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名站技术导航!

浙江金华永康市委编办用好“四面镜子”强化监督检查工作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浙江金华永康市委编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用好“四面镜子”,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规范监督,使监督更加聚焦、更加精准、更加有力。

  一、支起“显微镜”,确保监督检查全覆盖

  一是监管流程全覆盖。优化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链条,打造“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流程。加强机构编制政策宣传,把好事前“预防关”。将《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浙江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办法》纳入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市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以及全市机构编制年报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强化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单位人事干部的机构编制法规意识。守住事中“审批关”,严格执行“用编必审”制度,对机构数、编制数、领导职数等数据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注重数据分析、预判及评估,杜绝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在机构事项审批后,做好跟踪评估和督促落实,抓好“落实关”,及时纠正“偏差”,形成监督检查的闭环机制。

  二是监管范围全覆盖。在年初的监督检查工作计划中,将本年度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方式、时间、范围等以条目式呈现,在全市范围开展超编、超职数、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等问题的自查自纠工作,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实现全市400余家机关部门及所属事业单位监管全覆盖。依托实名制管理系统,逐一核对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人员等信息,特别是对机构改革后各单位新职能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估,实现机构清、编制清、职数清、人员清等“四清数据”。

  三是监管手段全覆盖。依托市政府门户网、报纸刊物、公众号等媒介载体,进一步扩大机构编制政策法规和“12310”举报电话的社会知晓率,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有效减少和防范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发生。日常工作中,以案释法,对各单位在机构编制工作上存在的“盲点”、“误点”进行“一对一”答疑解惑,重申机构编制工作纪律、要求,提升部门单位机构编制法规政策底线意识。通过机构编制综合业务平台进行大数据智能监管,进行常态化的数据校核,建立机构编制违法违纪“问题台账”。参与市委巡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部门审计,实地查看单位花名册、工资发放记录、科室挂牌、人事任免文件等,了解掌握部门单位运行和履职尽责情况,抓准个性、掌握实情,把小洞堵住,把大洞堵死,切实发挥机构编制监督检查职能作用。

  二、拿起“放大镜”,提升监督检查效力

  一是聚焦工作部署。根据年初省市两级对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部署,紧抓当年工作重点,即时制定本年度监督检查工作计划方案,并报室务会议讨论通过,确保工作重心不偏差。依据改革方案和机构编制规定,做好涉改单位名称、内设机构、编制、职数、人员调整,形成《全市机构编制汇编》《年度机构编制统计资料汇编》《专项问题整改汇编》等“三大本”,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今年以来,围绕公安辅警配备、教职工配备、医疗单位人员配备、应急执法人员配备等问题,赴公安、教育、卫健、应急等部门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共15余次。充分掌握各单位各领域机构编制配备情况,通盘考虑现阶段机构编制需求,为市委编委决策提供最佳方案,为监督检查工作下好“先手棋”。

  三是聚焦关键问题。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理顺相关部门职能,从源头上杜绝机构编制违法违纪。着手理顺新闻出版、电影管理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等相关职责,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职责承接的问题,城乡垃圾分类职责分工,农房改造职责分工,传统村落保护职责分工,交通信号灯及其他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职责分工,市重点办管理体制机制等;建立物流业管理体制机制;破解农村宅基地管理难题;进一步明确我市排水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职责。

  三、用好“多棱镜”,全面赋能监督检查

  一是夯实实名制数据。牢固树立实名制系统是机构编制部门“看家饭碗”的意识,以实名制工作带动智慧编办建设,从印发实名制管理办法、建立有效工作团队、编印编办业务“零次跑”手册、实行“周周对”“月月比”“季季查”制度、结合机关事业工作人员“一件事”改革优化办事流程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实名制数据质量。截止目前,累计审核实名库信息12675条;实名制数据常态化检查11次;每季度以编办发文进行通报。

  二是夯实部门间协同。建立由编办、纪检巡查、组织、财政、人社、审计为成员单位的联动机制,强化联合监督,将机构编制开展情况纳入市委巡查、选人用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事项,提升机构编制违规预警水平,提高违法违规处置力度。对4家存在机构编制违规事项的单位发出督查函,责令限期整改,并举一反三,进行同类问题大排查。

  三是夯实考绩问效机制。充分发挥归口市委组织部管理优势,提高市直机关年度绩效考核综合分值,优化考核指标设置,创新多元化考核方式。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将专项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统筹兼顾,增强考核方式的针对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

  四、举起“望远镜”,走深走实监督检查

  一是促进监督检查“智慧化”。着力提升实名制管理智能化水平,为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提供有力数据支撑。根据人才引进和干部储备需要,分析全市各单位干部年龄结构、学历、专业、编制空缺和近几年退休人员等情况,提出编制使用和人才储备意见建议。对全市编外用工数据分不同的类型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研究编外人员的行业分布、专业结构、年龄学历等情况,为严控编外用工总量、规范编外用工管理提供依据。动态调整教育系统教学单位、卫健系统医疗单位编制,促进控编减编,优化编制配备,实现科学合理配置编制资源发挥了重要的“大数据”作用。

  二是促进大监督机制“常态化”。完善与纪检监察、组织、人社、审计等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以实名制系统为数据底仓,部门之间握指成拳,充分发挥联动机制的作用。进一步通过实名制系统数据与养老保险系统数据的全库比对、与财政局工资库的比对、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审计局的协作配合,坚持机构编制“大监督”工作理念,有力破解监督检查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监督力量不足等难题,形成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合力。

  三是促进监督检查“刚性化”。严格执行机构编制“一支笔”审批制度,从严把好机构编制关口,推动机构编制法治化。以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系统和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台账为依托,形成监督检查常态化机制。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检查结果对事项落实的推动作用、职责履行的引导作用、违规行为的纠偏作用,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