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以服务全区高质量发展为抓手,大力推进推进以街道集成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活动不断提升。
一、聚焦党建引领,构建三级联动新体系
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区委“一线指挥部”,街道党工委“龙头”,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的三级联动城市基层党建新体系。(一)以组织共建促上下联动。将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出台城市基层党建“1+2”系列文件,通过双向互动、供需对接、双向认领,推动解决改革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重点难点问题。(二)以行动互联促融合创新。制定出台“鼓楼红驿”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标准,全面启用“红创汇”“紫峰·红融”等一批特色集群,全区13个街道、120个社区党群阵地全部实质化运行。(三)以基层共治促全域幸福。紧盯制约民生的短板弱项,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构建起“1+3+X”住宅小区管理体系,探索市场化、兜底式、自管型三种运行模式,着力破解物业懒得管、业委会管得松、社区不好管等难题,有效提升党组织领导下的物业服务管理和社区治理水平。(四)以先锋共创促实干担当。全面开展城市基层党建“两计划两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举办“红领论坛”,搭建党组织书记交流经验、碰撞思想的平台;深化机关、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行动,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选派职党员深入社区开展为民服务。(五)以发展共商促发展合力。强化“党建+发展”理念,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双孵化”模式,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实现由“嵌入式管理”向“依存式服务”转变。
二、聚焦机制重构,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将街道作为城市基层治理实施主体,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工作重点向公共服务、城市管理聚焦。(一)大工委+大党委。规范街道“大工委”,在组织任命专职委员基础上,聘请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进一步强化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功能,发挥街道“资源统筹、条块整合”作用。完善社区“大党委”,聘请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员民警、业主委员会党员代表等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共同解决社区建设难题,充分发挥社区“上下沟通、左右联动”的独特作用。(二)街呼区应+社呼街应。将“吹哨报到”向社区延伸,建立“社区吹哨、街道部门报到”制度,形成区、街、社三级联动机制,有力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三)精准调度+精细治理。依托一体化信息系统管理中心和综合指挥平台,全面融合党建、综治、民政、司法、城管系统,对接12345、96180热线,适时动态掌握信息数据,科学分析研判社情民情,实现精准指挥调度。积极推动区域执法职能整合和执法重心下移,由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实施网格化精细治理,将全区按照“全要素”网格划分,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矛盾在网格化解、环境在网格整治、案件在网格防范、服务在网格开展”,取向良好社会效果。
三、聚焦民生实事,构建服务为民新模式
围绕“全域首善”目标,结合区情实际,构建“一区通办”基层便民服务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区的区、街、社三级便民服务联动体系。(一)放权赋能,实现“全区通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将人社、民政等领域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街道(社区),逐项编制办事指南、公示流程图和材料目录。打破“户籍地办理”限制,全面优化整合各街道、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居民可就近就便选择服务网点办理相关事项。(二)拓展功能,深化“全网联办”。在区政务服务大厅和街道(社区)大厅均设置全科窗口,集中受理群众的政务服务需求,按照“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审批、统一发证”的工作流程并联办理,提高审批服务效能。将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街道、社区,依托政务服务网,推进“不见面”审批,稳步提高不见面事项办理率。(三)增效提能,实施“全程督办”。梳理出台审批服务标准化事项清单、流程以及时限,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量身制定审批服务计划表,做到即时跟踪、即时汇总、即时调度、即时督办。全程接受群众监督评价,将群众满意度评价与绩效考核挂钩,“倒逼”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四、聚焦担当作为,构建考核激励新机制
强化街道干事创业“主阵地”作用,把严格管理和热情关心、正向激励和松绑减压、担当作为和容错纠错、推动改革和完善机制结合起来,激励基层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担当作为,形成干部“想要去街道、羡慕去街道、争着去街道”的鲜明导向。(一)建立“正向评价+反向评价+专项特色指标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指标体系。正向评价基于“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社会建设”四个考评维度考评情况得出;反向评价针对街道当前最薄弱的工作环节及与之相关的党政部门,提出意见建议;专项特色指标评价围绕街道在机制体制、方式方法、服务效能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对提升居民满意度有明显成效的项目给予加分。(二)形成“街道综合目标考核+星级文明和谐社区评价+社工服务考评体系”的三级考核机制。结合街道集成改革,进一步加大街道考核中居民满意度比重,形成“街道综合目标考核+星级文明和谐社区评价+社工服务考评体系”的三级考核机制,并与社区工作者待遇挂钩。(三)完善“以街道为先为重”的多层次激励体系。坚持用编倾斜,统筹谋划优化街道机构设置与编制员额核定。坚持用人倾斜,除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外,新提拔区管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从街道干部中选拔。坚持绩效倾斜,进一步拉开街道部门年度考核绩效等差,街道年终考核奖和政府绩效奖人均高于区级机关部门。探索“个性+共性”差异化综合目标考核制度,奖励与街道考核挂钩,对考核优秀的街道给予一次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