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编办坚持把“僵尸”事业单位集中清理工作作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重要抓手,按照“排查摸底、分类处理、调整优化”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推进。截止目前,市及县(市、区)110个“僵尸”事业单位全部按照省编办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撤销、整合和规范等工作。
一是排查摸底,夯实清理工作基础。根据省编办部署要求,制定印发集中清理市直和县(市、区)“僵尸”事业单位的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时间节点。认真组织指导市、县部门(单位)开展全面自查,并根据部门(单位)提交的自查报告和清理方案,对主要职责任务消失、职能不饱满、没有工作人员、长期未开展工作的事业单位进行重点梳理。在此基础上,采取实地走访调查、印证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信息、调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及年度报告公开资料等方式,对初步摸排的单位逐一筛查核对,建立工作台账,为后续清理规范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是科学分类,明确清理路径方式。积极与有关部门(单位)沟通衔接,全面了解掌握“僵尸”事业单位的形成原因、运行现状、债权债务等情况,并根据其具体特征,按照组织“空壳”、职能“空心”、用编进人不规范等类型进行归类分组。同时,坚持将集中清理与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修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工作有机结合,合理确定具体清理路径和方式,形成集中清理工作方案。对主要职责消失、无在职人员的“空壳”单位予以撤销,对任务单薄、规模较小的职能“空心”单位予以整合,对用编进人不规范的单位进行限期整改,严格规范机构编制管理。
三是调整优化,增强资源使用效益。牢牢把握“僵尸”事业单位集中清理这一有利契机,着力规范事业单位要素管理,深入开展内部挖潜,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同时,认真做好机构编制资源“加减法”,切实加大跨部门、跨领域事业机构编制资源调整整合力度,将清理出来的机构作为“撤一建一”的依据,将收回的编制重点用于保障涉及保障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等需要加强的关键领域。通过摘除“僵尸”事业单位“囊肿”,强健机构编制管理“身体”,激发事业单位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杜英利、毛国栋)
上一篇:济南长清区严格把握“四个环节”稳步推进全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下一篇:返回列表