设置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中心、商旅文化中心、海洋合作中心等5个工作专班,和体制机制及干部人事、深化改革、宣传推介、法律服务、园区规划土地5个保障组。工作专班采取“挂图作战”形式,打好示范区建设攻坚战。
二是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体制。经省委编委批准,设立上合示范区工委、管委,与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为青岛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管委瘦身强体,紧紧扭住上合示范区发展主责主业,主要承担落实发展规划、推动政策落地、强化“双招双引”、协调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等职能。整合归并内设机构,实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探索建立事业部制。做大做强运营公司,承担产业培育、运营,专业化服务等职能。支持现有运用公司引入优质外部资本,加强业务重组,调整优化股权结构,鼓励通过境内外上市等,壮大公司资本实力。
三是深化体制创新,充分放权增效。实行人员规模总量控制,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推行全员岗位管理,推行职员制等形式的岗位聘用制度。推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单位用地税收、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放销售收入等为主要指标的评价考核体系。上合示范区根据实际需要,按照“一人一策、一队一策”原则自主引进人才和团队。
四是强化属地政府服务保障力度。实行示范区“吹哨”部门“报到”,制定政府部门服务事项清单,示范区发展中遇到的清单上的问题,可直接调度相关市直部门现场解决,打通部门服务示范区发展“最后一公里”。
五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环境。建立调解、仲裁、诉讼、公证、鉴定、法律查明等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和纠纷解决机制,组建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