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清三张清单,明晰权责边界。以浙江省权力事项库(监管库)和1530部法律法规为依据,编制了市区乡三级监管事项清单、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和职责边界清单,实现权责更清晰。一是编制监管事项清单。以“谁主管,谁监管”为原则,逐一明确8420项监管事项的监管主体,并根据群众生活紧密度、安全生产关联度等要素,分领域、按频次绘制了监管事项“红黄蓝”三色图,实现了监管精准化。二是编制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梳理市、区两级4792项行政执法事项,根据省厅复函确定的24个部门管理领域事项范围,将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从488项增加到2543项。选取基层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33项执法事项下放乡镇(街道)行使,并逐项制定执法指南、流程图和案例模板,确保乡镇(街道)接得住。选取556项事项赋权至白龙桥等3个重点乡镇,实现了审批-监管-执法闭环,有效解决了乡镇(街道)“看得见管不好”等问题。三是编制职责边界清单。针对权责不清等问题,按照“执法”“执法+巡查”“巡查+执法”“监督检查+执法”四大类,为每个事项精准梳理业务主管部门和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职责边界,实时动态调整和迭代更新。
二、重塑执法队伍,健全体制机制。坚持系统集成,整合市、区、乡执法力量和专业资源,健全三级协同联动机制,提升行政执法效能。一是优化行政执法队伍。在区级层面,整合执法队伍,形成“1+4”(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卫生监督)的执法新架构。整合执法力量,综合考虑事项划转量、近三年执法办案量、部门实际从事执法人员数量等因素,合理提出划转人员编制,推进职责划转与机构编制划转同步实施。在乡镇(街道)层面,组建15支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作为乡镇(街道)内设机构,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执法中队实行“两块牌子、一支队伍”。推进执法人员向基层下沉,选派92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队员充实到基层一线,一线执法人员编制占85%左右,下沉乡镇(街道)执法人员编制60%左右。印发《婺城区行政执法部门派驻乡镇(街道)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赋予乡镇(街道)综合管理权与统筹协调权,实现了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创新“一个中心统执法”。建立区行政执法协调指挥中心,由副书记、分管副区长担任双指挥长,构建“一体化”执法指挥体系。纵向上,建立市区乡三级上下贯“1+N+15”联动模式,以一个中心为枢纽,对上承接N个市级部门的专项执法任务,制定一体化执法协作清单,明确跨层级协作执法领域、执法事项,通过行政执法协同指挥平台实现协同联动,向下指挥15支乡镇(街道)综合执法队“属地执法”。横向上,深化“1+4+X”执法机制,统筹调度1支综合执法队伍、4支专业执法队伍和X个行业主管部门的资源力量,开展事中联合监管和事后“综合执法+专业执法+联合执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三是突出“场景+执法”特色。聚焦群众关切和执法堵点,深化“监管一件事”集成改革,梳理企业安全生产、城乡规划监管、扬尘污染治理等10个“一件事”场景,以“一件事”理念构建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处罚的全流程闭环,实现跨部门协同联动“全过程”管理。
三、谋深数字赋能,提升执法效能。为提高行政执法数字化水平,组建区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挂区数字执法指挥中心牌子。一是打造多跨协同场景应用。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构建“115X”全智治数字执法体系(即组建区数字执法大队,迭代升级综合行政执法协同指挥集成应用,建设综合管理、指挥调度、集成智办、执法办案、监督评价等5大模块和垃圾分类、瓶装燃气等X个特色多跨协同场景应用。二是突出协同联动执法。协助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担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执法事项的指挥协调,落实区行政执法协调指挥中心交办任务,负责全区行政执法日常指挥协调,加强数字执法领域信息技术研究、推广、运用,协助开展非现场执法。三是创新实现数字执法“五个一”。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和省行政执法监督系统基础上迭代升级,开发综合行政执法协同指挥系统,实现了数字执法“五个一”。即:贯通基层治理四平台,汇聚8890、随手拍小程序等信息,实现“信息一网归集”;建立“1+3+15”快速反应机制(1分钟响应、3分钟出勤、15分钟处置),实现“资源一网调度”;构建主动感知、信息提醒、限时整改、检查督促的“全生命周期”线上监管执法闭环,实现“事件一网统管”;建设“电子笔录室”“智能裁量”等功能,实现“执法一网智办”。建立“电子监察室”,在智慧监督“AI巡兵”模块中接入全区执法人员信息,实现“监督一网覆盖”。
上一篇:四川省四举措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化解“多头执法”成效初显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