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法人事后监管,健全完善登记退出机制,今年以来,四川省编办开展专项行动,使出连环招推进“僵尸”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工作。
一、下好“先手棋”,夯实工作基础。一是摸清底数。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和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对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台账,对省本级已登记的1300多家事业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出已撤销(整合、改制)而未办理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法人60余家,在逐一核实各单位未办理注销登记原因、面临困难等情况基础上,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无遗漏单位。二是精心组织。成立工作专班,落实工作力量,利用法人年报公示抽查、法定代表人培训等工作契机,大会讲短信促,加强政策宣传,为专项行动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和工作氛围。
二、打好“组合拳”,力促工作实效。一是冻结管理。将清理出的60余家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中全部予以冻结,停止其法人证书使用效力,除申请注销登记或转企改制等特殊情况由举办单位说明情况外一律不予解冻。二是督促办理。分别向有关事业单位所涉及的举办单位逐一印发催办通知书和服务指南,要求督促所属相关事业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并告知不按规定办理将产生的后果。三是分类施策。对底数清、情况明的要求即刻办理;对情况复杂、问题突出的进行专题研究;对因机构改革等历史遗留原因造成无法提供完整的相关文件资料的,在举办单位和财政、国资管理部门出具国有资产权属证明及债权债务承接责任等相关情况说明后,依法依规按照注销程序办理。四是逗硬处理。对无特殊原因且经多次督促仍不办理注销登记的事业单位,按照《四川省事业单位法人异常名录库管理办法》列入异常名录,通过“事业单位在线”、机构编制网站及相关信用网站进行通报公示,并将异常信息推送给社会组织信用平台和发展改革委、财政、工商、税务、人民银行部门单位,使其承担失信后果。截至目前,已完成注销登记事业单位32家,力争2018年底前依法依规注销完毕。
三、练好“基本功”,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提升业务水平。组织登记局经办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切实加强注销登记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提升经办人员业务水平,统一政策口径和办理流程,确保注销登记依法规范。二是主动上门服务。改变以往注销登记中被动接受申请的状态,采取前移服务窗口,变“坐堂办公”为“上门服务”,主动深入交通、农业、教育、广电等10余家下属事业单位较多的厅局,面对面宣讲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现场解决疑难问题,听取工作建议意见。三是优化服务方式。按照“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好”等要求,全部实现网上提交办理,进一步简化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工作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并通过QQ交流群、电子邮箱、微信等互联网工具,加强与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的沟通联系,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四、建好“联动制”,巩固工作成果。在内部管理流程上,建立登记局与编办内部相关处室的联动机制,明确在编办批复事业单位撤销(整合、改制)退出机构编制序列的文件中,均需表述“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相关手续”等相关内容。登记局在接到文件后,第一时间联系事业单位及其举办单位,提醒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启动注销登记程序。此外,每年至少举办一期由举办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及有关工作人员参加的登记监管业务培训班,培训宣传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的政策和要求,增强举办单位和事业单位依法依规管理意识,力求避免新的“僵尸”事业单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